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季強勁的成長動能,台灣市場在本季持續走強,現在仍是我們成長最快的市場!」酷澎(Coupang)執行長金範錫在11月5日舉辦的第三季財報法說會上,延續了上一季對台灣的討論熱度,而本次投資法人們最關注度仍是台灣市場的增長。
雖然沒有鬆口太多數字,但這次金範錫給出更多耕耘台灣市場的關鍵字: 會員留存率 、 自建1P物流 、 第三方賣場(商城模式) 。金範錫提到本季在台灣市場的客戶留存率(retention)持續提升。而這很大部分得益於今年在台灣推出的WOW會員訂閱制。
自建1P物流指的是由電商平台直接負責貨物的整個物流流程,而非委託第三方物流(3PL)公司來處理。所謂「1P」是「First Party(第一方)」的簡寫,代表貨物/訂單從原廠或電商自有品牌直接出貨。
酷澎3大動能推進台灣市場,本季虧損擴大搶市
即便在台灣,該WOW會員訂閱制目前只有陽春的無條件免運費、30天保證退貨,但根據現有訂閱會員的回饋,金範錫指出「與我們在韓國發展初期的經驗非常相似。」並指出該訂閱制讓台灣的主要成長來自回頭客的消費頻率與金額增加,而非單純的新客數增長。
另外,金範錫在法說會上特別強調,他認為台灣市場未來將由兩大動能推進。
首先是快速擴展的產品種類。 他指出,目前台灣酷澎除了拓展平台賣場的合作品牌數,近期也開始推出第三方賣場(商城模式),「預期將大幅豐富產品種類,提升消費者的購買體驗。」
其次是,酷澎已在台建構自有1P物流系統,也就是自家配送車隊。 他指出:「雖然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但團隊在上個季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
至於財務方面,酷澎財務長高拉夫·阿南德(Gaurav Anand)加碼透露, 本季在台灣市場所在的新興業務(Developing Offerings)部門,單季淨收入達13億美元,年增32%,「主要成長來自台灣市場的三位數年增率。」雖然這背後代表的也是砸下更多銀彈所換來的成長。
據財報顯示,酷澎的新興業務部門,單季EBITDA虧損為2.92億美元(前一季為2.35億美元),且預計全年新興業務部門的EBITDA虧損將落在9.5億美元(近300億元新台幣)的上限左右。
不過,即便成長策略清晰,目前酷澎在台仍有不少讓人摸不清頭緒的戰略。
策略謎團1:酷澎自建配送車隊如何做出差異化?
首先是如何做出差異化物流策略。
本次法說會有摩根史坦利的法人代表提問到,酷澎如何克服台灣在宅配方面缺乏代收包裹機制的痛點(多數公寓需消費者親自簽收),以及如何貼近台灣特有的超商取貨文化?
金範錫只說道目前台灣的物流與韓國的服務水準仍有一定差距,將繼續專注於提升服務水平,並未給予明確回覆。
雖然光是酷澎決定自建物流車隊、減少對第三方物流的依賴,就能一定程度提升配送速度,但若不發展差異化服務,例如PChome近期推出的超速配,酷澎很難以後進者姿態在台灣取得像是在韓國市場般壓倒性的物流優勢。
策略謎團2:緩步推進的酷澎商城,抽成跟蝦皮一樣高?
再者更令人霧裡看花的還有酷澎的商城策略。
這次金範錫首度鬆口證實,要在台灣市場發展商城模式,但自今年初酷澎大舉招商中小賣家進駐後,原先預期最快上半年就會正式上線的商城,至今都還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即便在前台購物頁面,消費者已能偶而窺見第三方賣場所販賣的商城商品,但其商品曝光量與手法顯然離正式上線還有一段距離。
且近期不少中小賣家公開指出,酷澎商城近幾個月連續提高交易手續費,從10月開始幾乎達到與蝦皮差不多水準,平均訂單抽成在14.5%左右的費率。對此,國內資深電商創業家李忠儒認為這只能說明,酷澎目前對商城還不上心,並非內部資源優先挹注的戰場。
李忠儒指出,酷澎商城眼下打得主意應是先把抽成費率對標在市場均值,佛系開拓賣家,先求平台的商品數以及消費者瀏覽量持續增加,交易額則是其次。「等日後平台流量站穩後,要與蝦皮或momo的商城打大出手,屆時酷澎再一舉降低商城抽成、祭出流血優惠反而能收割一波聲勢。」
台灣電商教父何英圻日前在「台灣電商史專欄」中的文章,對酷澎的觀察也同樣認為,酷澎當前的首要目標仍是先在台灣B2C電商市場取得王位,何英圻指出,「酷澎的目標只有一個,且清晰而專注,就是成為台灣B2C電商龍頭。」他預估2025年酷澎將挑戰500億元的GMV(網站總交易額),而這樣的規模不只將確實超車PChome,也會持續撼動目前千億營收寶座的momo。「今年的雙11,將會是雙強非常重要的決戰時間點。」何英圻總結。
本文不開放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