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台積電致敬!飛捷引聯發科人才、宣佈雙總經理,為什麼台灣龍頭企業開始夯多首長制?
向台積電致敬!飛捷引聯發科人才、宣佈雙總經理,為什麼台灣龍頭企業開始夯多首長制?
2020.01.10 | 策略

雙首長管理制度逐漸在科技圈受到重用,POS(端點收銀機)台灣龍頭飛捷科技2020年一開年就召開董事會,宣佈採用雙總經理制度,原任總座劉久超升任副董,負責集團調度整合,雙總座由製造中心資深副總卓君弘與行銷中心副總徐嘉宏接任。

延伸閱讀:AI將改變結帳方式!收銀機龍頭飛捷開發視覺辨識POS,事欣科奪KIOSK大單

這是第二家施行多首長制度的工業電腦業者,巧合的是,決定實施時機都在逆風時期。

2019科技部前瞻司-全國科學技術會議_研華執行董事何春盛
研華總經理何春盛交棒三位總經理共治,他轉執行董事負責集團事務
圖/ 蔡仁譯攝影

研華遭遇競爭,宣佈總經理三人共治

研華2017年宣佈三位共同總經理共治,原總座何春盛轉任執行董事,而三位新主管年紀都在50歲上下,三人分工共治集團業務,仍由董事長劉克振領軍。其實,當年研華營收仍表現不俗,只是外在挑戰已經顯現,2018年樺漢營收正式超越研華,成為「論營收」來說的新工業電腦霸主。

三人共治成為研華對抗環境挑戰跟組織轉型的策略之一,回顧2019年整體表現,研華年營收為543.29億元,年成長11.39%,創下自身歷史新高,儘管月營收還是樺漢領先,但股價一向是先行指標,2019年下旬開始,研華股價已經正式超越樺漢重拾股王王座。

研華也為年度表現總結:北美與新興市場地區成長最為突出,而大中華市場下半年受惠於基礎建設相關商機,全年恢復正成長;網路暨通訊事業群(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s Group, NCG)與應用電腦事業群(Applied Computing Group, ACG),受到產業驅動,加上購併ATJ日本分公司,達到雙位數營收成長。

嵌入式物聯網平台事業群(Embedded-IoT Group, EIoT)持續維持穩定成長,工業物聯網事業群(Industrial-IoT Group, IIoT)與智能服務事業群(Service-IoT Group,SIoT)全年營收則持平。

BEE49B97-CD86-4080-9FAF-DAB10A8E95E2.jpg
研華專注工業物聯網發展,2019年營收衝歷史新高。
圖/ 王郁倫攝影

飛捷面臨新智慧零售變革,引聯發科良才助轉型

飛捷2019年營運同樣遇逆風,在智慧零售需求轉變下,收現金這件事逐漸被各國電子支付政策替換,業者也必須轉型。飛捷2019年營收53.3億元,年衰退18.86%,創四年來新低,這次導入雙總經理制度能否力抗產業下行地心引力備受關注。

飛捷董事長林大成說,今年是飛捷成立第36年,目前集團子公司成員眾多,包含POS跟液晶電腦銷售商普達系統、英國POS系統整合商Box Technologies、開發物件辨識與視覺辨識系統的華捷智能和Mobile手持POS品牌商羅捷系統。

延伸閱讀:兩招迎戰超零售時代,飛捷董座林大成談POS業下一個10年

這次期望在產品布局、通路布局乃至於組織上進行變革改造,藉由成立戰略團隊,培養年輕人才,希望找到新智慧零售時代新契機。 對於雙總經理分工,林大成說,製造中心資深副總卓君弘任職於飛捷迄今已近十年,曾帶領生產團隊完成林口新廠規劃興建,建置生產e化系統,推動製造組織改善,未來也將新增公司內部營運管理任務。

林大成_飛捷董事長_2019_04_10_蔡仁譯攝-1.jpg-copy
飛捷科技的目標,是10年內將傳統硬體銷售業務比例降到3-4成。
圖/ 蔡仁譯攝影

行銷中心副總徐嘉宏是紐約大學電機工程碩士,原本是聯發科業務處處長,進入飛捷已四年,本來除負責歐美業務新通路拓展,並肩負投資新應用重任,因此他也擔任物件辨識系統開發的華捷智能總經理,未來除了除本來的工作,也被賦予「發展新智慧零售應用」拉高業績重任。

台積電創雙首長典範,台廠跟進效應不歇

當智慧零售走到無人商店,物件辨識結帳的時代,POS機業者也深感危機,飛捷2019年就宣布與加速器StarFab Accelerator合作成立「飛捷 x StarFab加速器」共同投資新創,預計2年內投資10家新創企業,其進行深度的合作。

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創行雙首長制度,為交棒鋪路,讓台積電完成完美傳承後,愈來愈多科技大廠將共同執行長納入接班考量,比方華碩、宏碁、聯發科、上銀科技,都陸續在近兩年宣佈採用此方案,而雙首長究竟是否是萬靈丹?

張忠謀大樓落成_2018_07_10_蔡仁譯攝-12.jpg
張忠謀交棒,由雙首長平行管理成為業界稱道的交棒模式。
圖/ 蔡仁譯攝

正如旺宏董事長吳敏求批:雙首長(co-ceo)根本不work(成功),企業的決定就是一個人做決定,成敗是一個人擔,敗了就下台!或許這些雙首長或三人共治不是成功保證,但產業變遷中,各企業領袖無不在追尋最能御風而上的接班人。

多首長制01
圖/ 數位時代製作
多首長制02
圖/ 數位時代製作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台積電 #研華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