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實的引擎聲劃過天際,當你抬頭欣賞漂亮的機身,有很大的機率看到的是美國波音(Boeing)公司所製造的飛機。今年105歲的波音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器製造商,本周公布今年第二季財報,全世界都很關注,因為這是兩年來(繼2019年3月以來),波音第一次交出獲利成績單。
波音曾經輝煌過,2018年首次年營收突破千億,達到1,011億美元(約3兆元新台幣),凈利潤達104億美金,也曾經很慘,在今年第二季以前,連續六季都虧錢,這個百年老品牌正面臨那些挑戰?
睽違六季終於賺錢,波音怎麼做到?
波音的營收主要來自三大部分,首先是最主要的民航客機銷售,大約佔60%;軍事工業約佔25%,大家常聽到的B-52轟炸機、F-15戰鬥機、AH-64阿帕奇,都是波音所製造的;最後一塊是服務收入,指的是貨機改裝這類的服務,大約佔1.5%左右。
根據波音財報,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二季營收從118億美元,成長到170億美元;從虧損 29.6 億美元,進步到獲利 5.67 億美元。
就細部來看,波音最核心的商用飛機銷售業務,營收為60.2億美元,同比成長近270%,成長原因跟飛機交貨量成長有關,第二季一共交付 79 架商用飛機,年增 295%,其中大部分是窄體客機737 MAX。
軍事工業營收68.8億美元,成長4%;因為全球貨運需求,貨機改裝生意也很好,第二季服務類的營收,來到40.7億美元,成長約17%。
美國旅遊復甦,飛機終於可以交給客戶
波音最核心的一塊生意「造飛機」,之所以在第二季能有成長,是因為美國上半年疫情趨緩,國內旅遊需求復甦,帶動737 MAX的交貨量提升。
美國國內線需求復甦,許多航空公司開始砸錢買飛機,像是美國聯合航空,在上個月就跟波音訂購了270 架737 MAX客機,會選擇這款機型是因為,737 MAX是一款單走道的窄體客機,座位數根據設計不同,約落在162~230席,加上很省油,航空公司很喜歡拿來飛國內線,或是短程航線。雖然國內航線很熱,但許多航空公司仍不看好海外長程航線,能在近期內恢復。
財報的好成績,也讓許多員工得以保住飯碗。目前波音員工約有14萬名,去年因為經營狀況太慘烈,一度對外宣布,要在今年底以前裁員一萬人,但隨著經營狀況改善,波音執行長凱爾洪(David Calhoun)表示,目前暫時不會有大規模裁員動作。
從兩大危機,看波音為何慘六季
波音已經有長達兩年多的時間沒賺錢了,營運上的危機,早在疫情來襲前就已經發生。
挑戰一:737 MAX 安全問題
前面提過,波音在2018年營收衝破千億美金,但這盛世沒能持續太久,波音最新研發的窄體客機737 MAX,本來應該要是明星產品,卻在2018、2019年,因為電子系統設計瑕疵,接連發生兩起致命空難,導致346人罹難。
波音公司在各國政府、監管單位的壓力下,被迫停飛該款飛機,許多庫存賣不出去,原本接到訂單也無法交付,讓波音在2019年,營收從破千億,慘跌到僅有765億美金,虧損了6億美金。
接著,2020年新冠疫情的來襲,讓波音的經營更是雪上加霜。
好消息是,經過多次修改電子系統的瑕疵,波音在去年11月,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 (FAA) 批准,聯合航空、西南航空等航空公司,也都陸續有新的訂單需求。
獲得當局批准,不僅讓737 Max重返天空,目前波音每月平均以 16 架的速度生產,如果市場需求持續擴大,預計明年的月產量可以增加到 31 架,持續穩定地把飛機交到客戶手上,是波音改善財務表現的關鍵。
挑戰二:夢幻客機787品質問題
波音旗下受歡歡迎的廣體客機產品787型夢幻客機(Dreamliner),同樣也深受品質問題所困擾,美國聯邦航空總署 (FAA)去年七月曾指出,部分 787 夢幻客機,機身的連接精準度有問題,導致在產品驗證上仍有疑慮,雖然不至於影響飛安,但還是要求波音在交貨給客戶前改善。
波音在今年五月,已經暫停交付這款機型,據外媒報導,波音的倉庫中,大概還有100架還沒交付的787客機,「當我們開始恢復飛機生產,必須做到完美,」執行長凱爾洪說:「我們必須從源頭,解決所有飛機上的品質問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37 MAX的銷售、交付量才剛解決,卻又馬上被787 夢幻客機拖累,正如同執行長所說的,波音必須盡快從源頭解決問題,才能讓公司盡快恢復正軌。
波音執行長:變種病毒不會影響飛行需求
「雖然離全面復甦,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可是看到市場朝好的方向發展,是很令人鼓舞的,」波音執行長凱爾洪認為,這都有賴於美國國內旅遊市場的復甦,以及疫苗的施打。
凱爾洪認為,現在全球關注的Delta變種病毒,可能會讓國際長途旅行的需求恢復速度變慢,但並不至於對航空旅行的需求,構成嚴重影響。預估在2~3年內,航空市場可以恢復疫情前的水準。
投資資機構Edward Jones分析師Jeff Windau表示,對波音來說,民航客機銷售的業務,依舊是波音未來是否能成功的關鍵,就常遠來看,隨著疫情的控制,商業航班需求的增加,波音應該能慢慢找回過往的節奏。
展望未來,波音執行長凱爾洪說:「我們會密切關注各國確診數、疫苗分配施打、全球貿易等,作為航空業複甦的觀察指標。」
資料來源:CNBC、CNN、Financial Times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