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加密貨幣監管政策大盤點:哪個國家最嚴格?一文看懂台、中、美等各國法規
全球加密貨幣監管政策大盤點:哪個國家最嚴格?一文看懂台、中、美等各國法規
2024.06.26 | 區塊鏈
盤點各國的加密貨幣監管

隨著加密貨幣在全球範圍內興起,這種新興資產類別不僅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也引起了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的關注。從比特幣在2009年誕生以來,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爆炸性的增長,逐漸從投機性工具轉變為新的投資和支付手段。

然而,這一轉變也帶來了諸多挑戰,包括市場波動性、欺詐風險以及潛在的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問題。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世界各國政府紛紛開始研議討論各自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以期在促進創新和保護消費者之間取得平衡。

台灣

根據金管會公布的加密貨幣產業監管發展時程來看,第一階段到第四階段分別為納管VASP業者、公會與自律規範、差異化管理與法律強化、以及專法的制定。

第一階段:納管VASP業者

首階段將從防制洗錢法規入手,開始納管「臺灣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業者。據金管會官網的資料顯示,目前已完成法遵聲明的加密業者共25家,包括交易所、買賣平台、實體店面、虛擬資產自動櫃員機(BTM)及託管系統商。

第二階段:公會與自律規範

第二階段的重點,在於推動VASP成立公會並制定自律規範。台灣加密公會已於本(6)月正式成立,並依據金管會訂定的指導原則,來制定產業自律規範。

第三階段:差異化管理與法律強化

在第三階段,金管會將在洗錢防制法中增訂「VASP登記制」,明確定義VASP並對非法業者課以刑責。目前未依規定登記而從事業務的VASP業者,可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500萬元罰金。

下一步,金管會計劃在子法中,根據業務複雜程度對登記的VASP進行差異化管理。

例如,交易所型態的經營者,需遵循最完整的內控規範,包括交易規則的明確說明、符合ISO27001的資安要求、錢包管理的冷錢包比例要求,以及平台與客戶資產的分離等。

第四階段:專法的制定

最後一個階段,才是設立專法。金管會在今年1月已委外對設立VASP管理專法進行研究,並參考歐盟、日本、韓國、香港、英國及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ATF)和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的規範或建議。

研究團隊預計在今年9月底提交期末報告,並在年底前提出專法草案和舉辦公聽會,預計在2025年6月前將專法草案報院。

北美

美國

美國在2022年宣布賦予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更大的監管權力。目前SEC積極監管,近兩年對Ripple、Coinbase、幣安(Binance)等多家加密貨幣公司提出訴訟。

隨著2023年法院批准了比特幣現貨ETF,美國對於加密貨幣的態度似乎有所緩解,美國眾議院更在5月22日通過《21世紀金融創新和科技法案》(FIT21),建立一個更加完整的美國加密貨幣市場監管制度。不僅制定消費者保護措施,賦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對數位商品的新管轄權,並明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投資合約中一部分數位資產的管轄權。

儘管如此,SEC主席Gary Gensler強調,這些批准並不代表SEC對加密貨幣資產的認可,監管機構仍在積極監管該行業,並強調大多數加密資產仍需遵守聯邦證券法。

可以看出,美國在推進加密貨幣監管的同時,仍在尋求平衡創新與市場穩定之間的微妙關係。

加拿大

加拿大並不認可加密貨幣為法定貨幣,但對其監管相當積極,更是首個批准比特幣現貨ETF的國家。

加拿大將所有加密投資公司歸類為貨幣服務企業 (MSB),並要求它們在加拿大金融交易和報告分析中心(FINTRAC)註冊。所有加密投資公司與交易平台,也都必須向監管機構註冊,並遵守反洗錢和反恐融資的規定。

歐洲

歐盟

歐盟在2023年,推出了 全球首個全面的加密貨幣法規《加密資產市場法規》(MiCA) ,為市場參與者建立明確的標準,提供消費者保護、金融穩定性與創新。

這項法規要求所有發行或交易加密貨幣的公司必須獲得執照核發要求,並在2026年1月起所有服務提供商必須獲取交易雙方的資訊。同時,也強化了針對加密貨幣資產服務供應商的洗錢防制(AML)與反資恐金融法規(CTF)規定

此外,持有超過1,000歐元的自托管錢包,也都需要進行所有權驗證。這些規定的出台,部分是由於FTX的破產強調了對保護投資者和防止洗錢的需求。

英國

英國在2023年6月將加密資產視為受監管的金融工具,並要求任何提供數位貨幣的公司都必須獲得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的授權。英國財政部指出,任何直接與英國散戶投資者打交道的公司,無論身在何處,都應該被要求獲得授權。

