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沒完沒了的PAY!PAY!PAY!為何銀行不賺錢的支付換到零售業卻變香噴噴?
【觀點】沒完沒了的PAY!PAY!PAY!為何銀行不賺錢的支付換到零售業卻變香噴噴?

2012年後歷經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工具,在中國人手一機快速普及行動支付的消息不斷,讓台灣市場不斷檢討是否已經在行動時代跟不上後,台灣近年來從來不缺各種支付和各類PAY的新聞。

本土第二大超商全家在第二季推出全盈支付,三個月內藉由實體店面推廣開戶數已超過 30萬;第一大連鎖超市全聯亦準備盡速推出「全支付」。有趣的是,如果仔細注意其商業策略,二大零售品牌本就有綁定信用卡與簽帳金融卡的「全家支付」(FamiPay) 與「全聯支付」(PXPay),一時之間,多數消費者除了看懂回饋多寡之外,可能也不甚清楚都已經有一個Pay,為什麼還要有另一個 Pay?

My FamiPay行動錢包,將支援「全家」會員店舖購物、代收帳單繳費等支付應用,同時提供會員最優化
圖/ 全家便利商店

除了全家與全聯之外,百貨龍頭之一的新光三越也推出了 SKM Pay、線下美妝連鎖寶雅則與集團居家生活用品品牌寶家推出POYA Pay、誠品也在其誠品人APP 裡預載了eslite Pay。

無論線上、線下,零售商熱衷於在線上電商平台,或自家 APP 裡裝進自有品牌的 「PAY」然方興未艾,同樣有線下銷售網點實力的美廉社或是小北百貨等等是否也值得跟進?最後,所有客戶基數大的零售商都有一個支付夢?

各類支付場景與支付規範分類

主要的原支付場景 第三方支付/儲值 電子支付機構
線下零售 Open 錢包 愛金卡(iCash Pay)
線下零售 全家支付 全盈支付(PlusPay)
線下零售 全聯支付 全支付(PXPayPlus)
線下零售 SKM Pay
線下零售 POYA Pay
線下零售 eslite Pay
線下零售 家樂福錢包
線上零售 Pi 錢包(Pi Wallet)
社群 LINE Pay
純支付 Apple Pay 街口支付(JKO Pay)
純支付 Google Wallet 悠遊付(Easy Wallet)
純支付 Taiwan Pay 一卡通 Money
筆者整理,《數位時代》製表

為什麼銀行不太想做,零售品牌卻前仆後繼衝入APP支付?

然而,對台灣銀行業來說,小額量大以致於處理成本高、手續費低、周轉時間又不長所以不賺錢的支付業務,為什麼現在卻是零售業爭先恐後入局的領域?

當APP成零售標配,線上、線下支付需求一次滿足

APP 推電子商務並不是新鮮事。然而,要跨入電子商務就不是每家線下零售商都能順利轉型,行動網路的興起與虚實整合(Offline Merge Online) 潮流迫使線下零售商推出APP應對客戶隨時、隨處的購物需求。

Mobile Payment
圖/ shutterstock

既然是電子商務,除代表最後的物流環節之外,必須要把資訊流(訂單)與金流環節(支付)都一併在 APP 上貫通。

所以,支付是電子商務的線上最後一哩路。除此之外,APP 的支付功能若能同時滿足線下的結帳需求,零售商就可以把線上下金流功能全部綁在一個 APP 裡:客戶只要帶著一支手機,就可以無縫完成線上與線下的購買。

零售商們刷流量?藉 APP 綁定從非聯名卡銀行獲得更多收益

以前零售商與銀行通常是以聯名卡方式進行合作,這種商業模式對聯名卡銀行而言,是以補貼零售商的方式擁有近乎於獨佔的優勢:一方面拿下巨量的刷卡額度、將優質的零售商客戶轉換為銀行客戶,也可以從信用卡再跨售到其他具獲利性的金融服務,如信用貸款、財富管理與保險。

