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整年佈局,台灣的OTT戰局在2016年應該可以說是全員到齊了。
若依血統分類,台灣OTT競爭者主要可分為美國、中國、日韓和本土業者這四大類型,目前看來,誰能抓住越多使用者胃口,並提供更快、更多的影音內容,將成為最後決勝關鍵。
來自美國的Netflix和亞馬遜Prime Video雖然具有國際經驗和資金優勢,但是由於在地化程度尚嫌不深,對於台灣OTT市場的影響似乎還很有限,僅能抓住少數熱愛美劇的菁英族群。尤其去年底才在台灣推出的亞馬遜Prime Video,一個月過後,不僅服務尚未中文化,平台上也只有少量舊片提供繁體中文字幕,可見對亞馬遜來說,台灣只是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中「兼著做」的市場,現在還沒有打算認真經營。
相對來說,更接近台灣大多數使用者觀影口味的中國、日韓和本土業者在用戶規模表現上似乎相對突出,例如LINE TV目前已有近300萬用戶,LiTV近期則宣布下載量超過250萬次、每月不重複訪客達600萬人,此外,去年8月正式開台、積極推出日韓劇跟播的KKTV的App下載量也已經突破150萬。雖然訂閱制和免費制的不同,對於集客效果有明顯影響,但在韓劇、陸劇對台灣觀眾吸引力仍然強大的時刻,估計今年態勢不會有太大改變。
同時也值得注意的是,國內五大電信業者在OTT的布局看來也不再只是求一個「參與感」,而是開始有更積極的動作。比方亞太電信去年底整合愛奇藝、Netflix、CatchPlay On Demand和myVideo四大平台,推出BANDOTT影音服務;台灣之星則是和愛奇藝、LiTV合作;而中華電信和Netflix的策略聯盟也已經傳了超過一年;另外遠傳旗下friDay影音目前雖然還沒有策略聯盟消息傳出,但過去一年多的積極經營,付費用戶數已經上看30萬戶。
電信商本來就有龐大現金流和廣大用戶資源,在這場戰役上具有一定優勢,未來會如何和OTT業者合縱連橫、互利共生,讓人好奇。
美、中、日韓、本土OTT平台各有所長
業者名 | 內容特色 | 目前成績 | 商業模式 |
---|---|---|---|
Netflix | 原創影集、脫口秀、紀錄片、電影、動漫 | 總用戶數超過9,380萬,國際用戶占比接近五成,台灣用戶數不明。 | 訂閱制,月費有270元、330元、390元三種選擇。 |
亞馬遜Prime Video | 原創影集、電影、動漫 | 不明。但根據第三方機構去年中估計,美國會員人數超過6,000萬。 | 訂閱制,前半年每月2.99美元(約台幣95元),半年後每月5.99美元(約台幣192元)。 |
愛奇藝 | 以內容部數來看,戲劇佔20%,綜藝15.1%,電影57%,動漫7.33%,另有體育直播賽事。台灣戲劇占全戲劇約35%,韓劇約32%。 | 會員數不透露。月均瀏覽量突破9,520萬。加上農曆年期間,可望突破1億次。用戶平均使用時長為106.14分鐘。 | 有免費和訂閱兩種模式,資費有月費239元、季費657元、年費1,999元三種選擇。 |
LINE TV | 內容以戲劇為主,約佔六成。另外有動漫和綜藝節目,2016年新增韓國流行音樂歌唱節目《Music Bank》直播 | 在台灣有近300萬用戶。 | 免費,廣告為主要收入來源。 |
KKTV | 超過500部戲劇,內容總時數超過11,000小時。韓劇佔比40%、日劇佔比近30%、台陸劇約30% | App下載量超過150萬。 全體用戶平均每天看超過1集,付費用戶平均看2集。 | 訂閱制,月費149元。 |
