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公司得先有一門好生意,才能開始做永續。」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一語點破許多企業嘗試落地永續議題所面臨的現實。但企業真的得行有餘力,才能開始做永續嗎?大武山牧場營運長魏毓恆在2025 Meet Pacific論壇上的分享,給的答案是:不見得。
成立於2007年的大武山牧場,是國內唯一上市的純蛋商。作為台灣市占第三大的蛋商,穩定產能、確保有足夠健康雞隻供應雞蛋,是大武山牧場的根本,然而在拓建新雞舍時,找點往往是最困難的一環。
養雞場可說是鄰里最討厭的嫌惡設施。魏毓恆指出,除了焚化爐、垃圾掩埋場,養雞場往往也是社區居民最排斥的設施,許多地方甚至明文禁止,「大武山就曾有過雞舍蓋到一半,被當地主管機關下令停止而作罷的經驗。」原因自然是雞糞那令人敬謝不敏的臭氣。
魏毓恆解釋,雞糞在未經處理前是事業廢棄物,無論如何處理、轉移都是令人頭痛的問題。但如果能將雞糞轉化為有機肥料,不只降低丟棄後的異味問題,還能重新利用賦予其他農業更多價值。
於是2011年,大武山牧場開始嘗試將雞糞製作成有機肥,欲把嫌惡設施變成一門新生意,然而起初銷售卻不甚理想。魏毓恆回憶,當時要跟鄰近的農民推銷有機肥,「講用有機肥對土地多好、對環境永續幫助多大,農民通常無感,要講『數字』對方才聽得進去。」
把臭氣變收益!將廢棄雞糞轉為有機肥,打造農民與通路共贏模式
舉一個大武山牧場在屏東萬丹與玫瑰小農合作有機肥的例子。無論是花卉還是水果,「供需」永遠是所有農民最關心的問題,魏毓恆指出,農民每年總怕產能不夠,或產量過剩而跌價,「我向農民解釋改用有機肥、栽種有機玫瑰,能打進更多獲利更高的通路。」而魏毓恆也親自跳下去牽線,最後找上台北知名烘焙業者《法朋烘焙坊 Le Ruban Pâtisserie》,承諾農民採購一定數量的有機玫瑰,並用於製作期間限定產品。
魏毓恆指出,如此來說對農民不只有更穩定的銷售保證,賣給通路端(烘焙、餐廳業者),獲利也比賣給盤商好了不少。
這套商業模式不只解決雞舍排放雞糞問題,也帶動鄰近農友嘗試有機栽種,讓周遭土地體質更永續,創造雙贏。
近期,大武山牧場也加大投入力道,在10月下旬宣布與智聯服務、易發精機及宇陽能源攜手合作,共同建置有機堆肥設備,將雞糞等有機廢棄物,更高效率的轉化為有機肥料,該套設備也將導入AI技術整合資訊流,努力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
用數據探勘取代經驗,大武山打造智慧化養雞新標準
不管是雞糞的循環利用,還是在智慧農業上的實踐,魏毓恆認為能與商業利益結合,才是可長可久的永續模式。魏毓恆分享,大武山牧場早在創立之初,就從歐洲採購業界最先進的設備,要做智慧農業。「十幾年前我們的雞舍除了溫溼度,還會記錄風速,甚至氧氣、氮氣濃度,可說領先業界。」
然而頭幾年,大武山牧場的雞隻狀況卻不甚理想。魏毓恆回憶有一年冬天,明明沒特別冷,卻有不少雞隻不產蛋,還集體染上支氣管炎,讓飼養員摸不著頭緒。結果最後發現,是因為飼養員平時只留心溫度、濕度兩項最基本的數值,而忽略了風速的影響。
「我們手上空有一堆數據,卻不知道如何找出有用的洞察,不知道雞隻其實是因為所處的那面雞舍,風速較強而生病。」魏毓恆解釋,從那次開始,飼養員更懂得利用各種數據,找出飼養問題,而不是只憑過去經驗行事。
「我到現在還不敢說我們是用AI養雞,充其量只能說我們做到數據探勘(Data mining)。」魏毓恆指出,過去曾與AWS合作,學習如何從手上數據拉出有用的觀點,甚至變成監測飼養的智慧工具。
近期大武山牧場也與日本市占第一的蛋雞牧場伊勢食品技術合作,欲將其百年飼養的經驗數據庫,發展成有用的數位化工具。魏毓恆期許,未來大武山牧場或許不只能賣蛋品,還能賣一套智慧農業的工具,「輸出技術、協助蛋農們更永續且高效的經營雞舍。」
延伸閱讀:
《夜市王》推手謝乾乾揭創意秘訣:不用提前埋哏!找對「這個人」,觀眾就會買單
ChatGPT一鍵生成美觀圖表!長條圖、瀑布圖、甘特圖... 5招實用prompt一次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