但通常聯名卡銀行只有一家,且為複數年合約,零售商也不可能為了聯名卡銀行,就完全不與其他銀行合作,於是使用 APP 內的支付綁定就變成一個「後門程式」。

中國信託ALL ME卡
圖/ PChome

一旦APP內綁定了信用卡或簽帳金融卡,被消費者替換掉的概率,相較於實體卡更低,台灣由於信用卡發卡浮爛,多數卡客皮夾裡持有二張以上的信用卡,在線下使用時,客戶拿出塞滿了信用卡的皮夾,在結帳前除了優惠,選用還有如帳單結算日期遠近的其他考量。

但在 APP 內綁定後,多數人從此不會再更換綁定的卡片,客戶行為使零售商除了聯名卡這個選項外,還可以用 APP 綁定方式,與各家銀行再行銷一波。即使不一定能從各銀行拿到額外收入,至少也可以讓銀行出一些行銷費用,嘉惠零售商的客戶。

零售業跨足受牌照保護且獲利穩定支付後的下一步:消金銀行?

從數年前的金融科技(FinTech),到近期的嵌入式金融(embedded finance),其隱含的主軸之一,就是金融服務表面上不一定非要直接由金融機構提供。

相對於金融業,零售業對客戶有更頻繁的接觸頻率(想想你每週跑銀行與跑便利商店的次數)、較高的品牌忠誠度、更了解客戶生活行為與習慣等優勢

Square
深耕經營小自營商的Square,甚至推出自行研發的刷卡機、收銀機等硬體設備,為小自營商提供便利的一站式服務。
圖/ Square

除了科技、品牌偏好與客戶分析之外,零售商跨足金融服務的另一個原因是銀行業整體獲利良好並穩定。

在銀行年年獲利創新高,但開立或併購銀行的成本過高條件下,與銀行最相似但資本要求相對較低的電子支付機構就是一個切入點。

全家全盈支付、全聯全支付與統一超商愛金卡(iCash Pay)就是主管機關給予牌照的「電子支付機構」,在法規開放下,未來有機會成為消費金融銀行的角色。

勇於嘗試各類支付之餘,記得解除不常用的支付綁定

在各種 PAY 鼓勵消費者綁定或儲值之餘,可以發現在首次綁定時,銀行與零售商會給予較大的優惠,其後,多數優惠就和其他支付工具一樣,或甚至完全沒有更多優惠。

在手機隨侍在側的年代,行動支付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但是若並不常用,或者不常在特定零售場景消費,別冒著卡號外流的可能風險,記得隨時檢查、解除綁定的支付工具。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吳秀樺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提供在地服務、鏈結全球網絡!KPMG台灣創新科技大賽,助新創躍登國際舞台!
提供在地服務、鏈結全球網絡!KPMG台灣創新科技大賽,助新創躍登國際舞台!

從2021年至今,每年11月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辦的Web Summit大會期間,都會有一場扣人心弦的「KPMG Global Tech Innovator」(以下稱KPMG GTI)全球總決賽。包括KPMG台灣、瑞典、巴西等各個國家的會員所,會在國內先經過激烈競選、推派出一組代表隊後,接著再由KPMG全額贊助,前往里斯本,一同展開一場新創間的「國際擂台賽」,「這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新創賽事。」KPMG安侯建業創新與新創服務團隊主持會計師黃海寧強調。

KPMG GTI 規模最大新創賽事、創業風向球

她進一步解釋,由KPMG Global Private Enterprise創新創業服務網絡平台舉辦的KPMG GTI,一方面是為了提供各國新創產業在地服務,同時也是透過KPMG的國際網絡,為新創鏈結全世界。

如今,隨著賽事即將邁入第四屆,KPMG GTI幾乎已成為全球新創的風向球,每年進入決賽的隊伍,都是站在趨勢上創業。例如2021年有17個國家的KPMG會員與會,裡頭的主題包括AI和機器學習、金融科技與金融服務應用、零售和電商等,而台灣選出的代表隊,是投入AI、致力找出數據價值的InfuseAI;2022年增加至22個國家與會員所參賽,隨著ESG浪潮興起,在前三名中,包括能源跟潔淨科技、電商與零售的應用和健康科技等主題,台灣則由開發次世代眼動追蹤模組的見臻科技入選;2023年再度擴增至23個國家、隊伍與會,永續、AI和機器學習、金融科技一樣是熱門議題,黃海寧觀察,歐洲與中東國家的隊伍對「永續」議題著力甚深,尤其聚焦在像氫能等新潔淨能源解決方案的提供與應用,而耕耘永續、減碳的台灣代表活優科技,同樣不落人後,專注在植物肉油脂的研發。

