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是一種對未來想像的策展。遍布全球的AI 100、立足台灣的AI 50當中,可以拼湊出關鍵趨勢。從這一次封面故事的報導和專訪中,我們試圖勾勒出AI產業的當下與未來。
在長照現場,照護員有6成工作時間都耗費在文書處理——量測體溫、血壓等生理數據後,先是用紙筆記下,再回到護理站登打輸入、撰寫護理紀錄,大幅壓縮了原本能專注於照護的時間。
如今,來自智齡科技的一套AI照護系統,讓量測完的血壓後數據即時上傳雲端,傷口照片能自動辨識分級,就連交班紀錄也能迅速生成摘要,已在台灣長照機構取得超過3成市占。
智齡科技創辦人康仕仲在2018年選擇離開學界創業,就是期待用AI來解放照護人力,打造能協助溝通和記錄的平台。他早早觀察到,從資料科學角度來看,相較於醫療院所,長照機構累積需要處理的資料量更龐大、時間跨度也更長,在AI發展上更具潛力與挑戰空間。
為此,智齡針對不同場域需求,推出3套軟體系統產品,分別適用於住宿型機構、日照中心與居家服務單位,為照服員、護理師和營養師提供容易上手的數位工具,提升工作效率與照護品質。
15億筆數據堆肥,教AI分辨傷口、寫交班摘要
以長照機構專用資訊系統作為核心產品,智齡有能力併購3家競爭對手、一路提升市占率,其中關鍵就不只是簡化紀錄的登打流程,而在於進一步將照護員收集的健康數據,轉化為AI模型訓練的絕佳資料來源,為長照機構提供更準確的決策支持。
「從做系統的第1天,我們就已經在思考怎麼取得最好的資料。」康仕仲回想,公司內部早早成立了AI-Ready團隊,一開始就預先將資料欄位與結構規畫清楚,確保照護員輸入的紀錄內容足夠精確與完整,能夠轉化為高品質的一手資料,為往後AI模型的訓練奠定基礎。
隨著一筆筆的資料回收,就能著手透過機器學習打造各種AI應用。以傷口辨識為例,照護員只需要上傳傷口照片,AI就能精準判斷顏色、形狀與創傷等級,協助照護員評估癒合時間,並提供適切的照護建議。
目前,智齡已經累積超過15億筆資料,涵蓋生命徵象、護理紀錄、核銷情形到用藥計畫等,並開發出上百種功能,協助提升照護效率。
同時,智齡也導入大型語言模型(LLM),推出能撰寫與摘要交班紀錄的功能,更能大幅減少護理師的文書負擔,省下至少3成抄寫時間,能將心力投入照護第一線現場。
深度鍛造資料治理,遠征美國、東南亞銀光商機
面對這波生成式AI浪潮,康仕仲指出,市面上大型語言模型進步飛快,作為AI應用公司,與其投入資源調教模型,不如專注於優化資料架構與檢索機制,更能有效提高服務效能。
康仕仲舉例,如果要打造一個對話式介面,讓連鎖長照機構管理者輸入問題後,即可即時掌握旗下每家機構的最新狀況,關鍵不在於採用哪一種模型,而是如何優化背後資料的排列組合,使大型語言模型在解析問題後,能迅速檢索到關聯資訊並精準回應。
康仕仲表示,智齡未來將聚焦在強化資料治理,引導大型語言模型發揮最大運行效能,確保滿足客戶需求,才能真正提升服務價值。
經過6年的研究及發展,智齡不僅在台灣有約1,100家長照機構客戶,美國市場也累積達50家。全球長照使用者累計突破23萬人,下一步計畫還要擴大進軍東南亞。
其中,美國市場量體最大,是智齡主力優先發展的海外市場。康仕仲指出,有別於日本照護現場仍仰賴大量手寫記錄,美國資訊化程度相較成熟,智齡更能憑藉AI技術的優勢,對接當地既有的資訊系統,創造商機並發揮影響力。
在東南亞市場方面,智齡除了既有的新加坡子公司,也正積極評估插旗泰國。泰國擁有更龐大的人口基數,醫療體系也足夠國際化,被視為具有潛力推展AI照護服務的市場。
不過泰國人口結構相對年輕,預估還需要6年才會進入高齡化社會。康仕仲表示,目前還不急著切入泰國長照市場,仍專注於尋找適合的合作夥伴。
康仕仲指出,找到對的合作夥伴,才能加速技術落地與應用,也直接決定了海外市場能否經營成功。例如智齡與日本精密的合作,就讓產品快速銷售到當地牙醫診所,突破原本的長照場域,也開拓更多應用商機。
高齡化與扶養比降低,已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未來長照需求只增不減。康仕仲預估未來10年,智齡在國內市場內還能穩定成長3到4倍,計畫繼續透過募資打開海外新興市場,將台灣領先的AI長照解決方案推向國際。
智齡科技
創辦人暨執行長:康仕仲
成立:2018年
關鍵成績:串接AI模型與長照資訊系統,擁國內3成市占率
責任編輯: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