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展|台積電、輝達都來了,聚焦先進封裝CoWoP、CoPoS⋯亮點搶先看
半導體展|台積電、輝達都來了,聚焦先進封裝CoWoP、CoPoS⋯亮點搶先看

SEMICON Taiwan 2025國際半導體展本週登場,在先進封裝,除了CoWoS外,市場聚焦包括FOPLP、CoPoS、以及CoWoP等技術進展,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對於相關技術青睞程度,牽動未來先進封裝發展方向。

由於半導體先進微縮製程面臨物理侷限,加上AI以及高效能運算(HPC)等高階晶片異質整合設計趨勢,需要搭配先進封裝技術提升效能,先進封裝已不是半導體先進製程的配角,而是提升高階晶片效能的核心技術。

除了台積電主導的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InFO、SoIC外,CoWoS面板化CoPoS(Chip on Panel on Substrate)技術、扇出型面板封裝(FOPLP)、以及市場傳出輝達(NVIDIA)有意導入的CoWoP(Chip-on-Wafer-on-PCB)技術,也成為關注焦點。

延伸閱讀:白話科技|CPO是什麼?概念股有哪些?圖解共同封裝光學技術

FOPLP台廠佈局盤點

其中大尺寸扇出型面板封裝(FOPLP)已是台廠布局重點,群創建置由面板產線轉型的FOPLP封裝應用產線,今年有具體成果,力成強攻FOPLP產線,預計2027年可貢獻營收;日月光投控投資2億美元,在高雄建置大尺寸FOPLP產線。此外,傳動元件廠上銀布局FOPLP晶圓移載設備,設備廠由田取得FOPLP檢測設備訂單。

Manz亞智科技布局玻璃基板為基礎的重布線層(RDL)製程設備,應用在面板級先進封裝;鈦昇供應相關設備,間接切入歐系電源管理晶片廠商。

從客戶端來看,市場人士分析,包括恩智浦(NXP)、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超微(AMD)、高通(Qualcomm)等,與台廠合作採用面板級封裝,應用在手機、車用和穿戴裝置的電源管理晶片,低軌衛星射頻(RF)晶片也會採用FOPLP,未來FOPLP有機會用在AI晶片。

延伸閱讀:AI關鍵材料,CCL是什麼?概念股有哪些?跟PCB差異是?

台積電CoPoS傳最快2028量產

在CoPoS技術,業界傳出,台積電可能在2026年透過旗下采鈺設立首條CoPoS實驗線,不排除在台積電興建的嘉義先進封測七廠生產,目標規劃2028年底至2029年量產。

業界說明,CoPoS面板級封裝可「化圓為方」,提升晶圓面積利用率,也可用玻璃中介層取代矽中介層通孔、玻璃基板取代有機載板,因應大尺寸面板級封裝翹曲課題、成本也較具競爭力,可提升傳輸效能,正是備受矚目的先進封裝技術。

CoPoS台廠供應鏈有哪些?

觀察CoPoS台廠供應鏈,投顧法人點名印能、晶彩、均華、大量、家登、致茂、友威科、弘塑、辛耘、志聖、群創、欣興、南電、健鼎、華通等。

另一方面,市場傳出輝達在未來研發趨勢考量CoWoP技術,不排除可能用在2027年下半年推出的Rubin Ultra平台。

CoWoP技術可省略CoWoS晶片堆疊在基板上(Wafer-on-Substrate)製程,直接將整合矽中介層的晶片堆疊(Chip-on-Wafer)置於印刷電路板(PCB),讓原本基板的功能由PCB承擔。

美系外資法人分析,CoWoP技術省去基板層,可讓輝達的NVLink高速互連技術,直接聯繫繪圖處理器(GPU)和PCB板,能大幅提升AI晶片散熱冷卻效果,也可擺脫特定封裝材料產能瓶頸的問題,並解決大面積AI晶片先進封裝翹曲及散熱課題,

