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預警 AI 龍頭股恐出現 30% 至 40% 的短期修正,主因為估值過高與資本支出過度。
重點二:他主張「逢低買進」,長期看好 AI 趨勢,但短期回檔不可避免。
資深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近期對 AI 相關權值股釋出明確風險訊號。
他在接受《彭博》專訪時表示,AI 龍頭的股價漲勢已使估值攀至高檔,同時超大型科技股投入的 AI 資本支出「可能過度」,在基本面尚未完全證明變現路徑之際,「市場對題材的溢價將面臨修正。」
墨比爾斯直言,短期回檔幅度「看 30% 到 40%」屬合理區間,並強調這類修正將屬短暫性;即使如此,他長期仍看好 AI 技術與應用的上行趨勢。
近期市場對回檔的討論升溫,科技板塊賣壓擴大。高盛執行長所羅門(David Solomon)曾稱,未來兩年整體市場恐有約 20% 的下跌風險;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執行長皮克(Ted Pick)也指出,約 15% 的拉回「屬健康調整」。
在此脈絡下,墨比爾斯對 AI 板塊的擔憂集中在「估值過高」與「投入過猛」,尤其是巨頭企業今年動輒以「數十億」美元級別加碼算力、資料中心與供應鏈;當短期現金流回報尚未明朗,估值修正的條件便更加成熟。
墨比爾斯長年領導新興市場投資,被稱為「新興市場教父」。他 1987 年加入富蘭克林・坦伯頓(Franklin Templeton)新興市場團隊,在工作超過三十年期間,將其管理資產從 1 億美元發展至超過 500 億美元;2018 年自富蘭克林・坦伯頓「退休」後,同年創立 Mobius Capital Partners LLP,持續專注於全球新興市場的中型企業投資。
沒有看衰 AI,若回檔「會用手腳一起買」
面對可能的拉回,墨比爾斯釋出明確操作框架:「要做好回檔準備,然後在下跌時買進。」他甚至表示,若 AI 龍頭出現 30% 至 40% 的回檔,「會用手腳一起買」,以逢低加碼的方式強化長期部位。其核心邏輯是,短期評價修正不改變 AI 的結構性趨勢,反而有助於讓風險溢價回歸理性,創造更具吸引力的風險/報酬比。
在資金配置上,他點名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s)為可關注標的。依其說法,iShares MSCI 新興市場 ETF 今年以來上漲 29.7%,領先 S&P 500 的 13.8% 年初至今漲幅;背後動能主要來自中國與印度股市的強勢表現。
墨比爾斯指出,中國經濟正沿著技術階梯持續升級,印度電腦硬體領域的發展亦加速,兩大經濟體可望驅動資金回流 EM 資產。他並提到聯準會(Fed)降息的外溢效應:美元走弱提升海外企業購買力,成為新興市場的順風因素,且此動能可能自中印擴散至其他 EM 國家。
今年 4 月美中貿易戰升溫之際,墨比爾斯曾透露旗下基金的現金水位高達 95%。他當時表示:「現階段,現金為王,所以我基金裡的 95% 都是現金,並準備在適當的時候採取行動。」
延伸閱讀:黑錢太香了?Meta遭控「詐騙廣告」佔10%年營收:一年入袋160億美元,慢慢打詐才能賺更多?
一張圖揭露AI熱潮真相!循環交易是什麼?「輝達好朋友閉環」為何推升AI泡沫風險?
資料來源:商業內幕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