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電動車來真的!力拚打造細水長流金雞母,讓賣車10年後都能賺
04

Sony電動車來真的!力拚打造細水長流金雞母,讓賣車10年後都能賺

日本大廠Sony正式宣佈進軍電動車!不僅在發表會中展示了兩款原型車,並宣佈成立新公司投入相關業務發展。

儘管疫情威脅仍在,一年一度的消費電子展CES,本週依舊於美國拉斯維加斯堂堂登場。日本Sony就在這次展會上宣佈,他們將開設新公司投入電動車開發,正式踏足這塊熱潮上的領域。

說起消費性電子,已經不再只是各種手機與3C商品,有四個輪子的電腦──電動車近年漸漸成為展會中的焦點。Sony去年就曾揭露一款概念電動車Vision-S,宣佈對電動車的關注。

今年這款概念車不僅再次登上展台,Sony更宣佈他們成立了新公司Sony Mobility,希望利用他們在娛樂內容與感測器、5G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推動電動車業務的發展。

成立新公司,Sony正式投入電動車業務

Sony表示,「藉由我們的成像、感測、雲端、5G及娛樂技術,結合在內容領域的專精,我們認為Sony作為一間創意娛樂公司,在重新定義移動領域上具有優勢。」

就如Sony的自述,從電視、相機到手機,他們在消費性電子領域有深度涉略,這讓他們在成像、感測領域擁有一定積累,同時還握有大量強勁的影視IP、音樂內容,這被認為在電動車邁向聯網、自動化時將格外重要,尤其一旦自動駕駛普及,車內將是一個純粹的娛樂空間,不再需要人們花費心力駕駛車輛。

sony vision s 2.JPG
Sony在這次的發表會上,展示了電動車Vision-S及車Vision-S 02,宣稱他們將正式投入電動車領域。
圖/ YouTube

另外,Sony這次還發表了一款電動SUV Vision-S 02,使用與Vision-S相同的電動車平台打造,電動車內外總計安裝超過40枚感測器以維護行車安全。同時車內還具有全面數位化的儀表板,根據Sony釋出的概念影片,數位化的介面將能夠與語音助理聯動,完成為駕駛規劃導航、回報目的地距離等輔助任務。

Sony社長吉田憲一郎透露,他們希望電動車業務將能創造循環型收入,簡單來說就是訂閱制,不同於現在的汽車銷售模式,而是更接近Sony過去推出的機器狗Aibo。Sony AI機械業務負責人川西泉補充,「不是硬體(車)賣出後就結束,而是希望能夠透過軟體在未來5至10年內創造讓車子持續進化的環境。」

進軍電動車領域的宣言,也讓Sony股價昨日一度上漲5%左右。

根據《日經》報導,Sony打造原型車的合作夥伴包括奧地利車廠麥格納斯太爾,以及車用零組件大廠博世、ZF等業者。在Sony的規劃中,未來電動車會大量運用模組進行車輛的全體設計,組裝則委由外部合作夥伴負責。

電動車商機大,科技公司紛紛進場

電動車漲勢驚人,根據KPMG的調查,業界估計2030年時,電動車將佔據全球汽車銷量的一半左右,相較於現在不到10%的占比可說成長巨大。國際能源署也預估2030時全球電動車總數可達到1.45億輛,若各國積極響應氣候目標,則上看2.3億輛。

包括這次宣佈成立公司,投入電動車發展的Sony在內,這龐大的商機令許多科技公司前仆後繼湧入電動車領域。例如鴻海就成立電動車開放平台MIH,廣邀世界各地的車廠、供應鏈加入,Fisker、Lordstown等美國電動車新創都已締結合作,去年10月還公佈了3輛原型車,預計2023年正式登場。

蘋果近年發展電動車的傳言也甚囂塵上,還傳出已經與現代汽車、Toyota等日韓車廠接觸,洽談相關事宜。最近的消息則顯示,科技巨頭計畫打造沒有方向盤、腳踏板的全自動駕駛電動車,目標最快2025年登場。

小米汽車 2024量產.jpg
中國手機廠商小米先前宣佈投入電動車領域,預計最快2024年就能量產。
圖/ 微博

另外,小米、百度等中國科技巨頭也相繼投入了電動車領域,並設定2024年正式量產,華為雖然不參與汽車製造,也積極發展相關的軟體服務與平台。

在奇異、東芝等老牌集團都考慮拆夥後,近來像Sony這樣的綜合企業也受到外界更高的關注,尤其Sony一直承受著股東要求拆分娛樂業務的壓力。《日經》評論,電動車這般需要多元能力的領域,是Sony展現企業綜合能力的契機。

尤其邁入21世紀後,Sony的硬體業務持續萎縮,電視、手機等業務都面臨中韓品牌更大的壓力,仍處於開拓階段的電動車市場,是Sony重新進軍硬體市場,開發新業務的一次機會。

資料來源:The VergeReuters日經

責任編輯:侯品如

關鍵字: #Sony #電動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