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指出,晶片製造業者博通(Broadcom)擬砸以150至200億美元,收購生產分析軟體領導廠商SAS。不過,這項併購消息曝光不久後,《華爾街日報》即報導此次併購宣布破裂,原因是SAS創始人改變心意,不願將公司轉售給博通。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的聯姻失敗,有可能是因為兩家公司的管理風格相距甚遠,例如,博通是一家非常注重效率的公司,反觀SAS則是緊密與文化結合的公司。
SAS為私營生產分析軟體領導廠商,在2020年整體營收高達30億美元,主要營收來自於政府組織與銀行業,提供商業分析與預測結果。除此之外,SAS也在醫療支付的完整性分析有長足的進展,根據Aite Group預估,無論是疏忽還是惡意欺詐,支付完整性的問題導致每年美國醫療保健系統流失8千億美元,SAS透過大規模分析與AI技術的導入,有效優化每個階段檢測和防止醫療欺詐、浪費與濫用等問題,並改善支付索賠與不當付款等弊端。
原先分析指出,博通此次併購無非是強化其軟實力,增進企業服務網路的影響力,有助於擴展其基礎設施軟體方案業務。其實早於前幾年博通併購IT管理軟體CA與防毒軟體大廠賽門鐵克(Symantec)開始,就已陸續展現其跨足企業服務網路的雄心壯志。
高通併購失利,轉向布局企業網路安全、分析
博通素來以併購大型企業聞名於科技產業,最具代表性的併購案不外乎宣布以天價1,3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兆9千億元)收購高通,卻被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 (CFIUS) 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最後這紙合約告吹。
而在執行長陳福陽掌舵期間,透過一系列的整併優化核心晶片業務,同時也在高通併購受阻後,轉攻高收益的軟體領域。
博通於2018年收購CA企業軟體產品後,為公司帶來更多企業客戶,也成為公司進入雲端市場的敲門磚,與微軟等公司相互抗衡,而後於2019年收購的Symantec更補足企業安全業務的缺口,搭配之前併購的CA,創造交叉銷售的機會。根據博通2021年第2季財報顯示,在基礎設施軟體報17.9億美元,年增4%。
疫情帶動雲端大幅成長,「併購王」也朝軟體前進
近年來雲端大數據分析的重要性明顯提升,尤其是COVID-19帶給商業、教育與社會活動重大改變,IT基礎架構在其中產生不同以往的化學反應。
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全球季度雲端IT基礎架構追蹤報告,用於雲環境(包括公、私有雲)的IT基礎架構產品(服務器、企業儲存和乙太網交換機)廠商營收,在2020年第三季年成長9.4%。
IDC預測,2020年全年雲端IT基礎架構支出成長將達11.1%至741億美元;公有雲IT基礎架構全年將成長16.7%至527億美元,私有雲架構支出預計將下降0.5%,至213億美元。同時IDC降低了對非雲基礎架構的預測,預計下滑11.4%至602億美元。
而作為實現雲端AI發展的軟體技術,其背後所帶來的商業價值可見一斑,也不難理解博通轉向投入軟體領域的動機。
雖說此次博通併購失利,但預期未來建構其雲端軟體服務版圖之路將持續下去。
資料來源:Bloomberg、IDC、PR Newswire、The Wall Street Jourial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