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科技教育的腳步不能等,」教育處處長蔡金田語重心長的說,面對AI人工智慧、5G網際網路乃至於AR/VR等沉浸式體驗的悄然到來,如何從教育著手、讓學子們的心中都能播下科技思維的種子,培養跨域整合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打造充滿機會和挑戰的學習環境,成了他心中的重中之重。
從實體到雲端學習,讓科技應用為學生賦能
由於科技無遠弗屆的特性,讓知識取得變得更為便利,而要如何將不同學科與教學資源串連介接,就要靠教育處於今年初上線的「彰化教育雲」。蔡金田說彰化教育雲作為全方位的數位整合平台,讓教師們可以將科技應用到課程設計中,學生也能打破實體學習框架,隨時隨地都能吸取新知,讓教育不再受限於地域與時空的限制。
而這個智慧型手機普及的年代,彰化縣推動數位學生證,結合之前開發的「彰化校園e指通APP」讓科技更貼近學生日常生活。蔡金田指出,目前仍在逐步擴充數位學生證的功能,也鼓勵家長多下載使用。由於它整合了校務系統與各項教育服務資訊,讓家長能隨時掌握學生學習表現,親師間的溝通更有效率。目前APP註冊率已突破8成大關,希望能逐步擴大。數位學生證除了具備校園e指通的功能外,也包含刷卡到離校時間、圖書借閱紀錄及搭乘大眾運輸使用,結合幸福餐券功能,為需要兌換的同學多了一層隱私與保護,更可透過後台數據確認學生用餐狀況,功能多元且實用。
科技教育無所不在,靠5G加VR創造沈浸式學習
「多虧了數位科技讓學生能有不同的學習體驗,」大村國中校長賴良助開心的說,這不只強化了學習成效,也激發學習動機。以大村國中體育班成立不到兩年的自行車隊來說,賴良助分享,校方在獲得縣府支持及在地企業大力贊助下,建置了「自由車科技體驗站」,並配備自由車實境模擬訓練台及5G-VR虛擬實境設備,打造一處不受天氣影響、可隨時訓練的場域,模擬不同路況,輔助選手完成扎實訓練。也一舉於今年全國中等學校自由車公路錦標賽中拿下3銀,並在全國自由車少年公路及場地錦標賽奪得2金6銀3銅的優異成績。
「既然有這麼好的設備為什麼不讓更多同學一起體驗,」就在這樣的初心下,校方設計了一套特色遊學課程「黑米騎跡童樂趣」,在老師帶領下從校園出發,以騎行自行車的方式認識大村農、工業的發展、慈雲寺黑米的故事及早期的童玩竹筒炮。在活動出發之前,學生需先以實境模擬體驗騎行,同時搭配交通安全宣導與簡易維修的課程,幫助學生因應實際上路後會遇到的狀況,提升騎乘的安全性。
賴良助表示,看似簡單的自行車戶外教學活動,卻能讓學生感受到科技帶來的創新體驗,「不再只是課本中的文字而是實際落地應用,」賴良助說或許只是個一日遊的課程,但科技加持卻讓學生多了對科技實境模擬的真實想像,校方也將設備導入語文、自然、健體、綜合及藝術等學習領域,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實際操作。
隨著科技教育遍地開花,為了減少數位落差、讓弱勢家庭兒童也能無後顧之憂學習。蔡金田表示,除設立科技輔導團,彰化縣也把26個鄉鎮市分為5個區域設立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服務資源不足的偏鄉小校,同時打造科技特色小學,提供更多元化的科技學習體驗,更積極與民間團體合作,希望為這些兒童爭取更多教材教具或學習資源挹注。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努力,」縣長王惠美說,提升數位倫理、充實科技教育基礎建設,建構智慧校園網絡,不只協助執行者提升工作效率,也為在地學子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和學習機會。王惠美表示,科技教育的執行一旦開始就不能停歇,希望這些種子能在不久將來長成充滿創新的果實,並在未來社會中實現自身價值。
[彰化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