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爆炸掀變革,一行業發展卻停在70年前?教育科技革命什麼時候到?
AI爆炸掀變革,一行業發展卻停在70年前?教育科技革命什麼時候到?
2023.05.11 | AI與大數據

編者按:科技革命已經變革了很多行業。但是也有一些行業頑固地因循守舊,至今跟200 年前相比仍沒有太大差別。比如說教育行業就是這樣。但現在隨著AI 的應用爆發,已經可以看到教育變革的一絲希望。至少在職業教育方面是這樣。文章來自編譯。

2023 年的時候還有多少行業跟1923 年的情況大致相同的?

或者,再把時間線拉長一點,跟1823 年的情況大致相同的?不多。但有一個行業會脫穎而出——教育。這個市場很大,美國的規模就有1.6 萬億美元,全球的規模則達到了4.7 萬億美元。橫向對比一下,美國教育市場比廣告市場大5.3 倍,後者是Google、Facebook、Pinterest、Snap 以及Twitter 等科技公司支撐起來的。這其中可以捕捉的價值顯然有很多,但那些價值卻在一團糟的激勵措施、繁文縟節以及官僚作風中流失掉了。

1821 年,美國的第一所公立高中在馬薩諸塞州成立。時間快進200 年,我們的教育體系看起來仍大同小異。我們把教育堆積在人生的前20年完成,我們仍堅持使用模擬的教學方法,我們未能針對現代世界更新課程。

今天的孩子們的學習方式與1821 年的孩子們的學習方式非常相似——在那個時代,拿破崙和湯瑪斯·傑佛遜還健在,而湯瑪斯·愛迪生發明燈泡還要等到60 年後。

1944年的美國教室與今天的教室很相似

教育是實業,是充滿感性的產業;看看學習者理解並掌握了一個概念或任務的那一刻就知道了。教育與經濟機會以及經濟流動性直接相關,但在歷史上一直都有門檻限制。當然,技術可以提供的承諾是擴大民眾接受教育範圍——技術應該讓更多人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

那麼,為什麼教育科技(EdTech)會停滯不前?為什麼「教育科技」在許多風險投資圈中是一個糟糕的單詞?

很多教育商業模式都會受到企業學習與發展(L&D) 預算的限制,許多教育初創公司被迫向老氣橫秋的學校系統兜售產品。但是在教育領域有著吸引人的商業模式以及進入市場機會(稍後會詳細介紹),我們正處在需要變革的轉折點:技術進步的步伐在加快,但我們的教育體系面向的仍然是工業革命時代的世界。

AI 既有望實現工作的自動化(要求我們快速地對員工進行再培訓),也可以重塑交付教育的方式——即便孩子們仍在想辦法用ChatGPT 來作弊:

 ChatGPT
圖/ 36kr

我不看好美國教育體系的改變;這個體系太官僚、受到的監管太多、行動太緩慢了。但我看好新一代創業者開發出來的新產品,這些產品將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以及我們如何讓勞動力做好準備。

以下可以列舉三個成熟的創新領域:寓教於樂(edutainment),也就是教育與娛樂的融合;再培訓與技能提升;以及大學體系以外的技能型學習。我們還將深入探討哪些商業模式會流行,以及為什麼AI(最終)有可能奪得教育的聖杯:個性化學習。

延伸閱讀:6款好用AI工具實測!Good Tape、Chat YouTube,還有哪些職人超推應用?

