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臺灣的線上課程市場最受矚目的課程,莫過於藝人千田愛紗開設的「實用日文課」,僅三天就賣破千萬元,而該宣傳影片更在三個月突破 2,000 萬次觀看量、短影音自然流量飆至 700 萬人次;隨後,擁有 40 年政治資歷、素有「喬王」之稱的王金平也在同一平台推出「溝通協調課」,引來外界高度關注。
這些原本看似「不會開課」的人,如何在線上教學市場掀起話題?這股課程熱潮,又是如何被成功打造並持續「出圈」?平台主打的「讓大師成為你的師父」又是如何執行的?
帶著這些疑問,《未來商務》專訪課程品牌 ShiFu 的創辦人陳修平。他分享電商思維如何影響課程定位,並且透過深入市場調查、精準行銷操作,把曾經從未教課的「大師」變成「師父」,在極度競爭的線上課程市場跑出亮眼成績。
電商思維從「解決痛點」出發,ShiFu 用三大策略擬定課程
「課程就是一個產品,需要去解決用戶的痛點,」陳修平一句話道盡 ShiFu 的核心觀點。出身電商產業的他,對線上課程的理解,不僅止於「拍影片、賣給消費者」,而是把每一堂課都當作一項「產品」來設計、製作與行銷。
想要讓一門課程賣得好,只有大咖名師往往不夠。陳修平提到,ShiFu 在做任何課程前,通常會用三大策略作為核心判斷標準,缺一不可。
策略一:從痛點出發,精準定題
以愛紗日文課為例,團隊在規劃前期,就花了許多功夫進行市場調查,包括發送問卷、進行焦點團體訪談,深入與潛在受眾一對一交流,藉此掌握學員對日文課的真實需求。
在綜合了受訪者的痛點之後,陳修平分析:「大部分人不是第一次接觸日文,但普遍都在文法上卡關。因為繁瑣的變化與規則,很多人三天捕魚、兩天曬網,重複學了好幾次初級日文,卻一直無法進階。」
因此,他們反而刻意迴避高深文法,從學員最渴望學習的重點出發。打開千田愛紗實用日文課的紙本講義,可以看見許多旅遊、聊天等實用場景的用語,他小結道:「先解決大家最想要的痛點,等他們產生興趣,會再回頭鑽研困難的部分。」
策略二:講師的專業能力與形象
接下來,ShiFu 團隊會評估講師能否展現「強烈的專業標籤」。這部分並非僅看頭銜,而是要確定講師在該領域具有長期經驗或權威。
例如,愛紗身為日本人,擁有無可取代的在地經驗;王金平在政治圈深耕數十年,擅長溝通協調,外界稱他「喬王」;麻將課講師徐乃麟則是主持遊戲性節目超過 20 年。
他同時也澄清,這並不代表網紅沒有機會,「重點在專業標籤能不能立得穩、有沒有解決真實痛點。」陳修平提到,網紅若在特定領域有扎實成就,一樣能爆賣。對 ShiFu 而言,課程最終還是必須回歸「解決痛點」的本質。
策略三:講師影響力與破圈潛力
當確認主題與講師專業能力後,最關鍵的第三步,則是「講師是否擁有足夠影響力」。陳修平解釋,如果講師的認知度或粉絲基礎過於侷限,課程可能賣不出圈;若講師本身有廣泛名氣,加上品牌再運用行銷放大,就有機會打破原本的「粉絲市場」,吸引更多想學新技能的路人粉、甚至是跨圈粉絲進場。
策略發想與課程製作:打造講師的「武功祕笈」
「切點想完,就決定一半成效。」陳修平說,當主題確立、講師就位,ShiFu 接下來做的,就是如何把講師的「江湖武功」萃取、整理成武功祕笈,並透過行銷操作讓更多人知道。
談到挖掘講師的經驗,陳修平強調,最具挑戰、卻也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幫從未教過課的「大師」整理出 Know-how。他分享:「 我們最喜歡做那種本來沒有教過課的人,他在領域裡非常厲害,卻從沒把 Know-how 系統性地整理出來。當我們和他一起合作,看到他教給學生實際可執行的方法時,那種成就感是無可取代的。 」
「我們在做課程時,準備期從三個月到兩年都有。」陳修平指出,若講師本身已有成熟教學經驗,課程架構短時間就能完成;但像王金平這種「從零教起」,就需要更多時間溝通、記錄、釐清、整理。他坦言:「雖然投入巨大,但做出來的成就感非常高,也能讓大師課程更紮實、有內容。」
在王金平的「溝通協調課」中,ShiFu 團隊聚焦在他多年的政治談判、問題解決能力,系統化地將抽象知識化為結構化的課綱,並且結合王金平的實務經驗,打造兼顧理論與實作的課程,帶領學員掌握政治級實戰溝通心法。
行銷策略:行銷漏斗、內容矩陣、多方曝光
在教學端之外,ShiFu 在行銷模式上也有一套縝密規劃,從短影音到 KOL 合作全面佈局。以愛紗的「實用日文課」為例,光在前置宣傳期間,官方就拍攝了一支高質感預告片、三支長版 YouTube 影片、六支試看片、30 支短影音,同時還邀請了十位以上的 KOL 進行合作。
陳修平解釋:「消費者單憑商品頁和一段預告片,很難決定是否花幾千元購買,所以我們必須透過各種形式的內容,逐步說明這門課的價值。這就是行銷漏斗的概念。」
除了多層次的內容陣線,ShiFu 更打造出「師父宇宙」概念,讓不同講師互相串聯,彼此拉抬聲量。「只要老師夠投入,成效就能顯著提升」,陳修平表示,許多老師願意拍短影音、寫貼文,並在自己的粉絲社群上分享課程,進一步擴散至更多圈子。
長遠經營需要「以人為本」
「老師只是單向教學,但師父會帶著你成長,甚至影響你的想法、行事風格。」對陳修平來說,「師父」是一種更深入的關係,這種「師父帶徒弟」的氣氛,使得 ShiFu 在課程的規劃與互動中,將「以人為本」的精神落實到每個環節:不只是拍攝影片販售,更涵蓋學員社群、專業助教回應、延伸實體體驗等整合式服務。
他特別提到,自己在籌備每門課時,都會親身學習、參與備課流程,形容自己像是第一個弟子,因此自稱為「ShiFu 大師兄」。他說:「當我們自己也深度參與備課,就知道學員真正會遇到什麼問題,自然也能提供更貼合的服務。」
在外界看來,ShiFu 一口氣推出多門課程,似乎行銷聲量不斷爆發。但陳修平特別強調,他們更重視「課程的長尾與口碑」,而非只關注前期銷售數字;完成線上課程後,ShiFu 也不會急著收手,追求下一位講師。
「我們希望每個老師都能繼續跟我們合作,把課程做深、把主題做廣。」陳修平舉例,籃球課講師陳信安後續就有機會發展線下球場體驗課;乃哥的麻將課也能進一步舉辦大型賽事,從網路教學延伸到實體活動,不只提升曝光,也能讓講師在教學領域走得更長更遠。
本文轉載自:FC未來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