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冬粉,靠AI成亞馬遜熱賣商品!日正總座:不去使用科技,就會被淘汰
一碗冬粉,靠AI成亞馬遜熱賣商品!日正總座:不去使用科技,就會被淘汰

在2022 年,日正食品看見麻辣熱潮席捲美國市場,推出麻辣拌冬粉搶占商機,沒想到消費者反應冷淡,於是爬取亞馬遜(Amazon)平台針對冬粉的評論,運用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進行語意分析,發現自家產品對北美消費者來說太辣,反而賣不動,於是調整辣度,成功熱賣。

這是日正結合 AI 和 C2M (客戶對製造商,Consumer to Manufacturer)模式,透過蒐集市場數據,回饋到產品設計和研發流程中,進而達到精準研發、製造,縮短研發和上市時間。例如中國電商Temu 就蒐集用戶瀏覽的數據,透過 AI 分析,提供對不同消費者有吸引力的產品和優惠,躍上美國 App 排行榜冠軍。

對食品製造商來說,有了 C2M,等於擁有精準的市調武器,日正食品總經理李采慧指出,語意分析發現美國消費者偏好泰式酸辣,於是推出「香辣蟹粉絲」、「泰式酸辣寬粉」,成為亞馬遜的暢銷商品,帶動北美市場業績成長 18%。

用電商平台數據回推製造,精準命中北美消費者

李采慧回憶,過去研發曠日費時,先進行市場調查,開發 20 個版本是家常便飯,還得一個個測試,每個版本配方記錄於Excel,開發一個新產品要一年以上。想進入美國市場,只能靠經銷商上架到華人超市,要做市調,除非派人實地調查或發線上問卷,否則全靠猜測。當初就是看到麻辣口味在美國受歡迎,於是把麻辣拌粉上架到亞馬遜,沒有更進一步掌握當地口味,結果銷售慘淡。

2022 年,李采慧參加研討會,看見餅乾廠商用 C2M 數據判斷甜度,大幅節省開發時間,決定加入商業發展研究院(簡稱商發院)的 C2M 計畫,鎖定亞馬遜平台外銷北美。公司派出研發、行銷和國貿部成員,和商發院小組、系統商每2周開一次會,建立客製化數據分析系統,「剛開始蠻辛苦的,就像大海撈針。」研發經理曹巧吟表示,原先以為只要下關鍵字「粉絲」就能找到資料,沒想到亞馬遜資料庫龐大,加上粉絲的英文譯名有各種寫法,結果不如預期。

於是調整策略,從麵體開始篩選,一路從義大利麵、米線篩到粉絲,才掌握到精確資料。接著透過 AI 的語意分析,辨識消費者提及的料理名稱,還能進一步理解文字背後的偏好語境,發現北美市場特別傾向「泰式酸辣風味」。曹巧吟表示,這對研發端影響很大,如果前期篩選不夠精細,只掌握到「泰式」,研發可能就得一起開發打拋、綠咖哩等口味。

這也讓日正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改變產品名稱。李采慧表示,「原本冬粉我們是翻成vermicelli,發現連外國人都看不懂,後來改成glass noodles,立刻拉出銷售長線。」

再透過撈取消費者在平台上的評論,了解美國人喜歡小辣,偏好海鮮和雞肉,不愛豬肉,而且重視健康。日正產品開始主打低 GI 無麩質、不含防腐劑和口味多樣性,再盤點相關產品的銷售定價,讓口味小辣的「香辣蟹粉絲」和「泰式酸辣寬粉」上架後,即使價格比其他拌麵拌粉高一倍,依然暢銷,帶動美國市場業績成長 18%,研發時程還縮短一半。

曾導入ERP慘賠千萬,但堅信「你不去使用科技,就會被淘汰」再次挑戰成功

其實日正早在 20 年前就開啟 ERP(企業資源規畫)之路,卻歷經慘痛教訓。2004 年,日正食品不斷擴張,最多全台有 13 個據點,身為財務主管的李采慧發現光靠手工核對帳目容易混亂,甚至出現呆帳。於是投入千萬導 ERP,沒想到當時傳輸速度跟不上,從外部傳一筆資料回總公司就要等好幾分鐘,連打單都卡,最後被迫喊卡,她還在內部會議被高層罵哭。

2 年後,管理部認為公司發展還是需要 ERP。她堅信「科技在進步,你不去使用它,就會被淘汰」,再次挺身而出,「我跟當時的總經理(劉燕飛)說,之前花了 1000 多萬元失敗,我覺得很對不起公司,我來負責。」她跟廠商密切合作,除了提升傳輸速度,還在各據點增設主機,改為每天晚上打包一次資料傳回總公司,減少白天作業干擾。終於成功,應收帳款在系統中一目暸然。

將老師傅經驗輸入自動化設備,AI微調製程

然而,傳統食品廠的考驗還沒有結束。「台灣製作冬粉的老師傅逐漸凋零,人力短缺是我的痛。」為了節省人力,2017 年在南投新建冬粉自動化生產工廠。原以為新設備就能建立自動化產線,沒想到實際運作卻狀況百出。例如冬粉生產過程,把濕冬粉掛桿成形再冷凍,本想用機器手臂取代人工掛桿直接進到凍庫,卻成效不佳。而且常出現斷粉的情況,200、300 公斤的碎冬粉只能報廢餵豬,「花了 2億、3 億元建廠卻沒成功,真的會掉眼淚。」

她回憶當時每天台北南投兩邊跑,不斷開會,絞盡腦汁思考如何把老師傅調配芡汁的功夫導入自動化設備,後來想到泉州廠還有老師傅,把他下粉和芡汁最佳組合比例,結合公司累積 20 多年的數據,寫進電腦參數,利用 AI 微調製程,花了半年終於讓生產品質穩定。

李采慧用日正的數位化經驗為例,「不能一開始沒成功,就放棄,要更努力做好配套措施。」她強調領導者不能交辦下去就完事,從早期的 ERP 到如今的 C2M,「每個案子我都親自去了解,這樣才能推得動、推得成功。」

日正食品數位轉型里程碑
圖/ 日正食品

李采慧

日正食品總經理。政治大學商學院 EMBA 畢業,1993 年進入日正擔任財務主管,2010 年接任總經理,帶領公司進行數位化和ESG轉型。

日正食品

1975 年成立,從事製粉、麵條、冬粉類食品製造,員工人數約 220 人。2006 起年展開數位轉型,2022 年起結合 AI 與 C2M 進行新產品研發,帶動美國市場業績成長 18%。

延伸閱讀:台灣米其林總星數66顆創新高!為何有星星加持的Fine Dining餐廳,業績還是跟著下滑3成?
日本平價咖啡之王!「羅多倫咖啡」3年營收暴增36%,如何用480日圓早餐征服消費者?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作者王毓茹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