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查核身份、AI偵測健康!國泰向全球新創廣發英雄帖,今年有哪些收穫?
遠距查核身份、AI偵測健康!國泰向全球新創廣發英雄帖,今年有哪些收穫?

「使用、探索新科技,已經是我們的DNA,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國泰金在2016年成立「數位暨數據發展中心」(簡稱數數發中心),正式啟動集團轉型,經過五年的發展,國泰金控資深副總孫至德認為,現在的野心、步調已經越來越大。

不只靠自己的力量,2019年開始籌備的「國泰金融創新實驗室(Cathy Financial Innovation Lab)」,向全球新創廣發英雄帖,一起投入金融服務概念性驗證(PoC,Proof of Concept),今年已經是舉辦的第二期了,在入選率只有2%的情況下,這次共有四家台灣新創入選,究竟國泰金從中獲得了那些收穫?

**小百科:概念驗證 **
簡稱POC,是對某些想法的一個較短而不完整的實現,以證明其可行性,示範其原理,其目的是為了驗證一些概念或理論。概念驗證通常被認為是一個有里程碑意義的實作的原型 。

瞄準三大領域,今年有四家台灣新創入選

國泰金融創新實驗室,是台灣第一個金融機構成立的加速器,目的除了掌握新的趨勢發展,也希望透過跟新創的合作,推動內部創新、驗證科技在金融上的各種可能。

延伸閱讀:AI看X光片提升核保效能!國泰金攜新創做金融實驗,鎖定四大應用拚落地

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國泰將PoC的目標聚焦在AI身分驗證、健康生態、投資管理三大領域。數數發中心副理陳主原說,這次申請的新創數量有823間,是去年的兩倍,最後選出15家新創做PoC。

相較於去年沒有一家台灣新創入選,在錄取率只有2%的情況下,今年有四家新創來自台灣,包括:聚焦AI身分認證的AuthMe(數位身分)、提供法律科技解決方案的Lawsnote(七法)及醫療科技新創雲象科技與長佳智能。其他新創則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波蘭以及西班牙。

國泰金
圖/ 國泰金

遠端辦業務,靠AI驗明正身

在眾多解決方案中,孫至德表示,有些構想跟疫情下無接觸的趨勢非常吻合。來自台灣的新創AuthMe,做的是AI身分驗證。在所有業務都不能到分行辦理的情況下,透過eKYC證件驗證,以及生物辨識等技術,能在遠距的情況下,讓客戶快速核對證件與身分。

這不是單單把技術套用在各項業務上就沒事,陳主原分析,看似簡單的核對身分流程,必須考慮到如何確定鏡頭另一邊的是真人?或者對方是否為本人?拿的證件是否是真的?這背後都需要藉助人臉辨識、活體辨識這些技術幫忙,才能在發展無接觸服務時,同時把關風險。陳主原說,未來這套技術一旦成熟,可以套用在人壽、銀行產險等所有分公司的業務申辦,以及視訊客服上。

網路投保,一隻手機就能測出健康

疫情危機下,大家也更重視健康。來自加拿大的新創NuraLogix,做的是「智能人臉測量健康數據」,透過遠程光體積描記圖法(RemotePhotoplethysmography,rPPG)技術,透過手機鏡頭拍攝用戶人臉影像,並透過AI演算,即時產出心律、呼吸、心理壓力、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等健康指數,未來規劃應用在保險領域。

放眼全球找最好技術,國泰金收穫有哪些?

去年國泰從400多家新創中,海選出9家做PoC,孫至德表示,後來共有兩家新創發展出更深層的業務合作,分別是擅長胸腔X光影像判讀的新創Lunit,應用在核保審核上;透過影像辨識技術,分析車損的ClearQuote,則是應用在車險理賠上。

之所以要透過PoC的方式,在全世界找新創合作,孫至德表示:「我們的目標在找到最好的科技,無論他在什麼地方。」在過去的經驗中,也獲得不少寶貴經驗,像是之前有一家新創,專門在做洗錢防制(AML) ,但是因為辨別中文上有難度,因此很難導入。

又或者有些海外新創,端出的技術非常好,但是在醫療、法尊這些領域,對於台灣市場比較不熟悉,因此也很難落地合作。陳主原說,過去兩年國泰金在全世界各地,擁有更多的盟友,也更理解那些技術,在台灣市場落地應用會有更大的機會,對國泰跟新創來說,都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與新創PoC合作進入第二期,孫至德的期許是,希望新科技的導入,無論是在精準度、效率、體驗上,都能比現在更好;同時PoC的技術必須能發揮大的影響力,而不是只針對小問題;更希望在過程中,帶動集團內部開放、擁抱新科技的文化,第二期的PoC成果,預計會在今年底發表。

國泰金近年的轉型,橫跨銀行、人壽、產險、證券,層面從後端消費者看不見的系統基礎建設,但前端最能直接感受到的服務體驗都有,孫至德預告,接下來會有更多整合各子公司的服務推出,科技將扮演關鍵角色。

最新6月號雜誌《高價值企業100強》:傳送門
零接觸電子雜誌訂閱:傳送門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國泰金控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