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買開丼,他們聯手讓利潤狂拉15%!「錢以外的事」為何是1+1>2關鍵?
03

胡同買開丼,他們聯手讓利潤狂拉15%!「錢以外的事」為何是1+1>2關鍵?

併購的挑戰,往往在交易簽字後才開始,而開丼創辦人楊哲瑋卻是少數併購後,能融入新東家核心決策小組,甚至成為集團總經理的例子。
2025.07.23 | 新零售

併購常被比喻為聯姻,其實不無道理,因為就像婚姻,結婚容易、維繫難,如果併購後沒能發揮預期綜效,關係也可能告吹。例如美國前三大連鎖速食溫蒂漢堡(Wendy’s),過去曾收購加拿大國民咖啡甜甜圈Tim Hortons,這場外界粗估近6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80億元)的世紀聯姻,曾在餐飲界喧囂一時。

原本預期雙方能借重彼此在當地市場的影響力,加速不同市場的展店動能。結果以漢堡主食為主的溫蒂漢堡,發現不管是在供應鏈管理、行銷策略及產品開發,都跟以咖啡點心為主體的 Tim Hortons截然不同,整併後效益不彰,因此在併購近十年後,雙方決議分手,各自回到獨立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態。

併購的挑戰,往往在交易簽字後才開始,尤其以台灣餐飲業過往案例來看,原經營團隊全數或部分留任的例子並不少見。「由於餐飲業並非技術專利密集的行業,店與人通常是企業最主要的資產。」參與過多樁餐飲併購協商的會計師謝明惠指出,因此雙方團隊如何攜手合作,發揮1+1>2的綜效,考驗主事者的智慧。其中,橘焱胡同或許是一樁值得觀察與參考的案例。

【新聞圖說2】橘焱胡同集團董事長吳念忠與楊哲瑋總經
橘焱胡同集團董事長吳念忠(右)與楊哲瑋總經理(左)。
圖/ 橘焱胡同提供

2025年2月,以高價位職人燒肉聞名的橘焱胡同集團,任命楊哲瑋為集團總經理,這位73年次的創業家原本是2023年6月集團併購進來的平價燒肉丼飯品牌「開丼」品牌創辦人,併購後,楊哲瑋不僅成功帶領原團隊95%的核心成員留任,更順利融入新東家核心決策小組。

進到橘焱胡同,楊哲瑋善用集團共同資源,讓開丼利潤增長10%~15%,同時成本率也下降至少5%。此外,他成功孵化集團先前談下代理權的韓國BHC炸雞,在台北大巨蛋開出國內首間門市,並在今年初取得日本Pepper Lunch(胡椒廚房)台灣代理權,為集團注入新成長動能,截至2024年底,橘焱胡同合併營收已突破12億元,年增近21%。

延伸閱讀:橘焱胡同在疫情下連年獲利、拚到上櫃,看懂背後佈局

一頭牛拆兩用!「共肉策略」讓併購不只是做大,而是做對

「雙方團隊要能順利融合,有沒有align(一致)的目標最重要。」楊哲瑋分享,當初讓他與橘焱胡同董事長吳念忠牽上線的,是兩人對肉的堅持。

吳念忠對肉片精修(將多餘的油塊以及筋膜去掉)的堅持在業界相當出名,「每片肉都要入口即化,一絲筋膜都不能留給客人嚼。」是胡同最基本原則,為了把肉品切割、修整的每一個細節都牢牢握在自己手裡,集團早在2009年就開始布局中央廚房。

【新聞圖說6】胡同燒肉以職人精神,秉持著深根台灣20年的初店初心,提供日式精緻燒肉與專業桌邊服務,讓
胡同燒肉以提供日式精緻燒肉與專業桌邊服務聞名,在肉品精修上也秉持高標準。
圖/ 橘焱胡同提供

由於肉品精修過程會產生不適用於高檔燒肉的剩餘材料,但這些部位品質仍佳,楊哲瑋透露早在併購前,就曾與吳念忠討論過合作「共同肉策略」的可能,也就是一起進口原肉,並在精修、切割後各自拿取適合自家品牌的部位。如此一來,雙方都可節省食材獲取成本。

雙方因「一頭牛」結緣,也開啟了合作的契機。

2018年開始,楊哲瑋就想讓開丼進軍公開市場。「找了好幾家券商評估,都覺得我們當時20幾家店、4億元年營收,還是太小了。」開丼興櫃的野心過不久,也因疫情而暫時擱置。

