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第一名不考慮!」全聯擁1200家門市坐穩超市龍頭,林敏雄為何堅持揮軍電商?
「不是第一名不考慮!」全聯擁1200家門市坐穩超市龍頭,林敏雄為何堅持揮軍電商?
2025.05.01 | 新零售

全聯旗下的電商事業,今年可望達成百億元的業績目標。只有20萬品項的全電商,要如何結合集團優勢,在競爭激烈的電商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

手機App頁面上,顯示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包括iPhone手機、最新款的任天堂Switch 2遊戲機、家庭主婦喜愛的LE CREUSET琺瑯鑄鐵鍋,還有各式專櫃保養品,價格甚至比其他實體、電商通路還要優惠。

這,是超市龍頭全聯集團旗下全新的電商平台「全電商」。

富爸爸當靠山 挑戰零售龍頭

前身名為「隔日達」的它,過去主打快速消費品箱購和量販,去年第四季該平台正式更名為「全電商」。靠著集團旗下量販店大潤發的採購優勢,全電商也賣起過去全聯沒有銷售的3C、小家電、保健和美妝保養商品,如今整體業績每月都呈現三位數成長,若加上同為全聯旗下的生鮮電商「小時達」,今年線上業績可望突破一百億元大關。

儘管作為電商後進者,全電商和小時達的營收加總,還不及本土線上零售龍頭momo的十分之一,但靠著全聯這位強而有力的富爸爸相挺,來勢洶洶的全電商,已成為同業眼中不敢小覷的新玩家。

「做零售一定要做電商,這是趨勢,不能不做!」一向低調的全聯董事長林敏雄,今年3月底出席公開場合時,也用堅定的語氣,宣示全聯投入電商戰場的決心。

表面上,全聯將觸角由線下往電商延伸,是為了進一步拓展事業版圖;其實背後至關重要的目標,是在穩坐超市龍頭之餘,進一步挑戰全通路零售霸主地位。正如林敏雄那句眾人耳熟能詳的名言:「永遠要進步,不是第一名,不考慮。」

零售業的天平,確實正逐漸朝電商這端傾斜。

根據最新公布的財報,2024年第四季,美國電商龍頭亞馬遜單季營收達1878億美元(約6.1兆新台幣),首度超越實體零售通路霸主沃爾瑪的1805億美元(約5.8兆新台幣)。

美國兩大零售巨頭白熱化的競爭過程,一向對市場脈動極為敏銳的林敏雄當然看在眼裡,3月間他充滿自信地宣示:「全聯在台灣開到一千兩百多家,比沃爾瑪在美國的密度還高,所以我們一定要發揮地利的優勢,從線下到線上做更多的生意。」就足以證明,他認為電商是鞏固零售領頭羊地位,必須攻下的戰略要地。

只是,在台灣電商市場,早有深耕已久的momo與跨境電商酷澎各據一方,而從零開始的全電商,要如何殺出一條血路?

首先,是在最重要的競爭武器「品項多元性」上,拉近與對手的差距。

全聯在2022年併購的大潤發,恰好扮演關鍵角色。

對接大潤發 增加逾10萬品項

早在併購初期,全聯內部已評估朝電商布局的可行性,原因在於零售業領域中,超商可供應品項約兩千五百種、超市約一萬種、量販約4萬種,儘管都比不上電商平台的數百萬種品項,但仍有顯著互補效益。

「集團裡第一個跟全電商對接的事業體,就是大潤發。」全聯線上事業部商品開發主管蘇麗君回憶。她解釋,相較於超市起家的全聯,大潤發量販店品項更多,還具備3C、小家電、箱購快消品的採購優勢,若能因此吸引消費者上門,不只能打開全電商的知名度,還可提高客單價,創造多贏。

「不只婆婆媽媽愛用的大同電鍋,Switch在我們平台也賣得很好,1個月可以有上百台!」全聯線上事業部產品管理張世旻自豪地分享,靠著過去全聯沒賣的3C、小家電,每月就能為平台帶進10至20%業績,以及20至30歲的年輕新客群。

不過,蘇麗君也坦言,與原生電商平台相比,實體零售跨足電商,得經歷一番磨合。

例如,電商與實體門市的倉儲邏輯完全不同,飲料在電商平台是以箱為單位,到了實體通路卻變成以瓶為單位,「結果曾有一箱24瓶的飲料,現場出了24箱給客人。」回憶起整合的過程,蘇麗君難掩苦笑,直言線上線下系統的屬性、欄位設定,完全不同,為了貫徹OMO(線上線下整合),團隊花了不少心力溝通協調。

