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雞肉大廠超秦6/18興櫃!規模小對手數十倍,如何憑智慧電宰稱霸北台灣?
老牌雞肉大廠超秦6/18興櫃!規模小對手數十倍,如何憑智慧電宰稱霸北台灣?
2025.06.13 | 新零售

有40年歷史的老牌雞肉供應大廠超秦企業(公發8345)預計6月18日登錄興櫃。超秦企業與擁有麥味登早餐、炸雞大師等超過千家餐飲門店的揚秦國際,都是源自超秦集團的兄弟公司。

超秦與大成、卜蜂並列台灣前三大家禽肉品供應商,是其中最晚面向公開市場的業者,且以2024年新台幣35.9億元營收來看,規模不僅小卜蜂7倍,跟千億營收的大成相比,更是只有1/30。

超秦興櫃.jpg
超秦企業、楊秦國際,同屬超秦集團,為國內老牌雞肉供應大廠。
圖/ 超秦提供

規模遠遠不及前兩大同業,超秦如何在市佔不到雙位數的家禽肉品市場勝出?專注在屠宰白肉雞的專業上,是超秦的不二秘訣。

「我們的定位很簡單,就是要當國內肉品界最專業的供應商。」董事長卓靖倫指出,作為第一家政府核准的家禽電動屠宰廠的超秦,近半世紀專注在雞隻屠宰、肉品供應的生意。相較大成、卜蜂雖同樣以生鮮雞肉聞名消費者耳裡,但攤開前兩者財報,對大成而言,飼料、油品銷售才是公司營收佔比超過7成的主要業務。卜蜂近年也積極往飼料、蛋品市場發展,相關業務已占營收將近一半。

反觀超秦,營收約8成來自白肉雞供應,其他則為有色雞(土雞、其他品種雞隻)以及加工肉品的供應。

走進超秦位於桃園、佔地4000坪的家禽電動屠宰廠,這不僅是北台灣最大,也號稱是業界最智慧的電屠廠。

全台最智慧電宰廠,打底精緻供應能力

該間智慧電宰廠搭載智慧雲平台,將每年屠宰超過1700萬羽的雞隻數據上雲,持續優化每道流程,也與緯謙科技合作導入Azure AI 影像辨識模型,透過影像辨識自動追蹤雞隻是否有斷翅或瘀血等異常瑕疵,另外廠內配有能更精準切割、不致碎骨的德國進口圓刀切割器。

超秦興櫃.jpg
超秦供應的雞肉,主要面向8大通路業者,並根據不同業者所需,提供對應客製產品。
圖/ 超秦提供

投資高階設備、專注雞隻電宰,給超秦帶來的優勢是,能提供不同類客戶客製化產品。超秦供應的肉品主要銷往8大通路:量販店、超市、便利商店、電商平台、速食餐飲、團膳、機關團體、中盤商。

量身分切搶市佔,鎖定八大通路與北部市場

「超秦的優勢在於能根據不同通路做精緻分切、風味開發、包裝定量化處理。」卓靖倫舉例,像中盤商、團膳機構多以帶骨半雞、全雞為主,超市、量販則要提供各種小包裝去骨分切產品,尤其近年銀髮市場興起,超秦也是國內首間利用獨家醃製液、水解技術,開發容易咀嚼、適合老人小孩的雞肉商品。

超秦也藉由供應鏈立足北部的鮮度優勢,搶攻餐飲通路市場。「業內常說:北超秦、中卜蜂、南大成。」卓靖倫指出,台灣三大雞肉供應商,各有自己盤據的市場。而從北部起家的超秦,貼近苗栗以北、過半數台灣人居住的北部餐飲市場,能在供應鏈上做到當日就將雞隻從產地送到屠宰場再上到餐桌的速度。

麥味登_雞蛋糕_外帶店
超秦集團過去充分利用旗下餐飲通路門市,例如麥味登,測試多種新產品,了解市場需求。
圖/ 今周刊

且透過揚秦底下超過5個餐飲品牌、逾千家門店,超秦不只洞悉消費者對雞肉飲食的喜好與趨勢,也熟知餐飲業者的需求。像是除了更細緻切割客戶所需部位,超秦也能提供預先按摩、熟成雞肉等前置處理,減少餐飲業者的料理工序,扮演客戶的「後廚房」。

自2021年翻新廠房、投入智慧產線的耕耘,卓靖倫指出,這四年來,超秦的屠宰效率不僅從先前的每小時6,300隻,到現在最多能每小時屠宰8,400隻,產量增加四分之一,也因為產線升級,雞隻屠前死亡率降低了接近一半,且雞隻合規率也從70%提升到88%。「別看這些%數不多,但每1%背後能節省的成本都是以百萬元來計。」卓靖倫說道。

與個體養雞戶共生,打造不被飼料品牌綁死的供應鏈平台

雖說專注屠宰、肉品供應是超秦的優勢,但也是不得不的選擇。有產業人士觀察,超秦之所以不進攻飼料等毛利較高的市場,其中原因也包含國內許多養雞戶早已被大成、卜蜂銷售的飼料生態系所圈住。「一但養雞戶習慣用該牌飼料,從雞隻育成到送宰的整趟過程,也會被鎖在該廠的生態系,留給超秦沒有太多開發空間。」

而且專注肉品的風險,也包含易受市場波動影響。2024年超秦屠宰的雞隻數量,相較2023年增加將近100萬隻,但營收卻比2023年少了1.7億元。原因就在於市場供需的單價下滑,即便供應的雞隻多,整體營收、獲利仍難增加。

超秦興櫃.jpg
卓靖倫看好國內白肉雞市場持續攀升,且國內的生產量能還未追上消費市場的需求量,認為內需市場開發潛力仍大。
圖/ 超秦提供

不過面對市場風險,超秦認為同時也挑戰優勢。「超秦合作的養雞戶,許多是個體戶、青農,他們就是不喜歡被鎖在大廠的飼料生態系,被告訴養雞要用什麼,反觀超秦只是扮演平台,養雞戶缺什麼再來使用」。超秦副董事長陳以文分享,這些喜歡照自己Know-how的個體戶,飼養出的來雞隻良率,很多都是超乎同業水準。

展望未來市場,卓靖倫指出,國內對白肉雞的需求只增不減,為了產能要可以持續追上市場,除了超秦目前已掌握北部約7成養雞戶的合作數量,下一步也要協助培育與扶持二代青農接班。

延伸閱讀:觀點|戰爭、關稅...都是煙霧彈?半導體業下一個10年,AI怎開拓1.3兆美元市場?

責任編輯:李先泰

關鍵字: #IPO #新零售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