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在清明連假前夕,離岸風電業傳出好消息,全球離岸風電龍頭沃旭能源今(31日)宣布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西北離岸風場920MW(百萬瓦)做出最終投資決定(Final Investment Decision),預計在2025年底前完成風場建置, 未來20年風場所發的綠電,全數由台積電買下 。但基於市場時機敏感,沃旭並未透露整體投資金額。
「謝謝我們的客戶台積電!」沃旭能源亞太區總裁古沛明(Per Mejnert Kristensen)提到,現在市場面臨包含高通膨、高利率、供應鏈瓶頸三大挑戰,要把2018年競標取得的風場,變成具有商業可行性是充滿挑戰的,他也特別感謝台積電在2020年前買下沃旭大彰化離岸風場的綠電,提高風場的收益保障。
離岸風電大環境面臨3挑戰,沃旭怎麼讓風場具有投資可行性?
事實上,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西北離岸風場920MW,是沃旭在2018年透過價格競標取得風場開發權,由於是透過價格競標,所以沒有國產化、在地供應鏈採購的要求。沃旭以每度2.5480元至2.5481元標下風場,當年甚至比台電平均電價2.6元還低,一度成為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的佳話。
不過自2020年起,新冠肺炎、烏俄戰爭接踵而至,大環境面臨高通貨膨脹和不斷提高的利率;甚至目前各國加大開發離岸風電,開發商還面臨爭搶工作船舶的問題,導致成本越來越高。
換言之,2018年沃旭以較低的價格標下風場,如今開發成本、經濟條件都跟5年前大不同,沃旭如何讓風場具有「商業可行性」?
古沛明點出三個關鍵:
- 第一、這兩座是920MW離岸風場,比國內現有的風場規模都還大,在開發上本身具有規模經濟。
- 第二、沒有在地產業關聯(國產化)限制,沃旭在選擇供應商上保有高度彈性,可以運用全球的供應鏈網路。
- 第三、與客戶台積電在2020年簽署20年企業購售電合約,提高了風場的收益保障,跟台積電所簽的購售電合約,也高於當年競標的價格。
在資金取得上,由於沃旭能源擁有穩健的財務,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西北離岸風場建置支出,將來自沃旭能源集團自有資本,以及在沃旭母公司擔保下,向台灣本地金融機構取得新台幣融資。
從競標取得風場到做出最終投資決定,沃旭能源台灣董事長汪欣潔提到,除了感謝政府的協助外,以及內部同仁克服外在市場變化,包含場址、工程設計、採購方面等挑戰,才能完成最終投資決定。
兩座920MW風場,發電量抵3座火力發電機組、滿足200萬戶家庭用電
這兩座920MW風場,採用單一風機裝置容量14MW、共66座風機,並首度採用對環境友善的負壓沉箱管架式水下基礎,幾乎無施工噪音,創下亞太離岸風電先例。待2025年底前完工後,發電量將超過台中火力發電廠3座機組,滿足200萬戶台灣家庭用電量需求。
即便沃旭已拍板920MW風場最終投資決定,但針對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計畫(2026至2035年),沃旭日前缺席首輪競標(2026至2027年),引發市場震撼。
被問到接下來投標的意願,沃旭重申,風場的規模、彈性採購與企業購售電的客戶支持,是風場能夠投資的關鍵,對於當前政府在競標所設下的限制仍需再評估。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