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我都選擇視而不見,直到近年又重新重視它。」 亞尼克董事長吳宗恩口中說的它,正是9月17日前進高雄捷運擴點的蛋糕自動販賣機——YTM。
自2018年亞尼克砸近6,000萬元自行開發國內第一台蛋糕販賣機,這是YTM首次走出台北捷運站外設點。去年8月亞尼克才宣布擴大設點,從北捷21個站點一口氣增加到51個站點,現在又決定到高雄捷運的10個站點設立YTM。
YTM一年銷量暴增2.3倍,平均日賣500件
最大原因是過去一年繳出的成績單。 原本亞尼克預估新增的30台販賣機,約能拉升YTM銷售額佔到總營收的5%,但截至去年底佔比已超過10%。且今年前7個月機台總銷售突破10萬件商品,比先前YTM銷售量成長超過2.3倍,如今平均日賣件數達500件。
YTM問世7年來,其實並非一帆風順。推出首年YTM大張旗鼓,一次就進駐北捷54個站點,但當時銷量卻只有原本預估的5成左右,且機台內的商品報廢、耗損率一度超過20%,一直到2023年與北捷標案重新調整,亞尼克改用YTM二代機、從北捷15個站點開始重新起步嘗試,才有今天北高捷運合計61個站點的成績。
「走過低谷,改良的二代機台,讓我們認清商品力才是亞尼克的競爭核心。」吳宗恩苦笑,前年登場的二代機與外部廠商合作,不再執著凡事都要自己開發、設計,不只故障率從1~2%降至0.01%,能賣的品項也拓展到盒裝、切片蛋糕等不限於生乳捲一種。
這些改變連帶使得二代機商品報廢率低於7%,且使用率高出一代機的一倍以上,「且成本還只有自己弄的一代機的1/3。」吳宗恩將原先用於YTM開發的心力,移轉到商品設計上。
回歸商品研發力:推切片組、新口味,催出YTM新買氣
亞尼克觀察YTM使用者比亞尼克原本25~40歲的主力客群年輕許多,25歲以下使用者超過20%,且有7成是女性嚐鮮族。因此推出只有4片的生乳捲切片組,滿足YTM消費者臨時想吃少量甜點的需求。
另外有了透明櫥窗的二代機,也讓亞尼克更有底氣在機台上強推團隊研發的創意新潮口味,像是7月的薄荷巧克力生乳捲,不止YTM上賣破1萬條,其銷量佔比甚至高於門市。
有了一定客群支撐,讓亞尼克有底氣帶YTM挑戰新市場。之所以選擇高雄捷運擴點,吳宗恩解釋,站距近、維運人力需求少的捷運網絡目前仍是YTM的進駐首選,像是機台超過50台的北捷,目前每天亞尼克只需派出四名左右的人力巡檢維運即可。
且看好高雄捷運百萬旅運量持續增長,有機會晉身全台第三大軌道系統,吳宗恩指出,目前高捷的10個站點將會是YTM測試新市場的前哨戰,第一階段目標每台YTM每天能賣10~12件商品,先求損益平衡再求好。
而在站點選擇上,從過往北捷經驗來看,靠近社區、人流不高的站點反而賣得好。像景安、蘆洲、新莊等鄰近新北住宅區的站點,卻榮登YTM熱銷前三名。「別人的沙漠反而是我們的綠洲。」吳宗恩指出,這次登錄高捷YTM同樣複製插旗甜點空白區的邏輯,選擇小港、楠梓等地區型站點為主,轉運大站美麗島反而沒有設置。
去年關掉6店營收掉兩成,未來通路佈局怎解?
由於去年初亞尼克一口氣收掉6間實體門市,即便有了8月YTM擴大設置的挹注,2024年總營收仍掉了近2成。談及未來通路佈局是否會更依賴YTM?吳宗恩認為,目前還是不會放掉實體展店。「其實有想開新的街邊店,但缺工仍是主要問題。」他指出,去年至今3家新開門市都是百貨店,主因正是設櫃人力只需街邊店一半,「但百貨內的競品也多,還是開街邊店的業績挹注更強勁。」
眼下亞尼克只能盡量用更多元的管道接觸新客群,像是有9成使用者都不是原有會員的YTM,以及目前已佔到門市一成的外送平台業績等,「期待預計在明年第一季的第三代YTM與新店型問世,能再幫我們衝刺一波成長!」吳宗恩喊話。
延伸閱讀:亞尼克最熱賣捷運站揭秘!再砸千萬擴增兩倍YTM蛋糕智販機,為什麼敢?
【獨家專訪】亞尼克董事長:不好就要收,才不會被淘汰!親解YTM蛋糕販賣機「大膽擴張」策略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