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希望死得很富有!」蓋茲宣布20年內捐出99%財富,痛批馬斯克「與貧童死亡有關」
「不希望死得很富有!」蓋茲宣布20年內捐出99%財富,痛批馬斯克「與貧童死亡有關」

重點一: 比爾·蓋茲 (Bill Gates) 警告,美國國際開發署 (USAID) 經費大砍恐導致全球兒童死亡人數攀升,更直指馬斯克(Elon Musk)身為現任全球首富,卻什麼都沒做。

重點二: 蓋茲公開批評美國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和馬斯克聯手大幅削減聯邦資助。USAID 經費被削減約 80%,遠超出他原先預期的 20%。

重點三: 蓋茲宣布將捐出幾乎所有個人財富(99%),目標在 2045 年底關閉其創立的蓋茲基金會 (Gates Foundation)。

軟體巨擘微軟 (Microsoft) 共同創辦人蓋茲週四透過部落格發文宣布,他計劃捐出個人幾乎全部財產,並預計在他與前妻梅琳達 (Melinda French Gates) 共同創立的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成立滿 45 週年之際,也就是 2045 年 12 月 31 日,正式關閉基金會。

現年 69 歲的蓋茲明確表示,他希望自己辭世後,人們對他的評價不會是「他死得很富有」,因為全球存在太多亟待解決的緊急問題,不應讓可用於幫助人們的資源被保留。  

自 2000 年成立以來,蓋茲基金會已向全球各項事業捐助超過 1000 億美元 (約新台幣 3 兆元),特別是在根除疾病和貧困、應對氣候變遷以及擴大醫療保健和教育普及方面。

蓋茲估計,在通貨膨脹和市場表現等因素影響下,基金會到 2045 年應能再捐助約 2000 億美元 (約新台幣 6 兆元),使其總捐助金額翻倍。為此,他計劃將基金會的年度捐助預算從目前的 60 億美元增至 90 億美元 (約新台幣 2730 億元)。

痛批馬斯克與「最貧困兒童的死亡」有關

蓋茲近期也接受《紐約時報》採訪,公開對美國總統唐納·川普 (Donald Trump) 和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 聯手大幅削減美國國際開發署 (USAID) 經費表達強烈不滿與擔憂。

蓋茲警告,這項大砍預算的舉動,恐怕將導致全球範圍內的兒童死亡人數不減反增。他指出,原本預計未來幾年兒童死亡人數會從每年五百萬下降到四百萬,但在經費大幅縮減的情況下,數字很可能不降反升,甚至可能從五百萬增加到六百萬,後果令人憂心。

蓋茲甚至嚴詞痛批: 「現在的問題是,誰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馬斯克。而他並沒有為滿足世界貧困人口的需求而捐獻太多,甚至根本沒有。」

蓋茲坦言,從技術上講,他(指馬斯克)仍然遵守捐贈誓言, 「但我沒有看到他真正致力於此的證據。」

蓋茲也指出,你可以等到去世後再履行捐贈釋言。 「但誰知道呢?他(指馬斯克)可能最終會成為一名偉大的慈善家。而同時,這位世界首富卻與世界上最貧困兒童的死亡有關。」

延伸閱讀:特斯拉飆26%重創空軍!馬斯克為何點名「比爾蓋茲也不例外」?解密2人恩怨始末

援助經費遭意外大砍,蓋茲直言「震驚」

比爾·蓋茲在採訪中坦言,美國政府對 USAID 的經費削減幅度之大,讓他感到「震驚」(stunning)。他原先預期,即使會削減,幅度大概也只會落在 20% 左右,沒想到實際情況卻是削減了高達 80% 的經費。「我確實沒想到會這樣。」

蓋茲過去曾表示,去年底與川普共進晚餐時,對川普對其提出的議題展現的興趣「印象深刻」。然而,幾個月後,川普與負責政府效率事務的馬斯克卻強力推動聯邦經費削減,此舉據《紐約時報》報導,「震撼」(rattled) 了蓋茲基金會 (Gates Foundation)。

USAID是什麼?

USAID 是美國主要負責對外援助和國際發展的機構,其經費對於全球健康、人道救援和教育等計畫至關重要。而經費的大幅縮減,料將將對這些領域造成嚴重衝擊。

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長期致力於改善全球健康狀況,特別是兒童健康議題,蓋茲對此議題的投入極深。因此,看到對外援助經費遭到如此大規模的削減,並預見其可能對全球兒童死亡率帶來的負面影響,使他選擇公開發聲。

延伸閱讀:Gogoro要回台上市了?Q1淨虧損逾5.6億元「靠電池訂閱撐場」:下一步,該如何逆轉勝?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The VergeCNBC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