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刻出黃仁勳心底的物理AI!MetAI成軍2年拚做數位孿生,成為輝達首家投資的台灣新創
01

影片|刻出黃仁勳心底的物理AI!MetAI成軍2年拚做數位孿生,成為輝達首家投資的台灣新創

宇見智能科技(MetAI)成立僅2年,在種子輪募資到400萬美元,還成為輝達在台灣投資的第一家新創。

盤點,是一種對未來想像的策展。遍布全球的AI 100、立足台灣的[AI 50][2]當中,可以拼湊出關鍵趨勢。從這一次[封面故事][3]的報導和專訪中,我們試圖勾勒出AI產業的當下與未來。

宇見智能科技(MetAI)2025年開局就奪人眼目,大家都在看這家成立僅2年的公司,為何能一舉在種子輪募資到400萬美元(約新台幣1.3億元),金額遠超過台灣新創的平均表現,同時也成為輝達(NVIDIA)在台灣投資的第一家新創。

MetAI專注於以生成式AI合成資料和創建數位孿生(Digital Twin)環境,除了輝達,共同投資的還有廣運機械、所羅門、SparkLabs Taiwan等。成為耀眼新星,Met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余泰萬表示,最有感的還是輝達「母雞帶小雞」的力量。

「大企業們也會想:做數位孿生的這麼多,憑什麼輝達就投資MetAI一家?」余泰萬表示,MetAI鎖定的精密製造業客戶多是大型企業,一家輕量級新創闖入,擁有的談判籌碼不多,「黃仁勳非常會教育市場,他在前線開路,我們就搭上這一波一起做。」

不過,比起單方面享受「黃仁勳紅利」,余泰萬認為MetAI和輝達之間,更像是互利共生。

「我們跟輝達總部的人開會時,他們講的第一句話是:『哇,MetAI你們現在是AI的當紅巨星了!』」今年3月輝達舉辦GTC大會,MetAI也受邀赴美國發表演說,余泰萬表示,黃仁勳擅於提出AI願景,但缺少直接應用的產品,MetAI能將輝達的通用型方案落地到垂直領域中,「所以輝達現在非常關注MetAI的成長。」

MetAI厲害之處,在於快速將2D設計圖轉換為3D虛擬場域,這歸功於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徐嘉呈,作為3D特效師,他曾製作過大型電影特效,後續為3D專業再加乘AI,成為了MetAI的技術骨架。

BN364_MetAI
圖/ 數位時代

瞄準台灣精密製造,3D×AI預見建廠最佳解

團隊開發的生成式AI模型「MetSynthesizer」辨識平面圖後,會自動生成包含輸送帶、工具機、貨架等模擬物件,擺放到對應的位置上建構3D模型。輔以由AI合成的數據資料和數位孿生技術,使用者可以直接在虛擬場域裡,測試和模擬新設廠房實際運行的狀況。

而這些工作正好可以在輝達的3D虛擬協作平台Omniverse上進行,「可以想像Omniverse是App商店,MetAI是做App的人。」余泰萬說。

「我們的技術能真的讓數位孿生規模化。」去年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MetAI展示了4分鐘生成模擬智慧物流中心,余泰萬表示,過去數位孿生要先搭建3D模型,再委請自動化工程師撰寫程式,並設計運輸管理、電控等自動化控制系統,過程至少要耗費數千個鐘頭,「我們是直接生成虛擬場域,這些資料就附含在裡面。」

共同創辦人暨策略長劉大維過去經手過多起新創的投資,他分析MetAI有很強的3D與AI生成模型能力,「可以解決台灣製造業跟半導體業積累多年的問題,虛擬工廠又能提供AI訓練環境,做到黃仁勳所說的物理AI(Physical AI)。」

徐嘉呈_MetAI創辦人_余萬泰_MetAI執行長_劉大維_MetAI營運長_2025_02_12_
MetAI創辦人劉大維(左)、余泰萬(後排)、徐嘉呈(右)。
圖/ 蔡仁譯攝影

MetAI第1個客戶案例是和緯創合作,生成印刷電路板的合成資料進行瑕疵檢測,後續逐漸聚焦在自動化倉儲和精密製造領域。余泰萬表示,目前MetAI提供的解決方案更偏向於模擬建廠或模擬產線最佳化配置,建廠需求最大的精密製造產業自然會是重要市場。

很快地,MetAI就直搗台灣半導體龍頭,余泰萬說雙方每周都有超過10場會議,整理出超過300條要「餵進AI」的資料,包含物聯網蒐集到的資料和廠房的作業規範等,讓AI學習人類的判斷準則,「這家公司畢竟是產業龍頭,以後我們要規模化,就可以請其他客戶參照這個方式提供資料。」

即使是一家剛拿到1.3億元募資的新創公司,面對半導體產業龍頭,MetAI在圓桌上也毫不膽怯,一方面是沒有太多可以失去,另一方面是MetAI有信心可以端出讓客戶驚喜的產品。

頭號「小金雞」登GTC,下一步推機器人教練

「未來,MetAI或許不會是全世界唯一用AI做數位孿生的公司,但我們跟這些大型製造業合作的專業知識,是絕對取代不了的。」目前MetAI營收完全來自專案型收入,這次合作則催生首個標準化產品,余泰萬表示,1年後希望專案與持續性產品營收能各占50%。

下一步,就像訓練ChatGPT需要大型語言模型,MetAI期望打造訓練機器人的「世界模擬器」,也就是一個數位化的擬真世界。余泰萬舉例,等待未來AI代理(AI Agent)普及,透過世界模擬器訓練,AI就能判讀產線各項數值調整帶來的影響,並自主做出因應。

如果AI是一場叢林探險,MetAI起步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把大刀為他們披荊斬棘,只是要跑得夠快,還是要適時落地衝刺,最終MetAI的寶藏盒裡裝著什麼,已經是全球矚目。

MetAI

創辦人:劉大維、余泰萬、徐嘉呈
成立:2022年
產品服務:AI合成資料、SimReady數位孿生
產業地位:台灣首家獲得輝達投資的新創公司

延伸閱讀:DeepL讓開會沒有「老外」!德鐵、日經都在用的AI快譯通,記者會即時上字也難不倒

責任編輯:蘇柔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