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武器CDMS,為何至今只有納智捷買單?劉揚偉能把CDMS推進中國嗎?
鴻海武器CDMS,為何至今只有納智捷買單?劉揚偉能把CDMS推進中國嗎?

連續舉辦四年的鴻海科技日,幾乎年年都會端出新車,不過至今僅有一家車廠納智捷客戶導入鴻海Model C推出電動休旅n7,準備在明年1月交車。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口中的CDMS商業模式,為何至今只有一個客戶買單?

今年的科技日鴻海大談與輝達(Nvidia)的AI合作,反而淡化新車電動物流車Model N發表橋段,背後有何用意?

劉揚偉_鴻海董事長_黃仁勳_Nvidia創辦人_鴻海科技日2023_10_18_蔡仁譯攝-2.jpe
今年鴻海科技日找來黃仁勳站台擔任特別嘉賓。
圖/ 蔡仁譯攝

僅一家納智捷準備落地,傳統車廠合作只聞樓梯響?

鴻海電動車商業模式為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把80%造車的工作都做好,車廠客戶僅規劃剩餘的20%作業。但過去傳統車廠採「一條龍」運作,涵蓋行銷、服務、設計、生產,車廠相關從業人員需重新適應。

回顧PC時代,隨著品牌之間競爭激烈,加上產品有淡旺季,為降低製造成本,才會把PC、手機製造外包,專注經營品牌。像鴻海這樣的代工廠,因服務多品牌,才有機會降低製造成本。

「我們在PC、手機上看到製造外包趨勢,汽車最終會走這條路,」劉揚偉分析,目前傳統車廠還沒發生整車製造外包,最主要是「 競爭還沒有這麼劇烈,仍在用昂貴的方式生產產品;當競爭越激烈,我們角色越重要,車廠需要專業的製造公司來提供服務。

劉揚偉_鴻海董事長_黃仁勳_Nvidia創辦人_鴻海科技日2023_10_18_蔡仁譯攝-8.jpe
劉揚偉表示,我們在PC、手機上看到製造外包趨勢,汽車最終會走這條路。
圖/ 蔡仁譯攝

中國遲早開放電動車製造外包,劉揚偉:鴻海已準備好

目前電動車市場由中國與歐洲市場占大宗,鴻海策略長關潤提到,中國占全球電動車銷售市佔率超過31%,其中中國本土原廠委託製造(OEM)電動車比重不斷提升,截至今年7月比重來到59%。

未來鴻海的CDMS商業模式是否有機會推到中國? 劉揚偉回應,現階段鴻海CDMS商模並不能在中國單獨存在。

目前中國汽車產業必須同時擁有:產品銷售證、製造證才能做生產,但鴻海CDMS模式缺乏自己的品牌。換言之,中國還未開放電動車製造外包。

劉揚偉_鴻海董事長_黃仁勳_Nvidia創辦人_鴻海科技日2023_10_18_蔡仁譯攝-11.jp
今年科技日推出鴻海Model B量產版。
圖/ 蔡仁譯攝

不過劉揚偉認為遲早會開放,特別是中國電動車內卷、競爭激烈,車廠就有100~200家,若每家都要有自己的工廠,是巨大投資,也不是有效的資源使用方式,他斷言:「中國遲早會開放製造外包,鴻海會逐漸建立相關製造能量。」

延伸閱讀:鴻海硬闖「最難做生意」的印度,其實滿腹苦水

鴻海與輝達合作,瞄準車輛的AI應用

另外,今年鴻海科技日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現身,並宣布與鴻海共同打造AI工廠,規劃把AI工廠應用導入各產業,包含智慧電動車、智慧製造、智慧城市。

從黃仁勳的手繪圖可以發現,透過AI驅動車輛發展自駕車,再透過車輛搜集的數據回到AI工廠進行分析,讓車子越開越聰明,這背後都需要大量的半導體晶片。

事實上,鴻海與輝達是合作多年的夥伴,過去聚焦伺服器代工製造,提供模組、基板、系統等,未來雙方的合作是升級到開發基於NVIDIA技術平台的解決方案,可針對特定應用,提供軟硬整合的平台解決方案。

黃仁勳
黃仁勳的手繪圖表達,透過AI驅動車輛發展自駕車,再透過車輛搜集的數據回到AI工廠進行資料分析,而這背後都會需要大量的半導體晶片。
圖/ 鴻海科技日直播截圖

長期關注汽車產業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戴志言認為,隨著未來車上的AI應用越來越多,對軟體經驗尚不足的傳統車廠來說,更有跟鴻海合作的誘因。

對鴻海來說,若想證明CDMS商業模式能夠成功,「現階段他需要跟GM通用、福特這些車廠合作,追趕特斯拉,」一但有成功案例出現,才能夠順利打開電動車製造外包市場。

鴻海科技日相關報導:

一台Model N,揭鴻海物流野心!雙策略長首談致勝關鍵:CDMS是什麼?

黃仁勳秀手繪圖,揭密他與鴻海的「AI工廠」大夢!