教育娛樂:YouTuber也是老師、TikTok加入STEM教育

哲學家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 有句話我一直很喜歡:

想給教育和娛樂劃清界限的人其實對這兩者都不了解。

我們的教育系統的問題在於,它設法給這兩者劃清界限;它理解不了教育與娛樂的重疊。而要想高效學習,兩者需要共存。

從歷史上看,娛樂一直沿著富媒體格式在穩步邁進。這一點可以從線下的書籍→電影和電視→影像遊戲發展路徑看出來。而線上可以從Twitter(文本)→ Instagram(照片)→ TikTok(影片)→ Fortnite(沉浸式虛擬世界)看到這一點。

教育應該遵循類似的發展路徑。太多教室仍停留在教科書時代,沒有充分利用技術來獲得沉浸式學習體驗。我預計下一代教育產品會朝著更豐富的內容格式傾斜。

由於學校存在採用門檻(稍後會詳細介紹),創新主要發生在學校體系以外。在過去15 年的時間裡,消費者型的app 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YouTube 從很多方面來說堪稱全球最大的教育公司:每月有27 億人使用YouTube,這占到了全球網路用戶的52%;86%的人表示他們經常用YouTube 來學習新事物。每一天,我們總共要觀看50 億個不同影片,消耗總時長長達10 億小時。每一分鐘,我們會向YouTube 上傳400 小時的影片。

MKBHD
圖/ 36kr

YouTube 上面有一整類的「寓教於樂」型創作者——那些專門製作引人入勝的內容來向觀眾傳授知識的創作者。舉個例子:Cleo Abram 製作了各種技術講解影片,內容涵蓋從一級方程式賽車到核聚變的方方面面。她最新的影片是與MKBHD 合作,解釋量子電腦的工作原理。

有多少年輕人會因為Cleo Abram 這樣的創作者而萌生對科學的興趣呢?

從很多方面來說,YouTube主播就是這一代的《比爾教科學》(1993 年推出的科教節目Bill Nye the Science Guy,Bill Nye 堪稱元老級的寓教於樂創作者)——只是規模要大得多,價格也更容易接受。全世界數十億人幾乎可以在一個靠廣告支持的免費網站上學習到任何東西。

TikTok 正在追隨YouTube 的腳步。當美國政府威脅要禁止TikTok 時,該app 的一個常見說法是,「我在TikTok 上學到的東西比我在學校學到的還要多。」的幾個評論如下:

tiktok
圖/ 36kr

(PS:我有一個朋友經常會引用TikTok 上學到的東西,以至於她現在不會說「我在TikTok 上看到⋯⋯」而是會說「我在《紐約時報》上看到⋯⋯」)

上個月,TikTok 甚至在主頁上添加了一個STEM 選項卡——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巧合的是,這個時間點恰逢TikTok CEO 奔赴美國國會作證。)聚焦教育的TikTok 版也已經在創業界出現:比方說歐洲的Revyze 或兒童版的Zigazoo。

每日活躍度比TikTok還多,Roblox是什麼?

Roblox 與Minecraft(比YouTube 與TikTok 更具沉浸感的娛樂形式)也是寓教於樂型公司。Roblox 用戶在Roblox 上面花費了大量時間:最近Qustodio 的一項研究成為了頭條新聞。研究顯示,TikTok 在日常活動的活躍度上遠超YouTube(每天113 分鐘對每天77 分鐘),但Roblox 更勝一籌,達到了驚人的190 分鐘/天,這個指標自2020 年以來成長了90%。

Roblox
圖/ 36kr

Roblox Studio 採用的是腳本語言Lua,為了開發自己的Roblox 體驗,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和學齡前兒童因此學習了Lua。

由於Roblox 用戶群以年輕人居多——約50% 的人在12 歲或以下——Lua 開發往往是許多年輕人接受的第一種技術教育。

Roblox
圖/ 36kr

Minecraft(我的世界)同樣具有教育意義。多年來,「Minecraft」一直是YouTube 上搜尋次數第二多的關鍵字,僅次於「音樂」,因為用戶在爭相學習如何在Minecraft 裡面搭建自己的世界。

《時代》雜誌曾寫過一篇描寫Minecraft 玩家的特寫文章。裡面提到了一位名叫Gus 的七年級學生輸入了一條命令就讓自己弄到了一把更好的武器:「/give AdventureNerd bow 1 0 {Unbreakable:1,ench:[{id:51,lvl:1}],display:{Name:「Destiny」}}.」