不過亞系法人指出,CoWoP技術在PCB板線寬間距(Line/Space, L/S)微縮技術課題尚待克服;先進封裝製程若整合至PCB生產中,無塵室規格要大幅升級,整體來看,CoWoP良率尚未成熟,目前談論CoWoS轉型至CoWoP仍言之過早,供應鏈能否就緒,也是CoWoP技術量產的關鍵。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央社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AI貫穿保險價值鏈、提升用戶體驗,國泰重新定義保險科技
AI貫穿保險價值鏈、提升用戶體驗,國泰重新定義保險科技

國泰未來保險體驗日(Cathay InsurX Day)是國泰金控攜手國泰人壽、國泰產險,所舉辦的台灣金融業首場以保險科技為主軸的產業盛會,打造產壽險對話平台,從台灣保險產業特性出發,以技術 + 場景 + 人性三大視角,重新定義台灣的保險科技。

國泰金控資深副總經理孫至德在開場致詞中,特別提到根據國泰多年的觀察,發現客戶需要的是數位結合實體的保險體驗,因此我們希望結合數位平台與業務員能力找到新的經營模式,同時運用科技讓體驗變得更方便、透明。國泰金控副總經理林佳穎也分享,國泰持續透過場景金融、數位體驗、AI賦能三大關鍵做法,期待能成為「以金融為核心的科技公司」。她強調,保險業不是單打獨鬥,需要更多跨域協作,面對充滿挑戰的未來,「我們更要Run Faster,Better Together」,才能在挑戰中找到新機會。

3.jpg
圖/ 國泰金控

過去,保險業的數位轉型多聚焦在「流程更快速」與「服務更便捷」等領域,但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與代理式人工智慧(Agentic AI)技術崛起後,國泰金控旗下國泰人壽與國泰產險勇於嘗試、將AI全面滲透核心業務流程,讓 AI 不再只是單點輔助,而是貫穿保險價值鏈、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

以 AI 重塑保險全流程:國壽以 Agentic AI 提升體驗與效率

「我們的目標是以 AI 重塑保險全流程應用。」國泰人壽數據暨人工智慧發展部協理莊淑儀以理賠流程為例解釋,國泰人壽早在許多年前就透過數位與 AI 等技術協助理賠同仁加快服務與受理、登打、派件與審理的速度,例如,以 OCR(光學字元辨識)醫療文件擷取與 ICD(國際疾病分類)/手術選碼優化登打效率、以 CRSS(理賠風險識別系統)風險分級識別理賠浮濫與詐欺等高風險案件並將之派送給可以審理的同事,以及透過智能工作台與 AI 骨折判讀加快與優化審理流程等。然而,保險陪伴客戶的時間是很長的,隨著保戶年齡逐漸提高,再加上超高齡社會來臨,理賠案件數量持續攀升,需要更多 AI 與自動化強化效率與正確性。

國泰人壽的做法是在既有的 AI 基礎上,加入GenAI 與Agentic AI等技術,以 AI全面升級理賠流程。首先是以「DocAI Agent」突破傳統 OCR 覆蓋率低與高維運成本的限制,僅需一個月調校,即能快速適配不同醫院表單,維持原本的正確率並將覆蓋率由50%提升至近100%,大幅縮短登打時間。其次是透過「Abnormal Agent」打造圖形資料庫(Graph DB)建立理賠關係網,快速標示高風險關係案件提供判斷依據及建議後續的應對方式,加速理賠人員的決策。最後是藉由「Review Assistant Agent」協助整理病歷、醫療單據、診斷證明…等複雜且可能甚至上百頁的文件,並快速歸納出重點,幫助理賠人員快速找到關鍵資訊進行交叉查證,大幅節省審理時間。