此外,英國央行也提出了針對穩定幣的監管,希望能利用其潛在的支付優勢,同時保護消費者和金融穩定。

亞洲

日本

日本對加密法規採取了漸進式的方法,根據《支付服務法》(PSA)承認加密貨幣是合法財產,並由金融廳管理加密貨幣和日元的交易。加密貨幣交易所必須在金融服務局 (FSA) 註冊並遵守洗錢防制(AML)與反資恐金融法規(CTF)規定。

日本於2020年成立了日本虛擬貨幣交易所協會(JVCEA),所有加密貨幣交易所都是會員。最近又加強了加密交易所之間的客戶資訊共享規定,以應對日益嚴重的洗錢問題。

韓國

韓國加密貨幣交易所和其他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必須在金融服務委員會(FSC)下屬的韓國金融情報機構(KFIU)進行註冊。

韓國在2023年通過《虛擬資產用戶保護法》,正式任命金融服務委員會為虛擬資產的監管機構,強化了對用戶的保護,並計劃在2024年4月底或5月發布虛擬資產上市指南,要求發行商或服務提供商遵照法規,以確保用戶安全。

中國

中國自從發布加密貨幣禁令後,就全面禁止國內進行交易、挖礦和運營,可以說是最嚴格的國家之一。

不過隨著香港開始積極擁抱加密貨幣產業,有不少投資人認為這將是中國態度轉變的開端。

香港政府於2023年6月1日正式開啟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牌照申請,並要求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必須提交牌照申請。沒有按要求提交牌照申請的機構,必須在5月31日之前結束其在香港的業務。

不過由於相關的規範對交易所沒有很友善,因此未能符合要求或是撤回牌照申請的交易所竟有12家之多,其中包括OKX在內的多家平台也都撤回了牌照申請。

新加坡

新加坡將加密貨幣視為財產,但不是法定貨幣。新加坡的金融管理局(MAS)根據《支付服務法》(PSA) 的規定,對交易所進行許可和監管,並要求穩定幣發行人符合特定標準。

新加坡在2022年發布了相關規定,警告數位支付代幣 (DPT) 供應商避免向公眾宣傳他們的服務。

2023年8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又宣佈了一項監管架構,只有滿足穩定幣監管框架中所有要求的穩定幣發行人,才能被允許使用「MAS監管的穩定幣」標籤,以和其他不受監管的穩定幣做出區別。如果有沒受到MAS認可的代幣冒用標籤,則會受到處罰,並且列入投資者警告名單。

新加坡執法機構於本月20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將加密貨幣相關活動標記為「高風險」,涉及數位代幣的可疑交易報告數量「增加」,從國外收到的與涉及虛擬資產的刑事案件有關的援助請求也呈上升趨勢,為此金融部門也將更加密切地防範洗錢活動。

澳洲

2019年,澳洲證券和投資委員會 (ASIC) 引入了對首次代幣發行(ICO)的監管要求,並禁止交易所提供追不到鏈上交易紀錄的隱私幣。2021年,澳洲又宣布將針對加密貨幣建立一個明確的法律監管框架,並計畫推出央行數位貨幣 (CBDC)。

目前澳洲將加密貨幣視為合法財產,並對其徵收資本利得稅。加密貨幣交易所必須在澳洲交易報告和分析中心(AUSTRAC)註冊,並符合反洗錢和反恐融資的義務。澳洲也計劃將在2024年引入加密貨幣的監管框架。

總結

儘管加密貨幣從2009年誕生至今已經15年,但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仍在探索如何有效地監管與使用。在產業發展與創新的同時,也必須保護消費者和企業、防範欺詐活動,並採取措施打擊非法加密貨幣的使用。

雖然許多國家正在努力往合法合規又保有創新空間的方向前進,但這仍是相當具有挑戰的一條路。

參考資料:investopediaweforum

延伸閱讀:台灣虛擬通貨公會正式成立,第一屆理監事名單出爐!對加密貨幣影響、意義是什麼?

本文授權轉載自:Web3+

關鍵字: #加密貨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方睿科技完成億元募資,以數據驅動商用不動產新革命,打造地產科技生態系全面升級
方睿科技完成億元募資,以數據驅動商用不動產新革命,打造地產科技生態系全面升級

在亞洲創投市場相對低迷的這兩年,投資人出手愈發謹慎,新創募資的門檻明顯墊高,尤其是處於早期階段的新創團隊,要在短時間內說服投資人點頭注資,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就在這樣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方睿科技卻交出一張令人矚目的成績單。2025年4月成立,同年9月就達成首輪募資新台幣1億元的目標——投資人包含多位上市公司企業主以及家族辦公室,從零到億,方睿科技只用了短短5個月,在資本市場普遍謹慎、投資人出手趨於保守的當下,其募資速度與成績,顯得格外亮眼。

