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解決IPv4位址不足的IPv6在一兩年前對很多企業而言也許尚是遙遠的未來,但這樣的未來隨5G時代來臨,以及疫情的推波助瀾,已近在眼前。在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的協助之下,許多機關商號已透過IPv6的升級,踏入了新時代的大門。
早在多年前,IPv6網際協定就已成為網路專家討論的主題,但在IPv4仍為使用主流的年代中,多數人仍對系統的升級抱持觀望態度。但就在去年,以IPv6使用Google的流量佔比首度超過30%,而5G也正式商轉,在各國陸續發照開台的趨勢下,IPv4轉移至IPv6已呈現不可擋之銳勢,催促企業加快更新的腳步。
時間就是競爭優勢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董事長黃勝雄指出IPv6於1995年即被提出,希冀解決IPv4位置空間不足的問題,而亞太地區的IPv4早在2011年就已枯竭,他說:「唯一可能的解決方案就是盡快升級,也就是因為這樣,很多標準機構或網路註冊機關都急迫地督促電信業者、網路服務和內容提供者盡快升級到IPv6。」他解釋過去網路標準對IPv4或IPv6查詢並沒有明確的優先順序,但在4 G時代,IPv6已變成電信業者互聯的條件,到了5 G時代,所有的設備都以IPv6作為預設的啟動要件,需求已越來越明確。
在這樣的趨勢之下,對高度仰賴網路的電子商務、網路內容或OTT串流媒體服務提供者來說,升級不僅是當務之急,也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之一,「在部署端,你有等同無限量的位址,不用再擔心位址分配的問題;在使用者的部分,只要是前幾大的瀏覽器,一般在IPv6有比較高的優先順序。如果你的服務採取的是IPv6,你在解析速度上可能就比IPv4競爭對手少了300millisecond的延遲解析時間,而延遲解析時間的競爭優勢,就是傳輸速度的優勢。」黃勝雄如是說。
即將突破百分之五十的臨界點
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的數據顯示,今年台灣IPv6的使用者已有大幅成長,七月份IPv6的使用者比例已達48%,「服務供應端不管是Google也好、Facebook或是YouTube都好,這些前幾大的內容平台業者,全部都是以IPv6作為預設。除非IPv6無法接取,才切換到IPv4。」他分析在冠狀病毒的影響之下,許多傳統企業都亟思轉型,「大家透過網路平台訂購食品、進行會議、教學,在疫情的影響下,所有的企業都變成與網路直接或間接相關的企業。」
IPv4的枯竭狀態對一般企業雖無立即的衝擊性,但在這一波疫情的推波助瀾下,也很快會面臨升級的問題。目前的電信業者在IPv4和IPv6並存的過渡期,雖願吸收雙網路維運成本,但維持兩套不同的網路,仍是一項成本。以目前台灣IPv6的使用率即將突破50 %而成為主流的現況下,他分析電信業者勢必會在不遠的未來,將維持兩套系統的成本轉嫁給不願意移轉的業者或客戶。
「現在切換的動機越來越迫切,跟我們接觸的業者,基本上是以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進行規劃,就可以循序漸進的移轉到IPv6協定。」黃勝雄表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提供教育訓練素材和大量的案例可提供參考,包括例如中華郵政、合作金庫、台灣土地銀行、統一超商、愛上新鮮、美而快等在內的機關行號,網站都已完成IPv6的升級。
分批升級降低衝擊
在科技條件的支援之下,兩種系統並存面臨的問題已大幅降低,「萬一這個地方的協定有問題,怎麼切換到另一個協定?IPv4和IPv6的技術一直在處理這個部分。過去若網址無法解析IPv6就是斷線,現在是當無法解析IPv6再切換到IPv4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延遲,但不會如早期造成完全斷線的狀況。」他強調這樣的問題,只要做好前期的規劃、分批升級,加上適當的服務配套措施,可以將衝擊降到很低。
對於尚在觀望的網路企業,黃勝雄提出了實際的勸告:「很多人誤會網路支援雙協定所以可能IPv4和IPv6會各取得50% 的解析結果,在IETF網路技術標準的設計方面,過去兩個協定是在同一個起跑點,哪個協定優先取得查詢回應,就以該協定建立連線 (RFC6555),但現在則是以IPv6優先查詢,失敗後再切換到IPv4(RFC8305)。這樣的服務差異化設計架構,即使全球網路都支援IPv4/IPv6雙協定,有超過99% 的機率會獲得IPv6解析結果,只有1%不到是IPv4。很多網路企業誤以為因為Internet 支援雙協定所以永遠不用轉換,但那是錯誤的認知,因為拒絕升級的業者最終會成為1%的少數族群。」IPv6時代已在眼前,固守著舊制將不符時宜,提早升級,就是取得先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