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3月,凱擘集團的有線電視系統訂戶數有近89萬戶,市占率為20.51%、排行第2。但問起在剪線浪潮之下,凱擘如今的定位,總經理謝明益幾乎沒有猶豫地答道:「早在10年前內部就定調,這是一家做寬頻的公司,而非有線電視。」
剪線潮不見回頭路,謝明益說凱擘「只是很努力地增加另外那一部分」。2023年,凱擘來自非有線電視的業務營收正式超越有線電視,目前兩者分別佔比54%和46%。其中,非有線電視項目包含數位頻道、光纖上網、MyVideo隨選隨看和智慧居家等服務內容,用戶有超過7成申裝凱擘的寬頻上網。
也因此,分析市場和業態,謝明益攤開藍圖、對標的都是電信龍頭中華電信。
凱擘獲利引擎1:寬頻!現在最賺錢的就是它,有線電視、OTT都算「半賣半相送」
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7月發布的「寬頻上網帳號數」統計,固網寬頻用戶數為約716萬。其中,利用有線電視線路提供寬頻上網的帳號數有約240萬,較2024年同期增加4.3%;相較之下,主要由電信業者提供的ADSL寬頻上網服務則逐月減少。
若加上最大宗的光纖帳戶數,謝明益表示,電信業者、特別是中華電信仍然是國內寬頻服務的主要供應商、佔比約6成,不過有線電視業者也持續增加份額。
謝明益坦言,現在最賺錢的就是寬頻。至於內容商品,無論是有線電視或近年合作的OTT,凱擘的作法都更傾向與寬頻綑綁、半賣半送給客戶,「有些人覺得有線電視500元太貴,那辦我的寬頻,就減200元;另外只要再加100元就有HBO Max,客戶就覺得很划算。」
「有線電視起初主打影音,後來數據寬頻出來了,影音最後會變成寬頻上面、一個比較大的應用服務。」謝明益以3G行動通訊問世時,語音變成數據之上的一個服務比擬,「目前為止(有線電視和寬頻)應該是雙軌。可是再走個5年、10年,搞不好是寬頻打底,影像是On Top of。」
不過,中華電信擁有完整的固網基礎設施,長期穩坐寬頻市佔龍頭,要挑戰並非易事。謝明益表示,凱擘強調自身的差異化優勢,在於將網路服務延伸至室內最後一哩。
「我們的想法是,寬頻是要到用戶的手機,Wi-Fi算是我們的責任。」謝明益說,不同於電信業者僅負責讓網路到戶為止,凱擘進一步推動結點式的Mesh Wi-Fi解決方案,確保用戶在居家各個角落,都能獲得穩定的上網體驗。此外,凱擘也與趨勢科技合作,將防毒防駭功能內建於數據機,讓用戶透過手機,就能管理家戶所有連網設備、阻擋詐騙或情色網站。
串流平台協銷推手,讓用戶「順道」就訂了
不只讓網路深入家戶,凱擘也將目光投向客廳的智慧心臟。透過智慧電視盒,凱擘在Android TV系統上疊加電視頻道,以及合作的MyVideo、HBO Max、CATCHPLAY+等串流平台。
這一步,讓凱擘從單純上架電視頻道的系統商,轉向經營跨媒體平台,「我們可以賣有線電視,也可以協銷OTT。不必然是被誰取代,而是一個平台的概念。」謝明益說。
凱擘智慧電視盒特別的是,讓電視頻道比照隨選隨看的串流影音,在首頁提供即時收視排行和用戶專屬的個人化推薦。
謝明益表示,凱擘分別與工研院和資策會合作,搜集家庭成員收視習慣和建立收視排行選單;並於2020年和台大資工系合作,建立各別用戶收視行為模型,推出個人化推薦選單,「通常不知道看什麼時,最多人看的節目應該還不錯。它會告訴你比較受歡迎的頻道在哪裡,從首頁就可以選台,跟以前收視的習慣不一樣。」
另一方面,凱擘把握有線電視既有的家戶數,擔任串流平台入戶、推廣的協銷角色。謝明益解釋,透過優於OTT官方定價的方案,吸引消費者,目的是希望讓用戶「順道」訂閱電視頻道或寬頻服務,「第一個合約期我少賺、不要賠錢就好了。用戶進來、習慣了,就會繼續看。」
不過,台大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提醒,目前國際OTT仍需要在地業者協助打入市場,「等到這些OTT普及了以後,重要的OTT可以不需要他們。」
凱擘獲利引擎2:物聯網應用服務!鐵捲門、對講機、車牌辨識全包辦
也就是說,從客廳電視出發,凱擘的先天優勢還是在於深入家家戶戶與鄰里的龐大客群。因此另一個生財之道,在於物聯網應用服務。
從社區對講門禁系統、全室影像監控,到城市的水位監測、車牌辨識,凱擘都有涉略,就連遠端操控鐵捲門的需求也有因應方案。
「有了寬頻之後,我們可以開始發展一些應用,再發展到各個消費情境,」謝明益表示,凱擘就像是中央廚房,串接在地的客戶需求和系統整合商的解決方案,「那應用的下一階段會開始走向AI。」
謝明益表示,凱擘內部自建數據工程團隊,利用AI模型將用戶端資訊貼標、識別後,串接到內部系統。像是以受眾行銷(TAMI)系統,分析大量用戶的收視行為;同時,也有針對訊號品質、其它物聯網應用服務的即時監測模型。
從寬頻商、平台業者,借助AI的力量,謝明益認為凱擘接著會成為科技公司。他雖然說有線電視「還很好、不能放」,謝明益強調:「凱擘不會放掉有線電視,但未來一定要成為科技公司。」從寬頻打基礎,到客廳經濟,再到物聯網與AI,凱擘正一步步從「第四台業者」轉向「數位生活科技公司」。不只是為了抵擋剪線潮,更是試圖在下世代的數位戰局中,重新找到立足點。但凱擘卻勢必不能只是有線電視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