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帶動全球半導體需求,從先前的CoWoS到現在的記憶體,半導體被認為是左右AI發展的關鍵,這也使得半導體產業在今年掀起一波「薪水革命」,如SK海力士開出15個月月薪的獎金、台積電薪水在5年內成長45%等,各大半導體公司紛紛祭出高額薪資,試圖留住甚至爭搶半導體人才。
近年來的AI熱潮可說帶動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台灣、韓國等半導體重鎮都迎來大幅度成長,對半導體人才的需求也更加高漲。根據《金融時報》報導,台積電、SK海力士等主要半導體業者一直在提高員工的薪資待遇。
薪資成長45%、發15個月獎金,台、韓、中不惜高薪搶人
過去5年裡,台積電員工的平均薪資成長接近45%,從2019年的214萬元,到2024年已成長至357萬元。台積電透過分紅、績效獎金、配股等各種手段試圖留住員工,防止被中國或國際半導體巨頭挖角。
《金融時報》指出,台積電強調公司的員工福利制度遠遠超過法律要求,他們會與員工分享經營成果,希望員工都能從公司的成功中受惠。
而韓國半導體巨頭同樣大幅抬高了員工薪水,SK海力士取消了原本利潤分紅制度的上限,給予員工多達15個月基本月薪的獎金,或者相當於75%的年薪,如此高昂的獎金過去在韓國大型財團中非常罕見。
這顯示SK海力士爭奪人才的決心,並且成功吸引了求職者。韓國人力資源公司Incruit今年調查指出,SK海力士超越三星成為當地應屆生最想進入的公司。其中3分之2的受訪者表示,薪水是影響他們決策的主要原因。
而中國近年極力發展半導體產業,人才也是他們面臨的最大限制之一,這讓他們將腦筋動到挖角國際人才上,而台灣便是他們挖角的方向之一。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中國現在以台灣數十倍的薪水挖角資深半導體工程師,例如一位LED上市公司副總投奔中國企業,對方開出的年薪是2,000萬人民幣,足足是在台灣薪水的20倍以上。
中國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甚至讓法務部介入調查,今年3月便宣佈破獲中芯等11間公司據點。這些公司多是未經核准在台灣私設據點,透過人力顧問公司等方式掩蓋中資身份,非法挖角台灣高科技人才。
半導體人才短缺持續加劇,海外廠房上線更讓國內人才流失
如此激烈的半導體人才爭奪,反應的是亞洲半導體產業的人力短缺。顧問公司麥肯錫指出預測,2023年至2030年間全球半導體總投資將逼近1兆美元,亞太地區的工程師人才缺口將超過20萬人。
今年工研院與104人力銀行共同發布的《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同樣點出了半導體產業嚴重的缺工問題,聲稱單月人力缺口便高達3.4萬人。
隨著各國近年試圖在國內建立半導體製造能力,人才短缺變得更為嚴重。好比說為了讓亞利桑那州廠順利運轉,台積電派遣了上千名員工遠赴當地。這種情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越來越多海外晶圓廠上線,台灣、韓國半導體人才被派遣至海外,使得國內的人才短缺不斷惡化。
《金融時報》還指出,這種看似週期性的人力短缺,還暴露出台灣、韓國社會勞動人口萎縮問題。台灣、韓國生育率皆處於全球最低水準,同時研究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預測,未來10年台灣與韓國的勞動人口會以每年1%的速度下滑。
雖然各家半導體公司祭出的高薪制度能夠暫時留住人才,但無法從根本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隨著AI改變全球經濟,歐洲、美國各地的半導體廠房陸續上線,如何保有越來越稀缺的寶貴人才並且持續成長,將是所有半導體公司都不得不面臨的難題。
資料來源:Financial Times、CNBC、美國之音
責任編輯:李先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