蔣尚義鴻海處女秀!這一方案,晶片量產從2年縮短到6個月

責任編輯: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精密檢測不只是工業專利!蔡司以AI渲染視界,打造個人化視力保健
精密檢測不只是工業專利!蔡司以AI渲染視界,打造個人化視力保健

在 AI 與高科技製造加速革新的當下,「精準」成為創新的關鍵基礎。對德國百年光學品牌蔡司(ZEISS)而言,精準不只是企業核心,更是一種跨時代的技術信仰;從半導體晶圓製程的光學檢測,到醫療、顯微技術及太空探索,蔡司始終以精密科技撐起產業尖端應用,穩坐全球光學領域的領導地位。

如今,這份對「清晰看見」的堅持,也走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面對數位設備普及所導致的長時間用眼,以及高齡社會帶來的視覺健康挑戰,蔡司運用百年技術基礎與創新服務,再次深刻詮釋「看見」的初衷,致力為每一個人帶來更清晰、更健康的視界。

AI科技結合視力保健,打造個人化的視覺體驗

蔡司近期推出的「NSLY 視界人格測驗」,即是一場以 AI 為基礎的創新嘗試。使用者只需在導覽角色 Ziris 引導下完成一系列問答,系統即能根據互動回應分析其性格特質,配對出對應的「視界顏色」與蔡司代表角色。

透過這種趣味且具備數據基礎的互動設計,蔡司不僅讓大眾對自身視覺需求有了初步認識,也進一步深化「NOBODY SEES LIKE YOU 渲染視界 如你所見」的品牌理念——每雙眼睛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同時,藉由科技導入參與式體驗的作法,也可能成為健康科技推廣的新趨勢。對視力保健而言,更是翻轉過往「有症狀才就醫」的被動模式,轉向從興趣出發的主動參與。

蔡司
透過 Ziris 導引互動,體驗專屬「渲染視界」的AI測驗,揭開個人視覺風格的第一步。
圖/ 蔡司

「蔡司優視力體驗」,重新定義配鏡流程

除了AI互動測驗,蔡司更以數位化技術改變以往傳統的配鏡流程。透過「蔡司優視力體驗」,提供全方位的專業光學解決方案,這套流程結合精密檢測與個性化設計,涵蓋以下三大核心步驟:

  1. 視力表現分析:透過專業設備深入了解個人視覺需求與用眼習慣,作為後續設計依據。
  2. 精準量測眼部數據:運用高科技儀器精密測量眼球位置、角度與瞳距等眼部數據,確保鏡片設計與視線軸心精確對位。
  3. 鏡片與鏡框定位:根據臉型結構與視覺行為模擬,精準取得鏡片安裝位置與鏡框配戴參數,優化視野穩定性與長時間配戴的舒適感。

同時,這套配鏡流程能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需求,從兒童近視矯正到熟齡族群的多焦點鏡片,皆可提供量身打造的解決方案,讓每一副蔡司鏡片都是個人專屬的最佳視覺工具。

蔡司
結合精密檢測與個人化設計,蔡司優視力體驗重塑配鏡流程,讓清晰視界有感也有據。
圖/ 蔡司

科技與永續並行,推動視力保健的社會責任

除了技術創新領先業界,蔡司也以積極行動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推動視力保健的普及與永續發展。近年來,蔡司透過多元形式落實這項承諾,展現品牌對視覺健康議題的長期投入。

其中,「光勢力行動車」計畫即透過全台巡迴,結合現場講座與互動體驗,深入各地社區推廣正確用眼知識與標準配鏡流程。降低了視力教育的門檻,也有效擴大了健康資訊的觸及範圍,讓視力保健成為更容易被理解與實踐的日常習慣。

此外,蔡司亦透過「蔡司光廊 ESG 計畫」串聯公益與永續,號召民眾回收閒置鏡片,賦予其第二生命。這些鏡片經重新整理後,將被用於公益義診與教育資源,在落實循環經濟之際,也為弱勢族群提供視力保健資源,讓「看見」這件事不因社經條件而產生落差。

專業支持與合作,打造完整光學服務鏈

在推動視力保健普及化的過程中,蔡司亦持續深化與各領域專業人士的合作,建立從技術、教育到應用場景的完整光學服務鏈。

在學術領域,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系主任孫涵瑛分享,蔡司長年在光學技術上的專業累積,為視光實務提供穩固的科學基礎,有助於提升檢測效率與準確性,並強化教學與臨床操作的連結。

而在應用端,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廷洹則從影像創作者的角度出發,指出無論是記錄風景還是進行公益拍攝,視覺品質始終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透過與蔡司的合作,讓影像更忠實呈現情感,也讓公益理念得以被更多人「看見」。

透過這些橫跨學術與實務的合作關係,蔡司進一步擴展光學技術的應用場域,從健康照護延伸至教育、影像、文化等多元領域,深化其作為專業夥伴的價值角色。

蔡司
蔡司持續深化與各領域專業人士的合作,從健康照護延伸至教育、影像、文化等多元領域。
圖/ 蔡司

以AI與精密技術深刻詮釋「看見」的價值

從工業檢測到視力保健,蔡司以百年技術積累與創新思維,持續探索「看見」的更多可能性。透過「NSLY視界人格測驗」、數位化的「蔡司優視力體驗」以及永續發展計畫,蔡司不僅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科技實力,更深化了「清晰看見」的價值內涵。

未來,蔡司將持續以精密技術為基石,推動視覺健康與科技創新的雙向發展,為人類帶來更清晰、更美好的世界。

現在,邀請您從個人視角出發,參加《渲染視界 如你所見》NSLY視界人格測驗,就有機會抽中日本沖繩雙人來回機票!立即測驗: https://zeissvisexperience.pse.is/Businessnext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