命令的意思是給他的化身AdventureNerd 提供弓箭武器;讓這把弓不會破;賦予它魔力;並將武器命名為「命運」。

遊戲是最受歡迎的娛樂類別:40%的千禧一代(約3000 萬美國人)表示,自己每週玩遊戲的時間超過22 小時——也就是每天達到了3 小時以上。這使得遊戲成為了一種有趣的教育內容傳遞方式。創業者的機會仍然有很多。具體來說,我看到了寓教於樂型MMO(大型多人網游)的機會,這種遊戲結合了Minecraft 的易於開發以及Roblox 的平台功能,所有這些都存在於一個基於瀏覽器的虛擬世界之中,訪問和病毒式傳播都更加容易(超鏈接是病毒式傳播的最佳單元)。

從某些維度來看,Roblox是Z世代與Alpha 世代最大的社交網絡。

下一代遊戲還可以與人工智慧相結合,為每一位用戶提供個性化的遊戲與學習體驗。面向學校銷售的DreamBox Learning 提供了針對每一位學習者長處和短處的數學遊戲。

每一位學習者都可以得到一套量身定制的數學課程。這個概念應該擴展到包含教育元素的在線MMO上;LLM 的快速改進應該對個性化起到加速的作用。

我們發展到更加沉浸式的形式——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將不可避免。儘管出現了一些有前途的玩家,教育在這些領域仍處於早期階段。比方說,PrismsVR 利用虛擬現實幫助更好地教授數學知識。在MetaQuest 上提供服務的Prisms為學生提供了3D 模塊的體驗式學習,傳授代數和幾何等抽象概念。

寓教於樂的發展路徑應該會朝著3D 與虛擬現實的方向發展,吸收類游戲元素,用吸引人的方式來幫助年輕人學習。

再培訓與技能提升

我之前曾寫過關於AI 如何讓工作自動化的文章。裡面的要點是:我們的勞動力市場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高盛的一份報告估計,有3億個全職工作崗位可以被人工智慧完全取代,約三分之二的工作會實現一定形式的人工智慧自動化,其中部分工作將徹底消失。以下是高盛對風險最大的行業的看法:

高風險產業
圖/ 36kr

行政辦公室工作、法律工作以及建築與工程處在領先地位。以下是高盛對各行業自動化程度的預計:

高風險產業2
圖/ 36kr

如果你從事的是維護、修理或建築類工作,恭喜你,你的崗位可能很安全。如果你從事行政或法律工作,你有約40% 的機率會被AI 完全取代。

很多醫療保健類工作應該也挺安全。在上週的一項調查中,彭博社調查了678 名投資者對工作未來的看法:40% 的受訪者表示,如果Gen Alpha 人群(13 歲及以下的兒童)長大後想要一份能經受住AI 考驗的工作,他們應該從事醫療保健工作。

高盛報告裡面還有一張圖表給出了更樂觀的前景。從歷史上看,自動化帶來的員工流失大體上會被創造出來的新角色與任務抵消掉:

ivestment research
圖/ 36kr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裡,我認為許多現代工作很快將會消失,這一幕我們之前就曾經目睹過:

同樣的模式我們在過去的技術時代已經目睹過了。在重置保齡球瓶的自動設備出現之前,「保齡球瓶擺放工」其實是個職業。「燈夫」也一樣——燈夫平均每天要步行10 英里,在黃昏前點亮燈,在黎明時熄滅。像行政助理、撰稿人或會計師這樣的工作會不會也將滅絕?

