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AI數據背後爆血汗淚?「最不性感的狠活」他來!28歲富哥與他的Scale AI標註大軍

28歲超年輕的Scale AI創辦人汪滔表示:「我們在解決AI世界裡最『不性感』的問題。」

盤點,是一種對未來想像的策展。遍布全球的AI 100、立足台灣的AI 50當中,可以拼湊出關鍵趨勢。從這一次封面故事的報導和專訪中,我們試圖勾勒出AI產業的當下與未來。
《數位時代》年度AI特集:AI影音圖解、直播論壇連線產業專家、AI Taiwan展免費體驗,立即行動>>

站在有時尚界奧斯卡之稱的Met Gala紅毯上,去年僅27歲的汪滔(Alexandr Wang)身穿黑色天鵝絨西裝,翼領上還別著精緻的珠寶胸針。愛拍照上傳社群媒體、喜歡談論時尚,汪滔看上去與其他共赴盛會的年輕名流沒什麼不同,但在全球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中,他是當前最年輕的一位。

不到10年前,汪滔創辦了如今估值達138億美元的Scale AI(下稱Scale)。手握約15%股份的他,身價因此衝破20億美元。

2016年,19歲的汪滔從麻省理工學院(MIT)輟學,且在公司成立幾個月後就簽下特斯拉、Cruise等自駕車客戶。2019年,Scale更成為估值10億美元的獨角獸。

估值在5年翻了13倍,Scale的祕訣並不是掌握什麼劃時代的黑科技,引用汪滔的說法:「我們在解決AI世界裡最『不性感』的問題。」

Scale數據成自駕燃料,自認影響力「不輸輝達」

Scale的核心業務是提供AI模型,被標註員(annotator)標註過的數據。

舉凡用來訓練自駕車分辨路人與阻礙物的影片、讓語言模型學會認識貓狗的圖片,又或讓社群媒體的過濾機制知道哪些稱得上是仇恨言論的貼文。這些原始數據背後都要一層層的人工標註,才能拿來訓練AI模型。

早期Scale服務自駕車技術公司為主,但在生成式AI熱潮下,業務爆發。據新創調研機構Sacra推估,Scale 2022至2023年間產品收入成長超過2倍,2024年達近10億美元。

如今客戶包括OpenAI、Meta、微軟、Cohere等生成式AI領頭羊,全仰賴Scale提供可靠數據來訓練LLM。「我們在生成式AI領域的不可或缺性,絕不亞於輝達(NVIDIA)。」汪滔曾如此自比。

汪滔(Alexandr Wang)與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
汪滔(左)與投資人之一的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同台。
圖/ Alexandr Wang X

不過如同18世紀工業革命中,讓工廠生產效率快上5倍的蒸汽機,背後靠得是無數名挖礦、產煤工人每天超過12小時的血汗工作。為了AI模型的高效運作,背後也需要數以萬計標註員投入低階勞動。

Scale所統帥的數據標記大軍,其實來自全球超過10萬名零工。Scale透過旗下Remotasks與Outlier網站招募標註員,只需簡單註冊、培訓即可開始工作。吸引標註員的不只是遠距工作的彈性,還有幾乎無門檻的入職條件,幾小時的線上培訓後便可上工。

Scale的商模看似簡單,但要管理身處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零工,可沒這麼容易。2023年,《紐約時報》與《The Verge》的一份聯合調查報導披露了Scale背後複雜的承包與供應鏈關係。

為了保密客戶的模型訓練,Scale將待標註的數據層層發包出去,好讓標註員不知道他們正在標註什麼樣的數據。

因此標註員花了數小時在標註他們認為沒意義的東西,像是幫各種自拍照主角的衣著分類,或是區分機車與掃地機器人這種肉眼根本不會混淆的東西。這些單調的工作,輕則令人感到倦怠、心理疲乏,重則引發精神創傷。

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Scale在美國面臨3起勞工訴訟。標註員指控公司未提供心理支持,卻讓他們處理有害身心的內容,如觀看動物屍體、性交影像,或撰寫虐童的提詞(prompt)。訴訟內容更指控Scale承包商苛扣工資,並實施螢幕監控等高壓管理。

標籤「貼好貼滿」餵模型!學辨人物、不迷路
進行物件標註時,標註員為不同家具加上邊框,協助模型學會辨識不同家庭物件。
圖/ Scale AI
標籤「貼好貼滿」餵模型!學辨人物、不迷路
透過標記車道線、停車線、人行道等元素,幫助自駕車系統正確理解道路環境。
圖/ Scale AI

「工人智慧」連爆血汗!作弊漏洞險掰了Meta

統領這支10萬人的標註員大軍是Scale最核心的競爭力,但也成為其最棘手的雙面刃,Scale暴紅後,組織近年深陷多起勞工管理問題。早在2023年,Scale即遭指控剝削發展中國家勞工。據《The Verge》報導,美國標註員時薪10至25美元,但在肯亞標註員只領得到1到3美元的時薪。

因為低薪問題,在肯亞有許多標註員學會鑽漏洞賺取快錢。這些人透過ChatGPT一口氣完成需好幾個小時的標注作業,引發了客戶對Scale的信任危機。據《華爾街日報》報導,2023年初,Meta曾委託Scale創建近3萬組問答集,用於AI聊天機器人訓練,結果發現大量相同開頭的句子。這場風波險些影響公司與Meta的合約,甚至促使汪滔親自介入,大刀整頓標註員作弊問題。

除了以上爭議,近期OpenAI、Meta等AI巨頭們逐漸意識到數據標註的重要性,開始自行培養內部標註團隊,Scale的角色在未來可能不再那麼重要。「如果Scale AI還想繼續發展成1家價值500億美元的公司,就必須找到另一種成長途徑。」長期投資Scale的知名創投家文斯.漢克斯(Vince Hankes)說。

Scale AI

創辦人暨執行長:汪滔(Alexandr Wang)
主要業務:AI數據標記整理
投資人:Sam Altman、Accel、Y Combinator等;總募資金額:9輪融資後達16億美元(約新台幣527億元)

吉卜力畫風的汪滔與法國總統馬克宏
汪滔把他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左)合照改成吉卜力畫風版本。
圖/ Alexandr Wang X

責任編輯:謝宗穎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