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神話破滅?川崎重工醜聞連環爆:40年前就做假帳、船用引擎油耗數據近全數造假
「日本製造」神話破滅?川崎重工醜聞連環爆:40年前就做假帳、船用引擎油耗數據近全數造假

根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指出,川崎重工承包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修理合同,自2018年度起的6年內,川崎重工的工程負責人就透過虛假交易,採購了規格明細書中未列明的物品,並將部分款項挪作「小金庫」。這些資金不僅用於公司內部開銷,更被用來購買潛艇船員要求的艦內用品,例如家電用品、遊戲機、印有艦名的T恤衫等,甚至充當餐飲招待費用,意圖藉此與船員建立關係。此舉不僅涉及財務造假,更可能構成行賄。

日本防衛省12月27日公佈特別防衛監察的中期報告指出,川崎重工業最晚從約40年前起,就與交易對象做虛假交易,僅在截至2023年度的6年裡,合計金額就達到約17億日圓。

日本防衛省已對川崎重工提出嚴重警告,並要求其退還多收的款項,並將持續調查海上自衛隊是否涉及違反倫理規定的行為。值得注意的是,同樣負責潛艇製造和定期檢查的三菱重工業公司也被發現存在類似問題,防衛省也將要求其退還相關款項。

川崎重工20年來船用引擎油耗數據幾乎全數造假

然而,這並非川崎重工今年首次爆出造假醜聞。早在今年8月,川崎重工就已坦承,長期以來持續竄改船用引擎的油耗測量數據。

經調查發現,川崎重工自2000年後製造並提供給國內外業者的674台船用引擎中,高達673台的油耗數據與實際測量值不符,幾乎達到全數造假的程度。

「日本製造」神話再受打擊

接連爆發的造假事件,無疑對川崎重工的聲譽造成嚴重打擊,也再次讓「日本製造」的神話蒙上陰影。近年來,日本企業頻頻傳出數據造假、品質檢驗不實等醜聞,包括小林製藥紅麴保健品事件、多家汽車製造商數據造假等,都顯示出日本企業在品質控管和企業倫理方面可能存在系統性問題。川崎重工接二連三的造假事件,不僅損害了其自身信譽,更令人擔憂日本製造業的整體誠信危機。

延伸閱讀:Spotify用「假音樂」降低版權支出?「幽靈音樂家」正在入侵你的播放清單
要求全聯併購大潤發「每年捐款3億元」,公平會委員洪財隆是誰?爭議一次看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