在隔日達階段,全聯平台商品數僅約3萬種,改名全電商後,品項數有20萬種,預計年底可達到50萬種目標。雖然已不可同日而語,但與其他電商平台相比,仍有一段差距。

既然在產品豐富度與多元性上還追不上同業,全電商勢必得在其他優勢突圍。

瞄準女性客群 開發專屬商品

因此,「軍備競賽」的第二階段,是善用全聯逾千萬名PX Pay會員,對他們精準行銷,並開發新商品。「重點是我們能不能給消費者想要的東西。」全聯線上事業部協理初貴民解釋。

全電商團隊思考,全聯主力客群是35至60歲的女性,這群人是家庭核心成員與主要經濟支配者,平常對鍋碗瓢盆、保健品、美妝品的消費需求高;如果能鼓勵這群顧客在全電商穩定消費,就能進一步開發新商品、刺激買氣。

「媽媽們會集點換購鍋具、刀具,那勢必也會需要潮流、時尚,但門市沒有的其他周邊商品,像是百慕達烤箱、熱水壺,我們就可以慢慢做到這群人的生意。」蘇麗君解釋,在PX Pay會員的基礎上,團隊可以比其他電商更快速掌握消費者喜好,再加上全聯集團本身具備採購優勢,在貨源穩定的情況下,自然能打造良好的購物體驗,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和黏著度。

今年全電商顧客的重複購買率達66%,自行開發的新商品,業績占比更高達4成,平均客單價超過兩千元,印證「精準行銷」的策略正確。

用專屬商品養出一群有忠誠度的回頭客後,全聯就能結合最強大的武器——遍布全國各地的逾一千兩百家門市,強力助攻全電商。讓顧客上全聯採購時,就能順道領取全電商到貨,反之亦然。

「最快今年,全電商的商品就可以在全聯及主要便利商店取貨。」初貴民認為,隨著線上購物便利性大增,台灣到店取貨的市場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我們希望全聯、小時達、全電商,拼起來就是消費者的一天。」初貴民指出,全電商的主要消費時段,大多落在早上與晚上八點後,是民眾工作前或下班後需要逛街、打發時間的時段;小時達的下單高峰時段,則是中午前和傍晚四、五點左右,滿足家庭主婦備菜需求。

全聯希望透過這樣的複合式場景,一站滿足消費者各式的生活需求。

「我的全聯全台都有,常常用全聯的東西,就會常常想到全聯。」林敏雄這段為近年集團發展所下的註解,恰好就是全電商的發展藍圖。

只是,不具名零售業者認為,去年台灣零售霸主統一入主網家PChome、雅虎台灣,儘管目前仍未有明顯整併的動作,但該集團本身就有完整的物流、倉儲和七千多家實體門市系統,若未來將統一超商、家樂福、網家、雅虎等資源整合,勢必會撼動台灣零售業線下線上的生態。

全電商在統一強勢出擊下,如何能持續保有競爭力,將是全聯發展線上事業的一大挑戰。

一如林敏雄的堅持——「絕不做第二」,台灣超市龍頭與超商霸主的爭霸戰,已經從實體通路延伸到電商,無論最後誰勝出,最大的受益者都會是消費者。

延伸閱讀:Google槓上Duolingo!免費生成客製化語言教材:使用教學一次看
川普氣歪!亞馬遜商品「標示關稅成本」遭白宮施壓:一通電話,如何讓貝佐斯急轉彎?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鎖定智慧製造 AI 應用,摩絡人工智慧藉 NVIDIA 新創計畫的強大後盾,兩年內客戶數成長8倍
鎖定智慧製造 AI 應用,摩絡人工智慧藉 NVIDIA 新創計畫的強大後盾,兩年內客戶數成長8倍

摩絡人工智慧(Morale AI)成立於2023年9月,創業團隊早在國立清華大學便以機器學習(ML)與深度學習(DL)等技術累積大量智慧製造實例,逐步深化在品質、製程、機台、能耗、供應鏈等營運場景應用,爾後,更進一步透過大型語言模型(LLM)與人工智慧代理(AI Agent)等技術解決製造現場最棘手的人員經驗傳承、產線知識管理與品質客訴等挑戰,並且透過數據串接與建立資料倉儲平台等方式優化製造業的數據管理與分析能力,例如監管能耗與碳排狀態等,展開專屬的數位轉型旅程。

兩大關鍵,摩絡人工智慧化身製造業創新轉型的最佳夥伴

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摩絡人工智慧不僅將客戶數翻升8倍,更循序推出20個 AI Agent 服務,如專屬紡織業的 Textile GPT 方案,以及專屬半導體產業的地端 AI Agent 服務等,同時為15家企業客戶進行概念性驗證專案與推動 AI 應用落地。

摩絡人工智慧是怎麼辦到的?

