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pple)於台灣時間8月1日公布2025財年第三季財報,在AI、關稅等多方面逆風下,仍交出優於市場預期的成績單。
蘋果Q3營收年增9.7%,其中iPhone、Mac都創下成長幅度新高紀錄,服務營收也創新高。其中iPhone甚至達到罕見的13.5%雙位數成長,動能除了來自於產品功能、中國市場回溫外,庫克也坦言關稅的不確定性帶動提前換機,內部估算有1%的成長源自於關稅影響。
三大事業營收飆高,Q4有信心續漲
蘋果2025 Q3的單季營收年增9.7%達940.4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期的895.4億美元;每股盈餘為1.57美元,也高於分析師預估的1.43美元。蘋果財務長凱文.帕雷克(Kevan Parekh)表示,下一季營收成長可望落在「中至高個位數」百分比區間。
其中iPhone、Mac、服務(Service)三大業務表現最亮眼。
■ iPhone:
本季營收達445.8億美元,年增13.5%,遠高於市場預期。庫克表示,iPhone 16 系列帶動大量用戶向上換機,創下歷來新高。■ Mac:
本季營收達75.1億美元,年增7%。庫克指出,Apple Silicon 持續推動用戶升級,特別是在商用與教育市場拉動明顯,讓 Mac 向上換機也創下新高紀錄。■ Service:
服務業務本季營收達238.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年增8%,毛利率再創新高達46.5%。庫克表示,AppleCare、付費訂閱與 App Store 表現穩定成長,目前蘋果整體付費訂閱數已突破10億,持續成為推升營收的重要支柱。
iPhone銷量:中國市場回溫、關稅助攻
iPhone這一季走出陰霾,銷售開紅盤,營收比去年同期多出13.5%,是近年少見的雙位數成長。中國市場銷售止跌回升是一大重點因素,本季蘋果在大中華區營收達153.7億美元,年增2.6%,結束連續下滑趨勢。庫克指出,iPhone 在中國重回成長,代表品牌吸引力依舊強勁,帕雷克也強調,在中國本地市場,即使在不考慮匯率影響的情況下,營收仍呈現正成長。
關稅因素其實也為iPhone銷量助攻了一把。庫克坦言,來自美國關稅的不確定性,已讓本季銷售提前出現一波拉貨潮。「我們估計約有1個百分點的成長,是因為消費者為了避免潛在關稅而在4月提前購機。」,他指出,這波效應主要集中在季初,帶動整體iPhone銷售跳升。目前蘋果許多產品仍享有關稅豁免,但不明朗的情勢已對市場需求產生影響。
關稅成本:Q4恐損失11億美元,i17漲1500?
不過關稅對蘋果的成本影響也在發酵,Q3因關稅導致的成本損失達8億美元,若情勢沒有太大變化,預計Q4損失還會擴大至11億美元。
這筆成本可能轉嫁到iPhone 17售價上,根據華爾街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最新報告預測,iPhone 17 Pro、Pro Max等高階機型可能漲價50美元(約新台幣1,500元),以抵消中國製造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
傑富瑞分析師Edison Lee指出,雖然蘋果近期積極將產線轉往印度,但仍有約4成的iPhone 17將在中國組裝、供應美國市場。由於川普的新關稅可能讓單機生產成本增加20至25美元,「漲價50美元大約只能打平多出來的成本」,報告直言,蘋果未來幾季將逐步把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AI轉型布局加速,已併購7家AI新創、力拚裝置端應用
至於外界關注的AI應用發展,庫克強調「我們對AI的投資從未停過,AI是我們有生之年最深刻發展的技術之一」,蘋果正大幅增加AI相關投資,並重新調配人力資源專注於AI功能開發。
蘋果在法說會中並未正面回應併購計畫相關提問,但根據《彭博》統計,蘋果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已悄悄併購7家與AI技術相關的新創,包括模型訓練、視覺辨識與生成式AI等應用領域,延續其一貫的「技術吃下來、整合進系統」策略。
先前已曝光的併購案包括加拿大的DarwinAI,以及專注3D生成與小型模型開發的新創公司。雖然蘋果一如往常未說明併購具體用途,但外界普遍解讀與其即將推出的Apple Intelligence密切相關。
延伸閱讀:OpenAI、Meta軟硬逼宮,搶孵下一「戴」iPhone!蘋果被踩場的未來大盤點
「嘿新Siri,還在嗎?」蘋果AI生態系雖遲但到,罕見甩偶包搬救兵Perplexity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