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台灣醫療新創出海,只有10%成功落地美國!關卡有哪些?但一優勢美國搶著付錢

2023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在今日舉辦「AI產業趨勢論壇」。究竟醫療新創如何出海?又應該往哪個市場前進?

2023年未來商務展首度與 AI Taiwan 聯展,以「AI FOR ALL」為主題,引領商界進入未來商務的全新篇章。一同抓住科技所帶來的新契機,開啟下一波商業革命海嘯!

《數位時代》也將直擊,帶來第一手的現場觀察。

2023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在今(16日)舉辦「AI產業趨勢論壇」。其中,邀請比翼生醫創投合夥人陳彥諭、醫療新創PranaQ創辦人陳政堯、醫守科技創辦人龍安靖進行對談,共同探討向來保守的醫療產業如何進軍海外市場,以及如何與AI技術擦出火花。

113793.jpg
左起:數位時代創業小聚國際組召集人柯旂、比翼生醫創投合夥人陳彥諭、醫守科技創辦人龍安靖、醫療新創PranaQ創辦人陳政堯。
圖/ 林芷圓攝影

台灣醫療新創出海,面臨4層關卡

「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市場比較小,所以對外銷產量很重要。」陳彥諭首先說道,話雖如此,他同意新創出海這件事充滿挑戰,「就以美國市場為例,我們輔導過100多個團隊,只有10%可以成功在那邊落地。」

對此,陳彥諭歸納出海過程的4關卡,提供台灣新創團隊參考:

關卡一:任何的醫療產品與技術,都需要思考在海外有沒有臨床(即市場)需求。

關卡二:「醫療產業」在各國都有監督機關及其法規,例如台灣TFDA、美國FDA、日本JFDA(正式名稱是PMDA),通過法規時必然會耗費許多精力。

關卡三:團隊接著需要思考「到底誰付錢給你」,也就是誰會買單。可能是醫院、保險公司、藥廠,或者醫師、病患本人。

關卡四:來到最困難的環節,即成為該領域的「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被廣泛認可為最佳的治療方法)。由於醫療產業對於新產品、新技術的態度保守,醫師們通常會優先使用有專業認可的服務。有鑑於此,醫療新創可以嘗試將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或專科醫學會,盡可能獲得權威支持,此舉有助於產品推廣。

龍安靖則分享,團隊當初選擇北美市場,主要是看準市場需求足夠龐大,「美國的醫療產業占所有GDP的17.7%,其中30%~50%花費在醫療行政成本上,過於浪費了。那我們(醫守科技)希望透過運用AI,協助他們把邊際成本降到最低。」比如透過機率模型與增強學習雙重人工智慧引擎,打造用藥安全演算法,在偵測到藥品可能開錯時,即時發出系統警告提醒醫生。

徹底發揮AI潛力,但不要忽視醫護人員的真正需求

「台灣的醫療新創還是很有優勢。」陳彥諭指出3點原因:第一,我們的健保資料庫數據(data)完整,而全球最大醫療市場——美國的醫療院所願意為此付費;第二,台灣善於結合醫療與ICT(資通訊)產業,因此在追求技術方面不落人後;三是市場策略正確,即台灣醫療新創懂得先與海外大藥廠建立連結,再將產品或服務帶到當地的醫院、診所。

「因應AI風潮,客戶的付費與測試意願都變高了,現在其實是蠻好的時機點(投入智慧醫療領域)。」龍安靖回應。

不過,陳政堯則提醒,針對醫療產業提出最新的AI解決方案時,應設身處地、思考醫護人員實際操作可能面臨的困難,「我們的目標是讓工作更有效率,並在創新與實用性之間找到平衡,真正幫助到醫護人員。」

延伸閱讀:人才、技術通通有,台灣醫療新創發展為何還卡關?出海站穩國際還差什麼?

責任編輯:蘇祐萱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