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PayPay用電子支付付薪水!為何高達4萬員工搶著用?公司倒了怎麼辦?
日本PayPay用電子支付付薪水!為何高達4萬員工搶著用?公司倒了怎麼辦?

目前多數人的薪水都是每個月按時進到銀行帳戶,不過你能想像有一天,可以用各種電子支付帳戶領薪水嗎?

日本正要這麼做。軟銀旗下支付業者PayPay正式推出了數位薪資支付服務,集團員工將首次利用PayPay領薪,而其他提出申請的公司,今年內也能實際使用到這項服務。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以日本的規定來說,最早政府是要求企業以現金支付薪資,1975年時開放了銀行轉帳,而1998年則開放用證券帳戶收取薪資,許多人都是透過銀行轉帳來領取每個月辛勤勞動的成果。

不過日本政府在近年更進一步,在今年8月通過支付巨頭PayPay的申請,正式開放企業能夠以電子支付帳戶領取薪資。軟銀就在同月宣佈旗下10間公司將從9月薪資開始,可透過「PayPay薪資接收」服務向員工發放薪資,目前約有4.4萬名員工加入這項計畫。

PayPay推數位化支薪服務,有什麼好處?

但能用電子支付帳戶領薪水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軟銀旗下公司會有這麼多員工加入這項計畫?

好處一:方便、不用常常儲值電支帳戶

最基本的便是員工可以估算每個月花費的金額多寡,設定用電支領取的額度,免去每個月轉帳的手續。一位規劃每個月用PayPay領取5萬日圓的員工就表示,「這樣就省下每個月儲值的麻煩了。」

好處二:快,當天到帳還不用手續費

而對企業來說,銀行轉帳大約需要3個工作天、要避開週末,還得繳納額外的手續費,而數位化支付薪資的速度更快,即使假日也能當天到帳,還不用手續費。

好處三:對外國勞工友善

但更重要的是,這代表企業可以不用經過銀行系統發放薪資,對於開辦當地銀行帳戶有困難的外國勞工,或者尚未擁有銀行帳戶就想要打工賺取生活費或零用錢的年輕人來說,都是一種領取薪資的新管道。

softbank
軟銀宣佈旗下10家企業都開始使用PayPay的數位化薪資支付服務。

且因為沒有手續費、手續更簡便、在周末也能匯款的優勢,企業可以按周甚至按日支付薪水,在招募人力協商時有著更靈活的調整空間。軟銀還聲稱有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受訪民眾表示,對導入這套支付薪資方式的公司有著更良好的印象。

另外,儘管日本已是發達國家,依然有大約2.4%的民眾沒有銀行帳戶,對這些民眾來說,多一種不必經由銀行就能領取薪資的方式,無疑都是一種幫助。並且按照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的調查,日本約40%的工作者都表示有意願使用數位化支付薪水的服務

PayPay聲稱他們為此打造了一套系統,讓企業無須開發額外的匯款辦法,就能將薪水匯到員工的PayPay帳號之中。 不過目前基於風險考量,能透過PayPay領取的薪資上限為20萬日圓。

延伸閱讀:全支付進軍日本,2個步驟大賺30%回饋!PayPay哪裡可刷?一文看懂怎麼用

PayPay用電支付薪水,風險是什麼?倒了怎麼辦?

不過,從原先協助民眾的日常支出,擴大到發放薪資的服務,負責如此巨大的金流勢必要有新的保險措施,在業者出問題時保障民眾的血汗錢。即使PayPay有著軟銀這位富爸爸,旗下用戶高達6,500萬人也不例外。

PayPay就指定了三井住友保險公司作為第三方擔保人,並建立一套還款系統,當公司破產時用戶可在6個工作天之內獲得賠償。

儘管這項服務並不向企業收取手續費,隨著民眾將薪資直接存入PayPay帳戶,勢必能進一步提昇用戶利用PayPay付款的頻率及習慣,增加用戶的黏著度,帶來潛在的商業效益及競爭優勢。

樂天
樂天等競爭對手也計畫推出數位化支付薪資服務。
圖/ Shutterstock

目前只有PayPay獲得數位化發薪的許可,但日本其他業者也準備推出這項服務,au PAY、樂天旗下樂天Pay、人資企業Recruit和三菱日聯銀行合資的Recruit MUFG Business都在申請許可當中,未來勢必會有更多玩家進入這塊市場。

日本各方媒體認為,這種新興的薪資支付方式將能夠促進日本無現金支付的成長。截至2023年,日本的無現金支付占比約39%,這個數字遠低於英國(60%)、美國(50%)等其他發達國家,與無現金支付占比最高的韓國(90%)、中國(80%)

延伸閱讀:75%老闆評Z世代「3大不OK」:不專業、不主動、溝通不良!Z世代真正在乎的是?

街口宣布支援TWQR!7/1起「隨掃即付」,什麼是TWQR服務?圖解結帳5步驟

資料來源:日經產經PayPay

關鍵字: #電子支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