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華電子16日舉行法說會,受惠於電動車的全球趨勢,聯電汽車業務增長了82%,佔總體營收的9%。當前半導體雖處於景氣低谷,但總經理王石特別看好22/28奈米於全球市場的長期需求,特別是在車用顯示驅動IC、影像處理IC等領域。富邦投顧則指出,聯電目前「極具吸引力且不容忽視。」
車用、影像訊號處理器驅動,聯電22/28奈米將持續大放異彩
王石認為,已經看到22/28未來重要性還會持續推升,將成為不少客戶轉單的重要節點,並強調短期的不景氣,並不會改變聯電對這一點的看法。從聯電公布的數據可知,22/28奈米製程主要由車用OLED顯示驅動晶片、影像訊號處理器的強勁需求所驅動,營收年增超過56%,亮眼成績讓聯電挺過半導體寒冬來襲。
Digitimes分析師陳澤嘉表示,車用對晶圓代工業者而言,是在2023年相對較穩健成長的領域。聯電則表示,2022年車用IC的業務量成長82%,達到整體業務的9%,預期車用電子IC將持續成為2023年及往後的重要成長驅動力。
三星傳減單,分析師為何還給出「極具吸引力」評價?
不過,本周市場才剛傳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有意減少對聯電的下單,有分析師質疑聯電今年是否還能吃下IDM(垂直整合製造廠)的車用訂單?王石充滿信心地表示:「會的。」指出已經和客戶在陸續討論中,特別是在12吋晶圓廠的22/28、40、55奈米等節點,都有所應用。
即使如此,在美國殺招頻出之下,不少中國晶圓代工業者已經轉進做28、40等成熟製程,是否造成產能過剩?跨國研調分析師解釋,雖然很多中企號稱投入28奈米製造,實為領取補助的手段,大多數還停留在40奈米的製程。換句話說,當前市場上28奈米的數量,並未如想像中多,無須太過擔憂。
中美冷戰,旺到聯電!2個原因,讓聯電成為「不容忽視」的公司?
在地緣政治方面,雖然以成熟製程為主的聯電並非主要受衝擊的企業,不過王石坦言的確有客戶會擔心供應風險,也和聯電積極的討論當中。富邦投顧則認為,聯電在這樣的緊張情勢下,反擁有兩大優勢。
首先,富邦投顧指出,聯電在分散產能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上,投入不少心血,例如日本、新加坡廠區的擴建都是,因此相對來說有利於聯電在半導體下一波上升周期來臨時,取得領先優勢。
其次,陳澤嘉分析,由於不少投片廠商也會擔心在中美冷戰下,於中國的供應鏈會有潛在的斷鏈風險,已經可以看到很多中國訂單正陸續轉進台廠。對此,富邦投顧樂觀其成,認為雖然這波轉單潮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發酵,但短期結構性走向,有助於聯電在衰退時期,維持穩定的平均售價。
另外對於ASP(平均價格),王石除在法說會上多次表示價格穩固外,也指出聯電的定價策略是混合的,新廠區和LTA(長約)價格不同。例如台南Fab 12A的P6及新加坡Fab 12i的P3新廠,因考量到折舊費所以價格不同於長約,「這都有寫在合約裡面。」但他補充,只有在新廠會這樣做。
2023第一季能見度低,第二季有望回到正軌
展望今年,聯電預計第一季將會充滿挑戰,王石表示客戶的庫存天數高於正常水準,訂單能見度偏低。聯電預估Q1稼動率(產能利用率)將下降近7成,出貨下降至16至19%,毛利率落在約34到37%。聯電將盡可能地推遲部分資本支出,並預期第二季時庫存消化狀況將恢復到近正常狀態。
聯電第四季的合併營來到678.4億元,季減10%、年增14.8%。毛利率則達到42.9%,歸屬母公司淨利為191億元,EPS為1.54元。
檢視2022年,聯電營收來到2,787億元的新高,營業利益則突破1,000億元,營益率37.4%,比去年增加13.1個百分點。毛利率為45.1%,年增11.3個百分點,EPS則為7.09元。資本支出部分預估為30億美元,不過王石表示,將持續做動態調整。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