一線希望:從歷史上看,自動化導致的失業已經被創造出來的新工作抵消。我們會看到現在我們甚至還想不出來的工作的出現(「提示工程師【Prompt Engineer】」似乎就是一個較早出現的有利可圖的例子)。30 年前,誰會想到網絡安全分析師、數據庫管理員或機器學習工程師等職位的出現?更不用說社交媒體經理、SEO 顧問或Discord 社區經理這樣的了。

話雖如此,但這裡面存在著滯後效應;在創造出新工作,對員工進行再培訓來從事這些新工作的同時,短期會出現一些痛苦。行政助理與律師助理可能需要接受培訓才能當護士或數據科學家。

在使用自動設備之前,他們還雇了很多兒童當保齡球擺瓶員。
圖/ 36kr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對教育進行全面改革的原因:我們當前的這個套系統是為一個創新行動緩慢的世界而建立的,在這個世界裡,掌握好一項任務就可以讓你度過50多年的職業生涯。今後不再如此了。今天的青少年將來可能會從事3、4 或5 份獨立的「職業」,每一份職業都需要不同的技能。

我們需要更多的初創公司開發系統,幫助大規模地對員工進行再培訓與技能提升。

Guild 就是一個例子:Guild 為沃爾瑪、Taco Bell、Chipotle、Lowe's 以及Target 等公司的員工提供「教育福利」。為什麼公司要花錢讓員工享受免費教育?簡而言之,為了留住員工。

留住員工是低薪工作永遠的挑戰——快餐業每年員工的流動率都徘徊在150% 左右。這意味著不僅大多數員工每年都會離職,而且雇來接替離職員工的新員工當中也有一半也會離職。這樣的代價是很高昂的——其中的成本包括:經理僱用一名員工所花費的時間、培訓該員工所花費的時間,以及該員工精通工作所花費的時間(通常要好幾月)。就算把流失率降低幾個百分點也能給大公司帶來豐厚回報。

Guild很好地利用了這種情勢。Guild 創辦人Rachel Carlson 說:「我們對休閒快餐行業90 天留存率的分析發現,享用了教育福利的一線員工中有98% 都留下來了,而同行的這一比例只有73%。」

這涉及到一個重要問題:需要為員工培訓付費的是雇主。後面我們會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

只剩半數Z世代想讀大學,技能型學習教育需求提升

大學變得難以為繼了。ECMC Group 在2022 年1月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只有51%的Z 世代想要攻讀四年制大學,兩年前這個比例為71%。與此同時,56% 的人認為技能型的教育在當今這個世界會更有意義。

2019 年秋到2021 年秋季期間,美國本科課程的總入學人數下降了6.6%。當然,這裡面有COVID 的原因,所以在此期間的下降幅度更大,但它也是一個長期趨勢的延續:美國大學的入學率已經連續11 年出現下降。

college
圖/ 36kr

對很多人來說,上大學根本就負擔不起。助學貸款債務暴增,從2008 年到2018 年翻了一番,達到約1.5 萬億美元。

college
圖/ 36kr

教育成本的成長速度是工資成長速度的8倍。在1950 年代,美國人拿出家庭收入的30% 就足以支付大學學費。如今,人們需要花掉80% 的家庭收入。自1980 年以來,學費上漲了1184%。

弱勢群體上大學變得更難了:在美國出生於收入最低四分之一家庭的孩子在25 歲時拿到大學學位的機會只有9%。

college
圖/ 36kr

我的觀點(可能會引起爭議)是大多數人就不該上大學。從投資回報來看沒有意義。對於很多人來說,技能型課程也許是更好的選擇。比方說,初創公司Reforge 就提供了由頂級技術高管教授的成長營銷與產品管理課程。2010 年代中期,我們見證了Coursera、Udacity 以及Udemy 等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興起,受收入分成協議推動的編碼訓練營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現在,我們還看到護理、數據科學以及設計等領域相關的培訓項目正在興起。

未來,它可能會促使勞動力市場向高端市場轉移,進入職業培訓領域。Incredible Health 可以培訓護士嗎?Nourish 能否幫助認證營養師?Seafair 能否培養出新一代的海員(船員)?勞動力市場面臨的挑戰包括防止非居間化(供應與需求均繞開交易市場)、促進發現以及避免重新獲取每一份零工的供應與需求。提供技能型培訓元素可以提高市場的黏性。

哪些商業模式對教育適用?

