電動車大航海時代來了!眼球控制窗簾、抬頭顯示器整合防撞系統,台資通訊業正加速啟航
電動車大航海時代來了!眼球控制窗簾、抬頭顯示器整合防撞系統,台資通訊業正加速啟航

「電動車有如大航海時代,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和碩車用事業部總經理賴哲彥1日出席Computex論壇,提示2025跟2030年會是電動車兩個關鍵年份,2025年電動車滲透率上看1成,其中中國跟印度發展非常快,有機會使全球滲透率提速,而電動車關鍵子系統比代工更適合台灣產業發展。

電動車產業能成台灣資通訊產業新藍海嗎?Computex 2021將電動車列為論壇重點主題,邀請和碩車用事業部總經理賴哲彥、友達顯示器策略事業群資深副總陳建斌、雲科大開發中心主任蘇慶龍、北市電腦公會資深總監沈舉三分享意見。

computex.jpg
Computex 2021將電動車列為論壇重點主題,邀請右二起和碩車用事業部總經理賴哲彥、友達顯示器策略事業群資深副總陳建斌、雲科大開發中心主任蘇慶龍、北市電腦公會資深總監沈舉三分享意見。
圖/ COMPUTEX

不怕缺晶片!電動車滲透率中印北美都超前!

賴哲彥指出,多數調研機構預估2025年電動車全球占比達10%,2030年一般估超過3成,但現在看來發展速度可能會更快。今年即便因疫情及缺料,汽車產業仍蓬勃發展,首季除日本跟歐洲市場慢一點,中國發展最快,北美跟印度也發展相當快,更不用說印度市場複合成長率20幾個百分點,這都有機會加快電動車普及速度。

賴哲彥也指出,觀察電動車跟燃油車熱賣銷售車款TOP10排名,燃油車排名前10名價位都在2~3萬美元,但電動車則兩極化,有3萬美元以上或1萬美元以下,因此,也取決參與業者要鎖定哪一個價格區間發展。

COMPUTEX
電動車價位發展m型化。
圖/ COMPUTEX

延伸閱讀:和碩效力特斯拉赴美設廠2大原因曝光!為何還要跨進電動機車、自行車戰場?

友達是台灣車用面板龍頭,陳建斌表示,電動車產業有3趨勢:電動化、各產業投入及自駕化,現在電動化讓零件結構改變。過去燃油車一台要3萬多個零件,現在電動化後只剩1萬多個零件,電子化比例會從現在35%提高至5成,甚至自駕車上路,電子零件占比會上看7成,這正是資通訊產業機會。

COMPUTEX
友達顯示器策略事業群資深副總陳建斌認為供應鏈扁平化是趨勢。
圖/ COMPUTEX

陳建斌指出,自駕車時代消費者要買的可能不是車,而是服務,因為自駕車隨叫隨到。

雲科大副教授蘇慶龍則提醒,台灣市場雖無法支持一個電動車品牌,但台灣在電路設計製造及半導體產業有好的基礎,子系統如巡航控制器利潤不比整車差,比方BOSCH獲利不輸整車車廠,因此台灣可以思考朝要朝高附加價值系統設計,提供模組系統方式切入,比方關鍵系統:AEB 主動煞停功能、自駕車車道維持系統、電控子系統,台灣不適合再走代工之路。

台灣機會在哪?人機介面、晶片系統一條龍整合

至於台灣切入的機會在哪?蘇慶龍表示,他主持的研發團隊剛拿到韓國一家車廠案子,要把抬頭顯示器與導航、防碰撞系統整合在一起,這套高整合系統過去關鍵掌握在晶片商手中,他建議,在自駕車時代,台灣應該自定義系統,掌握防碰撞核心演算法技術,甚至把各種解決方案軟硬整合,從晶片到方案一條龍做完。

COMPUTEX
雲科大開發中心主任蘇慶龍認為台灣應該掌握自定義系統與演算法能力。
圖/ COMPUTEX

鄭哲彥則認為台灣可關注人機介面(HMI)開發,也就是如何在汽車駕駛中,安全的使用HMI。現在車內已經開始有觸控操作,如何設計圖示跟大小,讓車主能快速找到功能是關鍵,現在也有聲音控制,讓冷氣溫度高一點或低一點,而更夯的是眼球控制技術,過去只能做疲勞偵測,但如賓士就已經將眼球控制做入窗簾開關功能中。

其次,供應鏈也將出現大變化,成台灣機會。賴哲彥表示,過去一台車要開發48個月,現在2年(24個月)就要開發一台,時間如何縮短,這都考驗供應鏈彈性跟配套方案,陳建斌也認為,供應鏈未來會扁平化,過去友達面對一級供應商,現在則已經直接交貨原廠,能更掌握車廠動態。

另外賴哲彥也補充,歐美重視智慧財產權,這是台灣的優勢,至於日商則重視誠信,也是台灣強項。

綠能政策、電池回收程序應明確

當電動車時代來臨,業者期待政府做什麼?賴哲彥建議,政府應該設定具體的燃油車禁售時間表,並規劃電動車規範與測試單位,制訂相對應的電動車推廣補貼措施,以及電池回收程序,甚至是政府公務車率先電動化推廣,最後是規劃妥善的電力供給配套,最後是戰略零件如電池、控制晶片、功率元件的佈局。

