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不甘只當抖音歌產地,搭獨立音樂潮、變身串流音樂大魔王
TikTok不甘只當抖音歌產地,搭獨立音樂潮、變身串流音樂大魔王

當串流音樂產業先行者KKBOX,正努力跳脫對消費市場的依賴,逐步變身為一家企業科技服務公司時;另一頭,從短影音起家的社群平台TikTok,卻在此時大腳踏入這個多數人看來已不具吸引力的成熟市場。

1867期_TikTok不甘只當抖音歌產地,搭獨立音樂潮、變身串流音樂大魔王
以短影音在全球暴紅的TikTok,如今挾10億龐大用戶數殺入音樂產業。
圖/ 商業周刊

經過近20年發展,這個曾為音樂產業帶來巨大顛覆的串流服務,如今被形容有如有線電視般,是個高度穩定、對新玩家缺乏吸引力的成熟市場。

但之於TikTok,卻顯然是不同的故事。

而這得先從音樂產業的幾個關鍵數據看起。

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發表的2023年全球音樂報告,整體音樂市場營收規模在2014年觸底後,開始回升,並在去年達到新高。但過去20年來,音樂產業收入結構其實已經有很大改變,如今是以占比67%的串流服務為主要來源。

短影音導流嘉惠各平台,歌手發歌竟要看TikTok成效

再更進一步細看,包括串流音樂本身也在經歷變化。

國際研究機構Luminate的分析數據指出,現在每天平均有約10萬首新歌發行,但當中僅約4%是來自環球、索尼和華納這3大國際音樂集團。

換言之,其餘高達9萬多首歌,都來自獨立唱片公司,以及更多是來自素人、網紅創作者,如從TikTok上暴紅的大量「抖音歌」就是一例。

這指的是,TikTok上的短影音很容易如病毒般被快速傳播,且常會產生一種「以短帶長」的效應,也就是使用者看完影片後,會再去Spotify等音樂串流平台上搜尋,收聽該首歌的全曲。

近幾年,每當有老歌突然翻紅,或是有非知名歌手的新歌排名在串流平台快速竄升,往源頭追溯,往往就是來自TikTok上的瘋傳。

如被封為抖音神曲之一的《夏天的風》,其實已是將近20年前發表的老歌。但如今翻紅程度,就連原唱者溫嵐自己都曾驚喜的發現,路上遇到的小學生也會用手機播放來聽。

根據TikTok官方說法,2022年美國告示牌百大熱門榜中,14首冠軍歌曲,就有13首是受到該平台的短影音帶動。

也是在這樣的趨勢下,音樂平台開始為用戶打造抖音歌單,甚至有許多藝人還得根據TikTok上的表現,決定新歌發表時間。

去年美國歌手海爾希(Halsey)就曾公開表示,即便已出道8年,專輯銷售量超過1億6千5百萬張,唱片公司仍要求她必須先在TikTok上創造出病毒傳播效應,才能發表新歌。由此不難感受到該平台對音樂產業的影響力。

延伸閱讀:一個「白噪音」,竟讓Spotify一年少賺12億元!還惹音樂人不爽,怎麼回事?

攻串流、推虛擬錄音室,更協助發行音樂賺取收益

那麼,一個問題浮現了,與其為其他音樂平台導流,TikTok何不自己來?

實際上,TikTok確實已經開始這麼做。

今年7月,該公司正式推出音樂串流平台TikTok Music,並陸續在巴西、印尼上線,提供付費訂閱服務,另也開始在新加坡、澳洲等市場展開測試。雖然這項服務需要額外下載App,但透過TikTok帳戶連結,可以同步使用者資訊,讓用戶可以立刻在音樂平台上找到常聽的抖音音樂完整版,也可以找到更多熱門的抖音歌。

市場認為,TikTok既有的龐大用戶基礎,有助他們以更低的用戶獲取成本,推廣這個串流音樂服務。

但TikTok的布局若僅止於此,音樂產業大概還不至有被顛覆的威脅感。更關鍵的,是以該公司母集團字節跳動的整體布局來看,他們除了擁有逾10億用戶數這個巨大流量可為串流音樂平台導流,在這個生態系中,他們還有一個關鍵角色,就是協助創作者發行音樂的SoundOn。

簡單來說,當創作者將音樂上傳至SoundOn,這個作品就可以成為該集團旗下影音剪輯軟體CapCut的創作素材,用來製作抖音上的短影音內容,同時這個作品也可以發行到TikTok Music,而不論是哪一項服務,從中所賺取的收入,首年都會百分之百交給創作者,次年則會調整成90%。

此外,這些音樂作品的發布也不局限於TikTok平台本身,也可以被發布到Spotify、YouTube Music等其他音樂串流平台上。

TikTok官方指出,一名20歲加拿大創作者Katherine Li,透過SoundOn發行單曲,光是在Spotify單一個平台,就創造出超過4千9百萬的播放次數。

此外,同屬字節跳動集團旗下,還有一個可以提供虛擬錄音室和AI音樂生成服務的Ripple。簡單來說,使用者只要對著該App哼唱,就能夠生成一段音樂,進一步降低了音樂創作門檻。

延伸閱讀:Netflix、Disney+橫掃艾美獎,只留一個機會給電視影集!串流媒體憑什麼霸榜?

不只省唱片公司授權費,還可能顛覆版權遊戲規則

做為一個內容平台,當有更多創作者加入,創作內容越豐富多元,就有機會變得更強大。回到音樂市場的競賽,這將有機會為TikTok降低生態系內各項音樂服務的授權成本,同時,也因為對3大唱片公司的依存度降低,在授權談判上,將擁有更大本錢。

這一點非常關鍵。

縱使串流已經成為音樂市場的主流,但從公開數據可以看到,就連活躍用戶數超過5億人的全球第一大音樂平台Spotify,迄今仍無法獲利。背後一大原因,就是支付給唱片公司的高額版權費。

長期關注數位音樂產業發展的KKBOX前東南亞董事總經理何英杰指出,即便3大唱片集團的歌曲占比出現下滑走勢,這些唱片公司每年基本上還是可以從串流平台收到一筆最低版權費用。

因此,這股獨立音樂創作者浪潮,將可能是TikTok改變既有產業遊戲規則的最大助力。

今年5月,TikTok全球音樂事業負責人歐柏曼(Ole Obermann)受訪時曾說:「如果我們被迫下架(主流唱片公司的)音樂曲庫或部分歌曲,我們相當有信心仍然能成為對用戶有吸引力的服務。」

這場角力最終誰勝出,還未有定論。但能確定的是,相對於Spotify這樣以串流服務為主要業務的業者,TikTok Music的價值,不僅來自服務本身有多少訂閱用戶,更重要的是,具備為TikTok強化與消費者和創作者兩端關係的重要角色。

從集團視角進行全方位集體作戰,從內容的根本去挑戰產業結構,這才是TikTok讓音樂產業必須嚴陣以待的關鍵。

延伸閱讀:音樂事業助攻 Sony 創下營益新高!盜版+串流雙面夾攻,小金雞怎麼賺錢?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原文:TikTok不甘只當抖音歌產地,搭獨立音樂潮、變身串流音樂大魔王

延伸閱讀:
薪水6倍跳新樂園!資金、人才正翻轉東南亞,南洋半導體島鏈直擊:晶圓代工、IC設計都去了
外派東南亞趁黄金5年!過來人薪資翻漲近6倍,工程師、人資都搶手

責任編輯:蘇祐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