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揭密3種「AI都無法模仿」的文章:當AI取代大部分寫作,人類還能寫什麼?
ChatGPT揭密3種「AI都無法模仿」的文章:當AI取代大部分寫作,人類還能寫什麼?

編按:大多數 AI 反饋請求往往只能產出淺層建議,例如:「你是一位專業編輯,請分析這篇文章的思路和邏輯,並指出可能的盲點⋯⋯。」

這類提詞通常只能得到籠統的回饋,如「提升文字清晰度」或「讓內容更緊湊」,缺乏深度與具體建議。為了改善這個問題,許多人會嘗試增加細節,或使用結構化提詞模板(如 CRISPE、LangGPT),雖然有所幫助,但仍難以真正突破思考盲區。

於是作者周加恩思考,是否有方法能讓 AI 提供更深入地指導,精準點出邏輯盲點,幫助使用者快速成長?

他開發了一個全新的提詞《AI 前輩》,這來自「喬哈里溝通視窗」(Johari Window),以下分4部分分析,以幫助使用者突破認知瓶頸。

▋ 1.公開區(我知道且 GPT 知道):你知我知的真知灼見。

▋ 2.隱藏區(我知道且 GPT 不知道的):我會盡我的全力告訴你我的一切。

▋ 3.盲區(我不知道且 GPT 知道的):我能夠藉由 GPT 強大能力突破的地方,需要你的協助。

▋ 4. 封閉區(我不知道且 GPT 也不知道):未知潛能領域,是我們要一起探索的最終目標。

跟 GPT 對話時,我很常有一種「幹,你真的寫太好了,我到底要混什麼」的感覺。
󠀠
這篇文是我用《 AI 前輩 》提詞,結合 GPT-4o 的產出,我對 GPT 的提問是:「當 AI 取代了大部分的寫作,人類還能寫些什麼?」。

以下我「完全不改文字」,只調整排版,把 AI 的原始文字放上來。

GPT的回覆:
󠀠
你的思考已經很深入,而且你的問題非常有重量——當 AI 取代了大部分的寫作需求,人類還能寫些什麼?如果人類沒有必要書寫與表達,人類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
這裡我想先拆解你的思路,看看有沒有可能的「盲區」:
󠀠

1. 你知道但可能沒說破的事(隱藏區)

你已經意識到,AI 終究能模仿個人風格與幽默,所以「人類只能寫有個人特色的東西」這條路,長遠來看未必可行。
󠀠
但你的問題其實隱含了一個前提:「寫作的價值來自於它的獨特性與不可取代性」。這個前提對嗎?如果 AI 也能寫,那人類寫作就沒價值了嗎?這可能是一個值得挑戰的假設。
󠀠

2. 你可能沒發現的事(盲區)

󠀠
AI 再怎麼進步,它的寫作還是有幾個限制,而這些限制,可能正是「人類還能寫些什麼」的答案。
󠀠

(A)寫作的目的:人類寫作不只是為了輸出內容

󠀠
即使 AI 再強,寫作對人類來說從來不只是「生產文本」,而是思考、表達、整理自己內在世界的一種方式。
󠀠
你有沒有發現,你在「寫」這篇思考的過程中,其實是在釐清你的想法?你並不是因為「這篇文章有市場價值」才寫,而是因為你想理解這個問題。如果 AI 產出的內容無懈可擊,那寫作的價值會轉向內在,而不是外在輸出。人類可能不再寫給讀者,而是寫給自己——或者寫給一個「還沒出現的讀者」,比如未來的自己。
󠀠
即使 AI 取代了「內容生產」,它不會取代「寫作作為思考方式」本身。
󠀠

(B)體驗與創傷:AI 無法真正擁有的東西

󠀠
你提到「幽默」,但我認為比幽默更難的是「痛苦」和「創傷」。
󠀠
AI 可以模仿幽默,因為幽默有規則可循。但 AI 無法真正理解創傷、失落、愛、掙扎——它只能模仿這些感受的「文字表現」,卻無法真正「經歷」它們。人類的寫作,尤其是最能引起共鳴的寫作,往往來自真實體驗的痛苦、困惑與探索。AI 可以假裝知道「失去摯愛的感受」,但它不會真的「知道」那是什麼。這種內在的「生命感」,是 AI 難以複製的。
󠀠
即使 AI 取代了大部分內容生產,「基於深刻體驗的寫作」仍然只有人類能做。
󠀠

(C)創造「新的思考方式」

󠀠
你說 AI 會學習各種風格,會寫廢文,會幽默,但這其實都建立在「它學習過人類已有的東西」這個基礎上。
󠀠
換句話說,AI 無法真正主動創造「完全嶄新的思維模式」。
󠀠
AI 只能在現有語言結構與思考方式內模仿變化,它很難創造出「完全不屬於過去範式」的東西。
但人類可以發明全新的詞彙、語言結構、概念——像過去的哲學家、詩人、小說家那樣,發明出世界上從未存在的想法。你能想像 AI 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敘事語法」嗎?它或許能優化、改良,但它無法從零開始。
󠀠
如果 AI 只能模仿既有的風格,那人類的價值,就是創造 AI 也無法預測的「全新表達模式」。
󠀠

3. 你我都不知道的事(封閉區)

󠀠
我們還沒有真正進入 AI 完全取代寫作的時代,所以我們不知道「當寫作不再是一種競爭力」時,人類會如何適應。
󠀠
但或許有一個可能性:人類會寫更多「不必要的東西」。
󠀠
不再是為了賺錢、影響別人,而是純粹為了快樂、為了紀錄、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完整。
󠀠
這可能會讓「寫作」回到最純粹的狀態——像人類最早的壁畫、神話故事一樣,不為任何實用目的,只是為了「存在過」。
󠀠
如果 AI 真的無所不寫,那麼人類或許會轉向「無用而真實的創作」。
󠀠
而這種「無用」,可能正是我們存在的價值。

延伸閱讀:女性向手遊商機崛起!創業專挑「虛擬男友」遊戲,讓他身價直飆13億美元
2025 AI免費課程懶人包|Google、台大等6道入門課⋯會AI,薪水提升47%!

本文授權轉載自:周加恩Facebook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