電動車充電
隨著電動車蓬勃發展,電動車充電設備跟電池回收程序為何?都有待國家規範。
圖/ 蔡仁譯攝影

陳建斌則建議,電動車政策必須搭配完善綠能政策,其次因為車用電子投資是一條漫長道路,前期期待政府提供研發能量或科專補助,幫助業者轉型。其次另一個思考是,中國輸美關稅高,台灣出口北美市場只要2.7%關稅,因此車用零件回台灣生產是可能的,但台灣缺工,需要政府支持讓業者更有競爭力。

蘇慶龍則建議,政府應提高對高端技術的補助,過去政府的大型補助計畫期限都在1~2年驗收,但汽車產業發展時間較長,應該規劃一些預算在3~5年期計畫,並參考美國補助送件模式,讓爭取補助計畫業者拿出設計雛形比稿,再決定發補助預算給誰,其次參考現在知名的晶片大廠Arm是英國大學團隊出來的。政府應該善用學術單位競爭力,切入高端電動車產業。

最新6月號雜誌《高價值企業100強》:傳送門
零接觸電子雜誌訂閱:傳送門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成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延續開放精神助海外新創回臺掛牌活絡資本市場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成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延續開放精神助海外新創回臺掛牌活絡資本市場

今年臺灣加權指數的年度大盤走勢呈現強勁上揚的趨勢,根據證交所資料,臺灣資本市場表現截至9月底,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對臺灣資本市場以及鏈結全球創新能量有何指標性意義?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暨AppWorks之初加速器董事長林之晨,從業界角度剖析第一手觀點。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偕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舉辦「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展現政府打造臺灣特色亞洲那斯達克的決心。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具備三大特色:法規鬆綁、聚焦重點產業、實踐市場雙向開放。

法規鬆綁!調整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來臺上市規範

深耕亞洲新創生態、關注AI、雲端、數位科技創投領袖的林之晨,相當認同本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法規鬆綁新制。根據證交所資料顯示,本次鬆綁重點包含:創新板採行一般板交易制度;精進創新板本國公司上市制度;優化創新板及一般板外國公司上市制度(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以及創新板、上市一般板、上櫃得互相轉板等機制。

針對上述機制升級,林之晨表示:「資本市場的制度革新是臺灣科技公司邁向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試金石。對於任何科技公司,如果想要上市掛牌,最重要的是必須擁有籌碼和流動性。一旦具備良好的流動性和優質的估值乘數,這些公司就有機會利用他們的籌碼去進行國際併購,進而擴大他們在整個區域的佈局跟影響力。」

透過法規鬆綁,林之晨也認為對於臺灣新創、優質企業走出去有絕對助力。「今年初創新板的投資人資格鬆綁之後,這此這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等於延續開放精神,也就是提升流動性的重要舉措。同時,我們也觀察到許多臺灣的創業者在海外經營,有時會因與海外公司併購或合併而可能被歸類為國外公司。如果這些公司在退場時,能夠回歸到我們臺灣自己的資本市場掛牌,這對於活絡資本市場,並讓臺灣與國際接軌都具有非常大的好處。」

聚焦重點產業,資本市場活絡AI新創機會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另一特色是聚焦重點產業,特別是半導體、人工智慧、AIoT技術、智慧製造、綠能環保、機器人、 數位雲端、智慧交通、智慧健康、生技醫療、資安安控、次世代通訊、無人機及國防航太等前瞻新經濟產業,同時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提供整合服務。

盤點相關產業正巧與AppWorks生態系與台灣大哥大過去關注的AI、數位經濟、雲端科技、次世代通訊等不謀而合。林之晨回應道,「我們開始進入所謂Agentic AI(AI代理)時代,可以說是AI 3.0,接下來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會變為Business-to-AI to Consumer,然後再進一步變成B2AI to AI2C。在這個過程中,將會產生很多AI的新創機會。」

針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關注的新興領域,林之晨認為不論是台灣大哥大自身參與這些成長的機會,或是透過投資新創,攜手他們有機會抓住在這個領域的成長,「我們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感到欣慰,因為資本市場能支持這類產業發展,我們也期盼,未來有機會能讓這些我們支持的新創公司上市,創造流動性,並為創業者或股東創造好的報酬。」

實踐雙向開放,支持海外優質公司進入臺灣資本市場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更遠大願景是雙向開放,不僅讓臺灣的公司能走向國際,同時也要讓國際優質的資源能夠與臺灣連結,讓創新板將成為匯聚創新產業的核心樞紐。針對這方面的制度優化,林之晨認為對於臺灣的投資人,如果有機會透過這些板塊投資國際優質的新創公司,參與這些公司成長,這對於廣大的投資大眾能增加他們投資組合的多元性,並帶來未來的財富成長機會。

另一方面,林之晨也提到他們在東南亞投資的公司之中,不乏有市值已接近新臺幣一兩百億的企業。林之晨明確指出,「但我們也觀察到,許多東南亞的資本市場相對不活絡,不論是印尼證券交易所(IDX)或新加坡交易所(SGX),對於掛牌後的交易量,或者對科技股的友善度都非常不夠。」

換言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由本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推出,加上證交所將再次鬆綁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上市制度,林之晨深信此舉不僅讓臺灣公司在海外併購有強大的籌碼後盾,同時也能吸引更多在海外發展或符合科技趨勢的優質公司回流臺灣資本市場掛牌,並且讓臺灣的投資人能夠參與優質公司的成長,從而全面提升臺灣資本市場的活力與國際接軌程度。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