CATCHPLAY ON DEMAND | 約2,500部電影及影集,共近5,000小時片庫。包含60%好萊塢電影、10%歐洲電影、15%亞洲電影、10%華語院線強檔及藝術片。院線電影上映後三個月即上架。 | 截稿前未回應 | 單片租借60或80元,或訂閱制,月費250元。 |
LiTV | 近100個國內外電視頻道和2萬5,000小時以上VOD隨選影片。戲劇約佔50%。 | 下載量超過250萬次、每月不重複訪客達600萬人、註冊會員數(含免費和付費)超過80萬。 | 訂閱制,VOD隨選影片餐月費150元、頻道餐月費240元、愛爾達歡樂餐180元 |
CHOCO TV | 台劇16%,韓劇21%,陸劇44%,其他劇19%。總戲劇量近300部,時數近7,000小時。 | 總下載量突破200萬。每周平均看劇時長近7小時,2016年成長4倍。 | 免費,廣告和商城為主要收入。 |
酷瞧 | 戲劇、娛樂、生活、音樂節目、動畫、遊戲、直播 | 用戶數不透露。18到24歲使用者占比超過半數。 | 免費,廣告為主要收入來源。另外也有經營藝人經紀和IP。 |
GagaOOLala | 主打酷兒影音,有長片、短片和紀錄片。目前影片數量為300部,每天會上架一部新片。美洲片佔16%,亞洲片佔38%,歐洲片佔46%。 | 瀏覽量125,800,會員數3,500人,用戶平均使用時長為10分23秒。 | 訂閱制,月費199元。 |
(資料來源:各業者提供。整理:顏理謙。)
OTT業者共同的痛:盜版
不過各家業者看似各據一方,其實多數的人都是在燒錢苦撐,因為在彼此競爭之外,市場上還有一個更大也更難纏的共同敵人,就是「盜版」。
其實台灣對抗盜版可以說是「經驗豐富」,以電影來說,好萊塢大片之所以常採同步上映,就是為了防止盜版損害。而當初Netflix進軍台灣前就表明,他們已經透過管道調查台北和高雄消費者喜歡在盜版網站上看哪些影集,藉此了解台灣民眾的觀影偏好。此外,CATCHPLAY法務經理溫佩芬也曾在公聽會上指出,她在四年內跑遍全台各地的地檢署,告過超過200間盜版商。
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能夠不花一毛錢就在網路上看到最新的影集、電影,當然是天大的好事。可是對於OTT業者來說,版權費因為激烈競爭愈拉愈高卻遲遲等不到相對應的收入進帳,勢必削弱業者購買新劇的力道。據了解,有業者因此不參與首輪競價;也有業者則是開始減少購買授權費高的內容,如韓劇,將重心轉往價格相對便宜的日劇。
此外,原創劇顯然已經是OTT業者長期發展必須投入的方向,但對於剛起步且資金實力也相更弱的台灣OTT玩家來說,想要發展自製內容恐怕也會因為盜版猖獗而變得更困難。
KKTV執行副總楊志光日前在NCC主辦的新媒體論壇中就指出,台灣平均每月有450萬人使用盜版網站和App,「如果這450萬人裡有100萬人願意付費,每個月會有一億台幣流回影視與音樂權利人,一年就是24億新台幣了。這24億台幣只要25%拿來製作台灣新的電視劇或網劇,就會有6億可以投資,每年在世界上可以創造30億版權營收。」他說:「盜版網站是生死存亡的議題!」
會中,他也直接點名楓林網、DramaQ和VSLOVETV三大盜版影音網站,指出光是楓林網每月預計廣告收入就高達新台幣900萬元。「這些網站賺這麼多錢,我們幹嘛這麼辛苦?」他苦笑。對此,LiTV董事長錢大衛也說:「對抗盜版是業者的心聲,我們大家都在做。OTT花非常多版權費用,假如這些錢都能夠分回內容商,我相信台灣影視製作會有更多提升。」
為此,業者去年起就呼籲政府建立對應窗口處理盜版問題,另外今年則計畫組成聯盟,結合業界力量請平台配合抵制盜版影音網站。只是「政策遊說」需要時間,要團結所有OTT平台組聯盟、商請搜尋平台幫忙等等工作,恐怕都不是短期內就可以看到成果,甚至也不一定會有結果。
