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Beacon於娛樂場域中的應用方式相當多元,不同於商場或運輸業鋪設Beacon通常是長期計畫,Beacon在娛樂產業的應用通常是短期行銷活動或大型展覽,例如演唱會、展覽、音樂節、電影節或棒球賽等。Beacon該怎麼跟娛樂產業結合,端看使用者如何發揮想像力。
(圖片來源:林衍億攝)
以藝術活動為例,目前美國許多著名音樂節已採用Beacon。例如為期4天的Bonnaroo音樂藝術節總共布建100個Beacon,記錄參與者的移動足跡。結果顯示有五分之一開啟Beacon服務的使用者願意接收與音樂節有關的推播訊息,這些使用者平均花費102分鐘與App互動,在4天內平均收到12.6個通知。但對主辦單位而言,最有價值的還是Beacon記錄到的「參與者足跡」,使用者在哪些攤位停留比較久?哪個攤位最多人光顧?哪些攤位被擠得水洩不通?這些數據將會是未來規劃音樂節議程時的重要參考資料。
而許多大型活動會遇到的入場報到問題,Beacon也能提供解方。例如KKBOX旗下的KKTIX售票網站開始在演唱會入口處放置Beacon,當歌迷接近查票處時 ,手機會跳出提醒,通知歌迷提早拿出票券以供查驗,加快入場速度。
體育賽事更是採用Beacon技術的先驅,美國大聯盟早在2013年便率先在28個棒球場內布建Beacon,2014年又宣布Beacon布建計畫再加碼,還預告2015年一定會放更多。為什麼Beacon對棒球賽事這麼重要?棒球場的人潮引導向來是一門學問,廣闊的場地也常讓球迷摸不著方向,於是能指引球迷快速到達座位和告知最近出口的服務,便成了棒球賽事夢寐以求的救星。
而引導球迷購買球隊周邊商品、場邊零食和加油道具的優惠券自然也少不了。例如當Beacon辨識出你可能是初次造訪該球場時,就會推送熱狗優惠券給你。此外,每個球隊都可以針對不同場賽事,調整要傳遞給球迷的訊息。
國內也看到了Beacon與體育賽事結合的潛力,中華職棒Lamigo球隊就與凱風卡瑪合作,於去年9月推出台灣首次使用Beacon技術的棒球賽事,讓球迷用手機和裝在人形立板背後與氣球裡的Beacon互動,提升球迷的看球樂趣和參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