教育科技公司通常瞄準兩種做法,但這兩種做法都有缺點:
1. 很多公司要依賴於企業的學習與發展(「L&D」)預算。但這些預算通常被視為非關鍵任務,並且在經濟低迷時期屬於最先被削減的預算之一。
2. 其他公司很多選擇面向學校或學區銷售產品,但這種做法很有挑戰性,原因有很多:銷售週期長且不可預測;不同組織的決策者各不相同(學監、校長或者科學教師——或者三者兼而有之?);且預算不多。

教育體系乏力,公司不重視培訓;這就是30 年來教育幾乎沒有變化的原因,與此同時,技術幾乎已經重塑了其他各個板塊。

由於這些情況,初創企業需要在貨幣化方式上發揮創意。前面列舉的Guild 這個例子可以作為案例研究——向企業證明你可以通過減少員工流失來替他們省錢,這比迎合他們重新培訓員工的需求更有力。鑑於AI 對工作的衝擊,初創企業應該訴諸於特定的激勵措施:當然,一家公司需要的行政助理也許沒那麼多了,但是也許它需要更多的數據科學家或提示工程師呢?對現有員工進行再培訓是不是比到公開市場尋找新員工更經濟些?

如果是做B2B ,初創企業應該找到經濟而非利他的購買驅動因素。如果是B2C,初創企業可以完全繞過系統,直接面向學習者或家長。

上面提到的很多商業模式都非常吸引人。像Roblox 這樣的MMO 提供了建立在小額支付基礎上的虛擬經濟,表現頗為強勁。這些可以帶來大量業務。當然,像YouTube 和TikTok 這樣的內容平台可以在廣告驅動的商業模式下蓬勃發展;這裡的關鍵是規模要足夠大,可以支撐廣告。其他一些公司則在訂閱方面取得了成功。

Synthesis 就是走訂閱路線的一個例子。Synthesis 是從SpaceX 的Ad Astra 學校衍生出來的一所學校。每月收費180 美元,Synthesis 即可為年輕學生提供一周兩次的在線課程(週三與週六),授課者包括一批同行以及一名訓練有素的講師。課程側重於傳授風險和談判等概念的團隊思維遊戲。Synthesis 這些都是建立在上述寓教於樂的概念之上的,而且儘管採用的是訂閱制,但仍達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規模。

1944 年的美國教室與今天的教室很相似.png
圖/ 36kr

教育初創企業不管是做B2B 還是B2C 都可以奏效。科技行業裡面有一些商業模式還是可取的:廣告、訂閱、小額支付、SaaS。這些是最好的公司會採用的方法。達到逃逸速度的初創企業可能會避免把學校當作銷售目標——因為這種做法很難達到風投支持型企業所需的加速度——要麼賣給激勵措施很到位的企業,要麼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

最後思考:個性化學習

教育的聖杯是個性化學習。這就是為什麼師生比例受到的審查如此嚴格的原因;每一位學生受到的關注有多少?

而這正是AI 帶給我們的希望:

  • 人工智慧可以充當個人導師,專注於學習者所關注的特定領域。
  • 人工智慧可以替教師完成那些枯燥乏味的工作——比如製訂課程計劃、評分——並騰出時間進行個性化教學。
  • 人工智慧可以分析學生具體的優勢和劣勢,製作個性化的學習材料和練習。

現在還早;很多學校仍在倉促想辦法如何與ChatGPT 共存。但人工智慧作為教師和學生的伙伴有著巨大前景。在新模式下,學生可能會利用AI 設計個性化課程和練習(取代講課模式和一般化的家庭作業),然後利用寶貴的面對面時間讓老師幫忙理解困難的概念。

教育領域發生的事情還有很多;這篇文章只是深入研究了其中的一些。希望到2033 年的時候,(最終)技術革命會將焦點轉向一個過時但早就該重塑的龐大行業,屆時,教育將面貌一新。

延伸閱讀:裁員後,效率卻提升90%!企業轉型實戰:AI怎麼變成人資、客服、行銷⋯

本文授權轉載自:36氪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祐萱

關鍵字: #AI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