打造獨家內容搶用戶
除了盜版的外部問題,OTT業者本身的經營方向似乎也愈來愈明朗:原創獨家內容是搶用戶眼球最有效的方法。
從國際上的例子可以看到,包括Netflix和亞馬遜都是由採購版權,逐步轉往自製內容這一條路,其中Netflix每季的財報和用戶增長表現,都可以看到和原創內容有緊密連動。此外不久前,《華爾街日報》也報導,蘋果正在考慮購買電視節目版權並打造原創電影,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就開始在Apple Music上提供內容。
反觀國內本土OTT平台,除了酷瞧、三立Vidol和民視四季線上影視的在地內容搶眼,其他平台多半還是主打韓劇、陸劇和日劇,就連最積極推出自製內容的CHOCO TV,台劇在平台上的占比也只有16%,低於韓劇的21%和陸劇的44%。
不過,內容製作經常需要投入高資本,並且要承擔高風險,相對於Netflix製播一齣自製劇可以一次在190個國家,超過9000萬用戶觀看,本土平台製播的內容收視群如果只面向台灣,在投資上勢必會比較保守。而且以Netflix或Amazon的資本實力,或許有能力承擔拍10部片,失敗9部;但對台灣平台來說,恐怕是每一部都輸不得。
但也由於大多數平台都是去年才開始推出服務,現在就檢視內容或許太過嚴苛。而目前已知CHOCO TV今年還會上架自製內容,過去曾推出自製網路劇的KKTV、LINE TV和酷瞧,未來動作也值得期待。另外,LiTV董事長錢大衛雖然曾明言不會考慮自己製作內容,但也表示願意在製作資金和平台上提供支援。
話說回來,最終必須思考的是,一部《瑯琊榜》或《太陽的後裔》固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觀眾上門,但長遠來看,發展出平台特色恐怕才是長期留住人潮的關鍵。否則當熱門韓劇或陸劇播畢,跟風而來的使用者,也很有可能會毫不留戀地離去。
經過第一年試水溫,這場眼球戰事才剛要開始。
2016台灣OTT大事記
月份 | 事件 |
---|---|
1月 | Netflix在台灣上線 酷瞧推出遊戲頻道 |
3月 | CATCHPLAY ON DEMAND上線 愛奇藝台灣站開站 Dailymotion在台發表繁體中文版 三立影音平台Vidol開始試營運酷瞧宣布推出選秀節目《天團星計畫》 |
6月 | Netflix竹科辦公室開張 CATCHPLAY ON DEMAND在印尼上線 |
8月 | CATCHPLAY ON DEMAND在新加坡上線 CHOCO TV上架第一部合製戲劇《我們是歐爸》 KKTV正式開台,並推出第一部自製戲劇《重新。沒來過》 |
10月 | 凱擘推出OTT服務 LiTV推出新資費方案 華視、酷瞧《橘子二十星光大道》獲得第51屆金鐘獎綜藝節目獎 |
11月 | 酷兒影音平台GagaOOLala上線 KKTV宣布App下載量破百萬 LINE TV上架網路劇《迷徒第二季CHLOE》 愛奇藝在台申請子公司遭駁回 |
12月 | Netflix開放離線觀看功能 CHOCO TV宣布四部自製、合製內容獲文化部補助 亞馬遜Prime Video登台 東極國際宣布整合中國八大視頻,預告2017年推出劇樂部App 中華電信董座交接,宣布「OTT+VOD」為發展目標 愛奇藝不服駁回處分,向行政院提出訴願 CATCHPLAY ON DEMAND宣布取得《新世紀福爾摩斯》第四季版權 亞太電信推出BANDOTT影音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