楊哲瑋_橘焱胡同總經理_2025-04-02_侯俊偉攝影_ (2) (1).jpg
楊哲瑋指出,當初談併購,最害怕的就是資深核心成員不願意跟他一起走,認為員工是公司最大資產。
圖/ 侯俊偉攝影

另一方面,2022年4月登錄興櫃的橘焱胡同,掛牌後需要尋找新的成長動能。胡同集團雖有六大品牌:胡同燒肉、胡同裏、台北鳥喜、一幻拉麵、胡董牛麵所、一牛樂等,但在國內市場大約只有18家門店,以一個近20年的品牌來說,展店速度稱不上快。

一個原因是,集團過半數門店來自主力品牌胡同燒肉(2022年直營店約11家),其中高價位的職人手作定位,本來就不是容易快速連鎖複製的店型。「像開丼這種3~400價位帶的品牌,一年正常能開5到7間,但中高價位的精緻燒肉,一年能開一間就很厲害了。」

吳念忠因而意識到需要一個能快速展店、進軍平價市場的連鎖品牌。「因此有了想找Jerry(楊哲瑋)一起開拓市場的想法。」

延伸閱讀:胡同 「焱の挽肉」菜單、店面開箱!對決日本漢堡排名店,為何一天只開3小時?

併購不是買品牌,而是娶「人」進門:掏誠意安頓人心才是根本!

兩人自2022下半年重啟關於併購的討論,從外人角度來看,雙方只用不到一年就正式簽約、對外公告,一切看似水到渠成。但過程中,如何顧及團隊成員的心情,不打擊士氣,才是最棘手的地方。許多人以為談判關鍵在價格,但「人」其實才是最難的部分,楊哲瑋苦笑:「錢反而是最少被提及的部分。」

「很多前輩勸我,不到最後一刻不要跟員工講,但與忠哥(吳念忠)討論初期,我就跟核心幹部坦白。」楊哲瑋甚至請團隊幫他分析合作優劣,「因為我怕員工不跟我走,他們才是品牌最大的資產。」

正當楊哲瑋四處奔走,好確保團隊每個人在併購後都能適得其所。另一方面,吳念忠也釋出最大誠意,「後來一個感動我的關鍵,其實是忠哥提議要讓所有核心成員延續年資。」當時開丼核心團隊平均年資約7年,以創業才10年的餐飲品牌,流動率相對低。楊哲瑋指出,這在會計上其實會是很大的認列成本,「但這背後的意義,不只是同意保留原先福利,也是肯定團隊這10年來的努力。」

除了讓利獲取團隊信任,大方授權也是後續團隊順利融合的關鍵。楊哲瑋指出,進到團隊後3、4個月,吳念忠就開始找他討論、參與開丼以外品牌的展店事宜,不久後便由他主導涵蓋BHC炸雞、開丼以及一幻拉麵在內等面向大眾平價市場的連鎖品牌群。

【新聞圖片3】BHC炸雞將於11月11日正式營運,(左一)遠東SOGO百貨副總經理吳素吟、(左二)橘
如今楊哲瑋執掌集團有強勁展店動能的連鎖品牌事業群,包含開丼、BHC韓式炸雞、胡椒廚房等品牌,都將在今明兩年持續展店。
圖/ 橘焱胡同提供

「就是因為我覺得集團要往平價連鎖這塊發展,才會找上Jerry,當然要由他來操刀他最擅長的市場。」吳念忠指出,如今連鎖事業群成為集團最強勁的成長動能,不僅去年帶領集團營收成長20%,截至今年上半已占集團過半營收,預計年底占比將達6成,而開丼也成為集團插旗海外的首選品牌。

楊哲瑋透露,由於美國投資成本高,會先由連鎖複製速度快的開丼進軍試水溫,預計今年底會在美國開出兩間開丼門市,推升年底集團海內外門市從目前的58家,提升到65家。

橘焱胡同與開丼合併的成功,不只基於當初條件談得融洽,而是雙方願意互信、放手,並把自己的品牌與員工看作共同資產,是許多餐飲業者未來考慮併購時的示範。

延伸閱讀:老董跑路了?GAGU家具爆「欠薪停業」:35年老廠發生什麼事?消費者收不到貨怎麼辦?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