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藥時代來了!訊聯「AI Foundry」助攻研發:一年催生30款新藥,堪稱小新創福音?
AI新藥時代來了!訊聯「AI Foundry」助攻研發:一年催生30款新藥,堪稱小新創福音?

自Google DeepMind獨立的AI醫療科技公司Isomorphic Labs日前宣布,首款由AI設計的藥物將於近期正式進入人體臨床實驗。

台灣不落人後,僅相隔數日,由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潘秀玲和教授許凱程創立的誠昱生技也傳捷報, 透過AI新藥開發平台,在不到1年之內,完成近30種早期新藥開發。

許凱程表示,臨床前新藥開發成本平均高達12億美元,開發時長超過5年,且失敗率高,透過AI驅動新藥研發應用,能將開發時程縮短為1~5個月,且藥物合成成本僅需原先的1成不到。

而在誠昱背後助攻的是訊聯集團旗下的訊聯基因數位,以「AI Foundry(AI代工模式)」概念打造「AI驅動藥物設計自動化平台」 ,可以篩選數千萬種AI產生的蛋白質模型,聚焦於新藥開發的模擬訓練與預測分析。

不只外泌體、訊聯再闢AI新戰線:藥廠也有「即插即用」的AI

「我不靠自己的品牌去賺獨占的錢,而是像台積電、像輝達一樣,以Foundry的概念去成就別人。」繼2024年啟動外泌體研發代工的「Exosome Foundry」, 「AI Foundry」 是訊聯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蔡政憲,在研發代工平台這個商業模式上,建立的第2條產業線。

所謂AI Foundry,是蔡政憲相準AI是新藥開發的大勢所趨,但建構成本高,許多研發團隊或藥廠無法負擔自建AI系統和團隊,因此,由訊聯提供現成的AI工具,成為一門新生意。

他分析,新藥公司有時花上10年才能成功上市一種藥品,為此養一支AI團隊,很難驗證投資報酬率;若是小型新創公司,又缺乏資源委託外部AI公司承包研發。

因此,訊聯2010年就成立提供科學模擬、客製化系統與服務的分子數位中心,擁有來自合作夥伴法商達梭系統(Dassault)、德商凱杰生物科技(QIAGEN)的雲端算力和資料庫,如今提供客戶平台和AI工具,順勢成為了藥廠進行AI新藥研發,除了自建團隊、委外操作之外的第3種選擇。

蔡政憲表示,比起自建團隊,藥廠使用訊聯「AI Foundry」至少省下百倍成本,未來商機可期,「藥廠、生命科學廠商意識到有這些工具,省掉的經費、成本完全不是以前傳統方法可比,他們也在做大的革命,所以我覺得機會非常多。 」

裝載AI引擎,台廠有望在新藥研發彎道超車

目前除了新創團隊誠昱生技,基因科技公司基隆米克斯也利用訊聯的「AI Foundry」,辨識健康細胞與癌細胞的蛋白質差異,找出能成為抗原的基因定序,催生出能造福癌症患者的新型免疫治療方法。

「以往疫苗生產可能都來自國外廠商,他們具有豐富的平台或者是儀器資源,可以設計非常、非常多的疫苗備選方案,再做動物實驗和測試,」訊聯基因數位分子數位中心協理陳冠文表示, 藉由AI輔助,MIT的藥物設計準確度和成功機率能大幅提升,客戶不用送件到國外公司,能省下三分之一的商業談判時間,也免去航運、報關手續,「現在這些研發都可以在台灣發生了!」

過去,新藥開發是動輒耗時10年以上、斥資上百億台幣的資本與時間競賽,蔡政憲表示,AI的崛起正在改變遊戲規則,拉近台灣生技公司與國際大型藥廠的距離。

像是誠昱去年也爭取到日本藥廠的委託案,成功以AI新藥設計服務打入日本市場,近30項實驗驗證有效的新穎抑制劑,也持續往動物毒理試驗,甚至第1期人體臨床試驗推進,「我們利用AI從無到有開發的成功案例,真的跟Google的進度沒有差到太遠。」蔡政憲表示。

延伸閱讀:全球1兆美元俱樂部出爐!3巨頭輪流當老大:除了台積電、三星⋯誰是亞洲半導體王者?
日本「移動超市」德島丸寫百億日圓營收奇蹟:一台小貨車,如何拯救900萬購物難民?

責任編輯:李先泰

關鍵字: #AI #生醫科技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