究竟,方睿科技是如何獲得投資人青睞?答案藏在兩個關鍵要素裡:一支讓投資人信任的明星創業團隊,以及一個切中市場痛點、充滿潛力的巨大生態系。

一個規模龐大卻長期被低估的市場——商用不動產

方睿的創辦成員多為連續創業家,具備扎實的產業經驗與過往成功紀錄,這是建立投資人信任的第一塊基石;但真正讓資本市場眼睛一亮的,是他們選擇切入的賽道——一個規模龐大、卻長期被低估的「商用不動產」市場與背後的生態系。

「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需求非常穩健,屬於剛需市場,」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尤其近年來受到台灣戰略地位改變、台商回流等外部環境因素影響,更讓這塊市場需求持續攀升。這個市場卻長期被忽略——多數人只看到住宅不動產的熱絡交易,卻沒注意到商用不動產背後的龐大商機。「過往的技術門檻與商業模式都受到限制,只看交易金額又小於住宅市場,既有業者沒有誘因與資源去整合。」

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方睿看到其市場與背後生態系的潛力,致力透過數據與科技推動產業升級。
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方睿看到其市場與背後生態系的潛力,致力透過數據與科技推動產業升級。
圖/ 數位時代

從交易金額來看,商用不動產的規模確實只有住宅市場的十分之一,但真正的商機,在交易完成後才正要展開。「我們認為,商用不動產市場不應只有前端的租賃、買賣等交易,還包括交易背後衍生的各種服務需求,」方睿科技營運長陳致瑋解釋,當企業完成辦公空間的租賃或購買後,接下來就會產生一連串的服務需求,像是室內設計規劃、辦公家具採購、保全系統建置、資訊設備安裝等,這些都應被納入商用不動產市場的範疇內,過去這類服務缺乏共同的連結中心,而方睿完整的不動產資訊正好能成為整合的核心載體。

深度且完整的資訊整合,成就邁向產業 AI 轉型的關鍵

有了好的賽道,運用紮實技術結合不動產領域專業轉化出的高執行力,更是方睿脫穎而出的關鍵!
得力於跨領域中頂尖的技術與產業人才,在過往30餘年無人成功整合的孤島數據,方睿團隊僅用了短短數月就有階段性成果,並預計在今年度推出全新的商用地產智慧平台。

「正確、深度的資料整合是絕對必要的。新時代的 AI 要具備差異化競爭力,關鍵仍在於是否擁有足夠且深厚的領域數據。前期這些準備,是值得的投資。」方睿科技技術長郭彥良指出。

方睿科技獨創商用地產智慧平台,以全維度整合破碎資訊,提供企業清晰精準的決策依據,並成為產業資
方睿科技獨創商用地產智慧平台,以全維度整合破碎資訊,提供企業清晰精準的決策依據,並成為產業資訊的連結中心。
圖/ 方睿科技

未來方睿將能透過智慧演算法協助企業解讀市場趨勢、預測價格走向與分析潛在風險,並從專業角度揭示過去不易察覺的關聯與洞見,為使用者提供高度精準且正確的答案。無論是企業需求或專業人士,都能從中獲得莫大助力。

以數據為基礎,方睿也能進一步開發各種領域內專屬的 AI 工具,包含空間規劃、資訊收集,甚至能自動化產出專業報告書。

擴大徵才,同時培養新時代跨領域人才

隨著 AI 新時代到來,每個人都希望將科技與 AI 應用於自身專業。然而,不動產這樣深度的垂直領域,往往缺乏適合的環境。若沒有真正融合科技思維的團隊與文化,就難以培養具備轉型能力的人才。

身為在 AI 原生時代誕生的企業,相較於近年流行的「AI First」,方睿的企業文化反而是「Think First, AI Second」。執行長吳健宇表示:「我們認為在 AI 時代,最關鍵的是『高認知人才』──能理解技術的可能性與侷限,並融合自身專業,讓 AI 發揮最大效能。」

「我們經歷了許多時代,從數位轉型到 AI 轉型。技術固然是產業升級的關鍵,但產業累積的行業知識與深度智慧也是金礦。我們必須結合兩者,才能開創新時代。」吳健宇強調:「我們希望有更多高認知、願意嘗試並接受新技術的產業人士加入,一起探索更多可能性。」

方睿科技以Think First AI Second的核心文化打造專業力與科技力兼具 的團隊
方睿科技以Think First AI Second的核心文化打造專業力與科技力兼具的團隊
圖/ 方睿科技

目前,方睿正擴大徵才中。無論是不動產領域的專家,或對 AI 與科技應用懷抱熱情的人才,都誠摯邀請加入團隊,共同打造引領產業轉型的下一個關鍵平台。

方睿科技官網: https://www.funraise.com.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