首先是擁有深厚的產業知識。摩絡人工智慧的團隊成員不僅熟悉產業術語與營運流程,更洞察上中下游動態,能精準對應客戶需求、打造貼近客戶營運痛點的 AI 解方。摩絡人工智慧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高聖翔表示:「LLM 與 AI Agent 技術擅長處理非結構化數據資料,換言之,客戶只要有 PDF 資料即可展開 AI 應用,也不用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資料標註,可以大幅降低 AI 應用門檻,吸引許多製造業關注與應用。」

其次是與 NVIDIA 新創計畫的夥伴展開密切合作。自2024年加入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後,摩絡人工智慧在產品研發、市場行銷與募資等面向都獲得實質助力,例如,借助 NVIDIA NeMo™ 平台加速資料串接與生成式 AI 模型的微調時間,摩絡人工智慧成功將模型調整與應用落地時間從一開始的6個月縮短為1到3個月,大幅提升客戶的 AI 投資報酬率。

摩絡人工智慧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高聖翔認為,參加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對新創的技
摩絡人工智慧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高聖翔認為,參加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對新創的技術研發、市場行銷、業務擴展與募資都有極大的幫助。
圖/ 數位時代

高聖翔強調:「AI 發展日新月異、迭代速度極快,加入 NVIDIA 新創計畫讓我們能站在巨人肩膀上,掌握最新技術,並以更快速度滿足企業需求。」舉例來說,摩絡人工智慧不僅鎖定製造業共通需求推出相應 AI Agent,如品質客訴 Agent 等,更因應紡織、半導體、PCB、製鞋、精密機械等產業推出專屬 AI 模型與應用服務,加速製造業的 AI 轉型步伐。

所有加入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的新創都可以免費取得 NVIDIA 深度學習學院(DLI)的訓練課程學分,藉此掌握最新產品與技術發展,此外,還可以透過技術分享會等方式了解產品技術的應用模式,激盪更多可能。除了 DLI 訓練課程,參與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的台灣新創還可以獲得三大公有雲的 GPU 雲端點數資源、NVIDIA 軟體開發套件(SDK)存取,以及特定硬體與軟體的優惠價格,加速產品創新與研發時程。

NVIDIA 致力成為 DeepTech 新創的最佳後援。舉凡參加 NVIDIA Inception
NVIDIA 致力成為 DeepTech 新創的最佳後援。舉凡參加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的新創團隊都可以取得 GPU 雲端資源、免費取得深度學習學院訓練學分、NVIDIA 產品早期試用機會,以及特定硬體與軟體的優惠方案,加速創新發展。
圖/ 數位時代

從技術支援、產品行銷到募資,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化身新創最佳後盾

除了從技術、產品層面給予支持,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也有助於摩絡人工智慧進行市場行銷與取得募資。舉例來說,NVIDIA 邀請包括摩絡人工智慧等16家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新創團隊在 2025 COMPUTEX InnoVEX 大會中參展、展現前瞻技術,對此,高聖翔十分欣喜的說:「我們在展會期間就收到很多潛在客戶諮詢,一直到現在,都還有客戶提出需求,對品牌與產品行銷極具效益。」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摩絡人工智慧自2024年加入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後,也在 NVIDIA 的團隊協助下展開募資,並且成功完成80%募資目標,對於後續的產品開發與業務擴展極有幫助。加入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後,新創團隊可以免費使用 Inception Capital Connect 福利,並有機會與全球 Inception 創投夥伴接觸,加速募資流程。

新創團隊可在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網站清楚寫下產品服務等詳細資訊,如此一來, NVIDIA 全球各個部門都可以查詢到新創團隊資訊,便有機會取得 NVIDIA 軟體產品的早期試用(Early Access)機會,以及受邀參加地區性的大活動曝光等。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提供專屬台灣的系列活動,藉此深化新創互動能量、活絡產業發展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提供專屬台灣的系列活動,藉此深化新創互動能量、活絡產業發展。
圖/ 數位時代

為進一步擴大新創支援, NVIDIA 也計畫針對加入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的台灣新創舉辦專屬活動,首先是每季會舉辦一次專屬技術研討會,主題會聚焦在製造、醫療、機器人與 AI Agent 等,讓新創團隊可以在會中分享應用心得、相互交流;其次是從 DLI 挑選熱門課程在台舉辦實體訓練課程,目標是讓新創與 NVIDIA 專家可以進行更即時的互動與討論;最後是持續邀請台灣新創在一年一度的 NVIDIA GTC Taipei 進行技術分享,並且在 COMPUTEX InnoVEX 的 Inception Startup Pavilion 進行展覽,共創商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