特別的是,在KPMG GTI全球總決賽中,所有參賽隊伍需要在一周前抵達里斯本,準備事前採訪、與創業導師的三次一對一對談。所有採訪、短片錄製都採最高規格,由知名科技節目《Beyond Innovation》的主播兼製作人 Michael Bancroft進行訪談,Michael Bancroft也會在決賽的pitch時刻,擔任主持。來自全球知名創投機構、加速器和科技巨擘的評審,則會在團隊結束三分鐘的簡報後,針對選題、商業模式、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環節,提出簡潔但直指核心的問題,「這是一場體現『創業無國界』精神的賽事,尤其團隊都是以『革命性的高科技』為題,不只要解決台灣一小撮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地球的問題,每一個建議都會非常受用。」黃海寧說。

401262861_658074446472924_4133069903260611896_n.jp
圖/ KPMG

賽事結束後,由於KPMG擁有完整的創新創業服務網絡平台和資料庫,所有參賽隊伍的資料,都會被收錄到KPMG的平台和資料庫中,方便全球投資人尋找標的,等於團隊不需要到不同國家、台灣駐各國的辦事處一一叩門,「只要透過KPMG的平台,直接在全球23個國家,都能找到對的資源。因為每個國家背後,就是一個KPMG的新創服務團隊在支援他們。」

從第一屆至第三屆,台灣的新創代表在KPMG GTI全球決賽中都收穫滿滿。那麼,究竟要如何才能脫穎而出,成為「KPMG GTI台灣創新科技大賽」的冠軍,代表台灣出賽?

選拔台灣代表 著重前瞻性、創業的人文素養

黃海寧解釋,賽事鎖定創立2至5年的早期科技新創,團隊首先必須經過書面初審,接著在決選的pitch中,展現自己的主題、技術、產品與商業模式,最終由9位評審團共同做出決定,「我們挑選代表隊的考量點,並非是已經募到很多資金、開始有許多訂單、高營收的閃亮明星。評審反而更希望看到具前瞻性、充滿信心的團隊。」

由於評審團中,KPMG僅占2個名額,另外7位是創投、加速器的代表,因此也能推薦各自輔導的團隊前來參賽,目的是期望藉由多元的評審團組成,擴大參賽團隊範圍,找出遍布台灣的優秀隊伍。

即便新創最終沒有成為代表台灣出征的團隊,但只要是進入前10名的隊伍,評審團便會設計各式各樣的課程、資源,協助新創在未來一年中快速成長。近來,黃海寧就觀察到,許多在0到1階段團隊的主要投資人,其實是台灣的中小企業主,但由於投資人和團隊間缺乏理解、互信,對新創的未來走向、產品發展等問題的看法可能天差地遠,導致新創無法挺過死亡幽谷,最終不幸夭折。因此,包括信任關係、基礎會計財報知識、法律知識、股權結構等,都是KPMG會提供新創團隊的重要課程內容。

366809329_607452221535147_8304102715319474388_n.jp
圖/ KPMG

另外,過去KPMG的媒合區域較著重在北區,且多為幾間固定的大企業;今年,KPMG預計增加中小企業與新創間的媒合,會再將媒合範圍擴大至南部,建立與億載會、磐石會等團體的合作關係。

目前,第四屆的KPMG GTI台灣創新科技大賽已經開跑,對於有心參與KPMG GTI競賽、成為台灣代表隊的新創,黃海寧透露,她經常在國外的創業團隊身上,看到對技術和產品的自信、對夢想的擘畫、對技術的擁抱,以及愛護地球的態度。她建議團隊參賽前,可以向不同面向的專家虛心求教,讓專家將技術、產品、商業模式協助修整到對的樣態,再端上舞台,「產品、技術固然重要,但建立與利害關係人的互信、培養『創業的人文素養』,也會是新創能否走得長久的關鍵。」

第四屆的KPMG GTI台灣創新科技大賽,瞭解更多:
https://kpmg.com/tw/en/home/insights/2024/03/global-tech-innovator.html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