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要快,以及要熟悉office,才是現今社會求職的基準嗎?」這是2007年於PTT上的一則關於求職的文章標題。14年後的今天,這個發問看來過時,卻是當年發問者真心的提問。科技的進展,不斷重新塑造職場需求,工作者永遠應該關注:下一波的職場需求是什麼?
研調機構IDC於2019年發布的《世界IT產業預測》中提到:2023年,將有超過5億個App與服務(大部分為企業應用)被開發出來,數量超越過去40年的總和。不過,最重要的開發人員卻嚴重不足,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底光美國就有140萬個電腦科學相關的職位缺口。
從微小創新開始,平民開發者最常瞄準的3項應用
當Low-Code/No-Code工具和平台日漸崛起,未來很大一部分的開發工作,或將落到「平民開發者(Citizen Developer)」身上。他們泛指一般非技術專業人員,幾乎沒有受過程式訓練,卻可以創造應用程式,也是推動Low-Code/No-Code開發平台或工具興起的原因。
研調機構Gartner(顧能)預估,到了2023年,在大型企業中,平民開發者的數量將會是專業開發者的4倍。你、我皆有可能在未來成為開發者。
相對於專業開發者而言,平民開發者所創造的應用,多半是從解決工作或生活周遭的微小問題開始。顧問公司AIMultiple在《2021年的公民開發者》報告中指出,公民開發者最常瞄準3個領域: 表格或資料搜集應用、工作流程自動化(如發票與應付帳款處理),以及替代紙張、電子郵件與電子表格的應用 。
這三類應用大多存在現成的數位工具解決方案,也能利用Low-Code/No-Code開發平台或工具簡易開發。它們既不複雜,通常也不牽涉企業內部商業模式運作,因此很適合作為平民開發者的起點。
有時候,也正是這些看似微小的創新,在企業內部掀起了大改變。台灣微軟Business Applications事業部資深產品行銷協理詹宗翰分享一個小故事:一家知名台灣製造業者,設備工程師管理的機台如果壞掉,又剛好沒有庫存的替換備料,為了減少downtime(停機時間),就會跟其他人借。
但互相借來借去的結果,就是時常忘記物歸原主。於是內部員工自行製作備料管理平台,讓整個流程正規化,還能清楚查到每一批備料在誰手上。這便是最貼切,由下而上驅動的數位轉型案例。
如果你也想要將工作流程數位化,甚至成為平民開發者,如何在眾多工具中做選擇?
因為不想在開庭時抱著一堆紙本奔波,而踏上了數位化之路的律師楊貴智,給出了最貼切的建議:從確定數位化的目標和需要解決的痛點下手。畢竟,大量嘗試、體驗數位工具固然新鮮,但需要投入時間,在工具間轉換的力氣也都是成本。為了數位化而數位化,終究會流於形式,無法解決問題。
選擇合適的工具後,還可以參考一人公司品牌「雷蒙三十」負責人侯智薰的建言:在工作中導入、測試後,設定一個「賞味期限」,確認是否真能提升效率,「能夠融入工作流,才有使用的價值。」
曾經,為了提升工作效率,你的解決方法或許是到處找尋合用、高效的數位工具;如今,在Low-Code/No-Code工具和平台的日漸普及之下,你有機會自己動手開發出解決問題的應用。或許,將來的履歷表上,在科技技能欄目裡,除了常見的Word、Excel、PPT、Photoshop之外,列出擅長Low-Code/No-Code工具的人會愈來愈多。
6本書、1門線上課,幫你增強科技競爭力
《邊玩邊學,使用Scratch學習AI程式設計》
推薦人:蘇柏州/凱鈿創辦人暨執行長
作者:石原淳也/ 倉本大資
出版社:歐萊禮 出版時間:2021/02/25
▲利用簡單易懂的軟體開發平台Scratch,搭配Google的AI模型訓練工具Teachable Machine,免去複雜的開發環境設定,可以不寫任何一行程式碼,開發出實際能執行影音辨識AI軟體,是非常好的入門學習。
《學徒模式:優秀軟體開發者的養成之路》
推薦人:賴韋廷/DEVCORE共同創辦人
作者:Dave Hoover、Adewale Oshineye
出版社:歐萊禮
出版時間:2011/07/30
▲開發人員的成功,不只是對技術的精通,還需要軟性技能與有效學習的能力。本書內容不會過於艱深,適合任何學習階段的人。閱讀時,別忘了時時時刻刻檢視自己的盲點與策略,建立屬於自己的「駭客思維」。
《矽谷最夯‧產品專案管理全書:專案管理大師教你用可實踐的流程打造人人都喜歡的產品》
推薦人:何婕/Cooby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
作者: Marty Cagan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時間:2019/05/02
▲本書從產品經理的視角出發,深度分析打造一個成功科技產品的關鍵要素。對於新創企業,在產品開發早期可能會觸犯的大忌,或是花了一段時間才真正領悟的道理,本書作者都一語道破。
《演算法圖鑑》
作者:石田保輝/ 宮崎修一
出版社:臉譜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12/07
▲不管使用任何程式語言,演算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從搜尋、交友、金融運作到AI未來,演算法是一連串解決問題的邏輯步驟,能夠建立嚴謹的思維,也可以幫助做出最佳判斷。對入門者來說,用圖解方式閱讀,可降低學習門檻。
《像工程師一樣思考》
作者:Guru Madhavan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時間:2015/10/10
▲成千上萬的馬拉松跑者中,什麼設計才能讓作弊的選手無所遁形?本書列舉了生活中許多有趣的工程發明案例,很多問題其實不限於科學與數學,關鍵在於思考模式和習慣。
《人月神話:軟體專案管理之道》
作者:Frederick P. Brooks, Jr.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時間:2004/04/04
▲初版於1975年,多年來在科技領域持續受到歡迎,因為它不僅是技術性書籍,還包含開發一個大型系統應注意到的管理層面問題。不管是程式設計師、軟體專案管理或是IT產業的領導者,都可以從中找到共鳴。
《google IT automation with python》
▲線上教學平台Coursera的課程,是程式初學者類別Top 3的熱門課程,近50萬名學生、評分4.7顆星。這堂由Google授課的內容,包含Python、版本控制(Git)、自動化等內容,對於想要踏入程式設計領域的初學者非常受用。
責任編輯:吳佩臻、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