莊淑儀指出,光是理賠流程,國泰人壽已打造30個以上的AI Agents,目標是協助理賠人員化繁為簡、更快完成相關工作。在善用科技提升流程體驗的思維下,國泰人壽沒有特別打造額外的AI平台,而是將AI Agent整合至現有理賠流程各個環節,讓同仁們可以在一個介面完成所有工作,兼顧便捷、好上手與效率提升。

除了理賠,國泰人壽也將 AI 應用延伸至商品知識管理,打造業務員的行動智慧助手,從保障缺口判斷、個人化商品推薦到業務員智能對練等流程,都有AI Agent協助提高同仁效率,讓客戶的保險體驗更便利且完善。舉例來說,隨著保險商品高度複雜化,國泰人壽推出「商品知識助理」,協助業務人員快速查詢 3,000 多檔的商品保單條款及規範、醫療行為理賠項目,幫助業務員更快速採取行動,也能將時間與心力投入在更有價值的保戶互動與服務。

「我們不會為了 AI 而 AI,而是建置AI Agent 生態圈,高度整合與重塑理賠、商品服務等核心流程,藉此提升用戶體驗與營運效率。」莊淑儀進一步解釋,國泰人壽不會單純以投資報酬率(ROI)評估AI成效,將以風險控管、流程優化、員工效率與客戶體驗四個構面衡量 AI 對公司影響的廣度、深度和商業價值,並勇於在新的商業模式上進行嘗試,確保每一次的 AI 投入都能為國泰帶來有意義、有實質效益的進步。

圖4.jpg
圖/ 國泰金控

從數據到智能,國泰產險以AI強化核心競爭力

國泰產險同樣積極透過數據與AI極大化競爭優勢。國泰產險督導吳香妮指出,面對火災、地震、颱風等難以預測的風險,需要數據與AI驅動的產險保護傘填補損害,把衝擊降到最低,讓生活、經濟與社會能持續穩定運轉。在具體實務上,國泰產險是從「Enrich加值服務」、「Enhance AI輔助風險決策」,以及「Empower生成式AI賦能」這三個面向切入。

台灣交通事故逐年攀升、平均1天發生1,100件交通事故,其中,大車事故發生率是小車的2.2倍,致死率比起小車高達6倍等現況後,國泰產險開始思考,除了提供大車事故後的理賠支援,還可以從事前提供哪些服務?也因此催生了業界首創的「CarTech智能車險加值服務」,透過跟運輸業者與學校等單位的合作,針對車險承保前、中、後提供相應的風險辨識、預警與防治等加值服務。國泰產險與陽明交通大學合作建立全台首個「運輸業者健檢」流程,透過駕駛行為及行車環境等多元數據建置AI模型,即時洞悉駕駛行為及風險分析,並提供運輸業者客製化的風險改善建議,實踐以數據及AI優化損害防阻。吳香妮強調,我們的目標是不僅提供理賠,更要守護客戶,提供超越價格的價值服務。

產險的核心業務之一是再保險,國泰產險的作法是運用AI及數據,化被動為主動,以AI輔助風險決策。過去再保險業務仰賴經驗法則、手動整理資料與透過國際再保險公司提供既有方案,現在則透過數據與AI驅動,主動精準拆解業務目標,以28項風險因子預測風險發生機率與損失金額,自動輸出並比較多種方案,從中探索最適合的再保險規劃。

國泰產險也將AI導入內部流程,解決長期困擾員工的報告製作痛點,包含資料查找費時、人工編寫品質不一、專業術語翻譯困難等。透過一鍵生成報告服務的三個GenAI模組,為員工省下6到7成的手動作業時間,將時間與精力聚焦在更具策略價值的工作,以新世代人機智慧協作模式提升效率與創造嶄新競爭力。

圖5.jpg
圖/ 國泰金控

從國泰人壽與國泰產險的實作,可以清楚看到:對國泰而言,AI不僅是新技術導入,更是保險價值鏈全面進化的核心動能,將以數據與AI驅動服務實踐用戶體驗的優化,持續引領台灣保險科技體驗走向新世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