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早在10年前被提出,即開啟一種銷售新模式,簡單定義即是連結「線下」及「線上」兩個不同的市場,找出共同推動行銷策略的新模式。在過去表演藝術並沒有線上販售的完整模式,且表演藝術的觀賞一直都強調「現場觀賞的價值」,O2O的概念並沒有太多在表演藝術行銷市場被完整提及。
2020年疫情的關係,帶動線上看表演的趨勢及嘗試,全球眾多表演團體將過往的演出線上化,讓觀眾免費觀賞。從其他產業的成功模式來反觀表演藝術行銷,或許能發現新的可能。表演藝術向來在銷售營利上,較其他產業困難,因為表演的製作投資成本龐大、易逝性高,在台灣環境還無法發展成成熟的定目劇場(同地點長期演出固定戲劇的劇場)狀態下,許多演出演完一檔就封箱;而迎合長久關注某劇團品牌的觀眾,雖然黏著性高,但也需要不斷推出新的演出才能被滿足。演出開演前的票房即代表最終收益,當天沒有售完的位置無法再多做販售,也無法再次行銷,種種表演藝術的獨特性。
表演藝術行銷一直都有獨特性 With the“Arts”it's different!-Keith Diggle
線上的行銷帶動線下的購買, 透過折扣碼、優惠、內容行銷、OTT訂閱等方式,把線下演出的訊息推播給更多網際網路用戶。2017年30周年的兩廳院,就推出「OpenArts-和表演在一起」App,期待線上與線下整合,做一站式的觀眾服務平台。
O2O的發展曾經也經歷過三個時期:
1.0時期:利用線上的行銷,把有興趣的用戶集中起來帶到線下。延伸的方式像是團購、舉辦線下體驗促銷活動等。
2.0時期:服務型的電商模式開始出現,比方Ubereats等送餐平台,或是潔客幫等打掃平台。
3.0時期:開始垂直並細分服務品項,出現專注送快遞的Lalamove、專注排隊的平台等。
而O2O2O(online to offline to online)則是後來發展成的一種更完整消費模式,重點在於「會員經營」及「互動機制」的建立,透過線上線下的會員整合,觀眾擴散及回流,做到消費者循環,甚至大數據的整合。
日本電視台放送網旗下頻道JoinTV擇提出一種更新的模式:O2O2O(On Air to Online to Offline),利用專屬的節目App,讓觀眾邊看電視邊互動討論(On Air),在討論的過程中則提供優惠代碼引導觀眾加入會員(Online),觀眾看完節目後,還能利用折價兌換贈品或再次消費或(Offline)。
以日本電視台的例子,可以提出並想像表演藝術行銷的O2O2O plus+新思維,若能在OTT平台上線上看表演節目(OTT / ONAIR),並產生互動會員的機制(ONLINE),在互動過程中給予折扣碼,進而引導觀眾購票(OFFLINE)。在線下的觀演場域中引導觀眾回到線上給予互動回饋(ONLINE),並給予禮品或VIP體驗活動等抽獎資格(OFFLINE),形成一個觀眾迴圈模式。若進一步能導入大數據,即可更了解線上觀眾的藝文興趣及需求,給予特殊的推播及優惠,並能更了解觀眾。
當然,任何的新商模及新策略都需要trial and error大量試錯,表演藝術行銷的新發展,也或許能在OTT線上觀演的機會下,創造下一個新里程碑。
責任編輯:郭昱彣、陳建鈞
(本文由翁鵲旻授權轉載自其Matters)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