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跟我一起改變世界?」蘋果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當年為挖角時任百事可樂總裁的約翰.史考利(John Sculley)說出的這句名言,如今正成為逐漸淡出科技界中心的蘋果,必須捫心自問的警示。
知名分析師班.湯普森(Ben Tompson)近日針對蘋果發表會的評論中提到,這些年蘋果發表會的重要性漸漸降低,消費者的關注度可說與10年前截然不同。這背後代表的意義是, 蘋果已經逐漸淡出科技中心,不再是外界的焦點,民眾對蘋果發表會失去興奮與期待 。
湯普森認為,蘋果這幾年有些安於「輕鬆獲利」,賺取能夠輕易得到的利潤, 拿著Google每年200億美元成為預設搜尋引擎的豐厚費用,而間接壓縮了創新的空間 ,甚至這筆交易是導致如今他們在AI領域跌跌撞撞的絆腳石。
iPhone 17是讚還是爛?為什麼分析師跟消費者的看法不一樣?
湯普森透露,他對今年的新款iPhone可說相當滿意,基礎款的iPhone 17終於獲得一些關鍵更新,包括120Hz的ProMotion螢幕;史上最薄iPhone的iPhone Air更是蘋果工業技術的奇蹟;同時Pro版本很可能解決了長年來的散熱問題,帶來顯著的性能提升。
然而,一般消費者對這些改進似乎沒有同樣的好評。許多人認為iPhone 17的重量及大小都略高於16,而且變化一年比一年少,而且發布會採用預錄的形式也讓人厭煩⋯⋯種種抱怨與這位專業分析師的看法形成明顯溫度差。
最終他得出一個結論:人們抱怨iPhone 17,不是因為它不夠好,而是蘋果沒辦法再滿足你我的想像。
尤其近幾年,蘋果在科技界最熱門的話題「AI」中算不上主要參賽者。蘋果多年來一直被詬病在AI領域進展緩慢,Apple Intelligence公佈後主要功能不斷延後上線,AI Siri仍不見蹤影,外界現在更指望蘋果透過收購Perplexity等新創來加強自身的AI實力。
蘋果財務表現仍亮眼,營收創新高、毛利率節節攀升
雖然蘋果在AI領域發展緩慢,似乎漸漸邊緣化,但蘋果的財務表現仍然非常傑出。截至6月28日的財報中,不僅940億美元營收創下新高,iPhone及服務兩大營收主力均繳出超過10%的成本,淨利也來到234億美元,同時毛利率達到逾46%的水準。
湯普森還指出,即使Apple Intelligence延後推出、蘋果在AI競爭看似落後,一點也不影響蘋果的財務前景。因為這些AI服務最終需要觸及更多用戶,以彌補龐大的模型訓練費用,App Store能從中分得一杯羹。
恰好前陣子Google反壟斷訴訟的結果出爐,讓蘋果財務的前景更加樂觀。9月初,法官出於對下游業者、合作夥伴乃至消費者的考量,裁定Google可以繼續向蘋果、Mozilla等公司支付費用,換取成為預設搜尋引擎。這則消息當時也被形容是蘋果的一大勝利。
先前訴訟過程中披露,Google為了成為Safari的預設搜尋引擎,一年支付蘋果150億甚至200億美元以上的費用,這對蘋果來說幾乎是無本生意,他們不用做任何事,甚至省下開發自家搜尋服務的成本,也是其服務業務營收一路攀升的原因之一。
從Google、蘋果的一筆交易,看昔日創新領袖怎麼走向落後的?
但俗話說,免費的最貴,對蘋果和Google的交易來說也是如此。
Google每年分享的豐厚利潤,讓蘋果完全不打算發展搜尋服務,進而損失了投資這塊領域的潛在收穫,也就是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包括資料收集、推理,以及數據服務。
而這些能力正是AI時代所需要的。湯普森認為,無怪乎蘋果在AI領域落後腳步,如果蘋果過去10年裡持續在搜尋領域和Google競爭,即使沒能超越Google,至少現在AI Siri能夠順利問世,消費者能夠享有功能齊全的AI服務。
湯普森直言,蘋果的產品種類和創新能力下滑,正是因為被Google這每年200億美元的費用收買了。AI技術的興起更突顯蘋果在搜尋領域缺乏投資的狀況。
蘋果安於賺取輕易取得的利潤,而怠於投資與創新,滿足於當個提供他人創新服務的硬體平台,這種利潤掛帥的現況也讓湯普森認為,蘋果似乎變得更像一間賣糖水的公司,而非當初心繫產品的賈伯斯。
《賈伯斯傳》中,這位蘋果創辦人表示:
我熱衷打造一間能夠激勵員工開發偉大產品,歷久不衰的公司。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沒錯,獲利固然很棒,因為這讓你有辦法繼續開發偉大產品。但產品才是動力所在。
湯普森表示,平心而論,就算蘋果是賣糖水的公司,他們賣的糖水每年越來越好,今年的更是特別美味,而且該公司仍然在推出新產品,但為了追求輕鬆獲利,蘋果還是限制了創新的空間。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手機仍會是科技創新的核心平台、蘋果依舊有著亮麗的財務表現,但在談到創新,蘋果可能將越來越少出現在話題中。蘋果或許還稱不上是間賣糖水的公司,但距離他們上一次改變世界,確實已經過去很久了。
延伸閱讀:Canva也有線上課!8門免費課程介紹:時長短、通過考試後還能拿官方證書
大潤發變身大全聯幕後:一場牽涉4千名員工的整併,為何離職率僅有1.5%?
資料來源:Stratechery、Apple、Bloombe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