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雖是近年才被炒熱的話題,但台灣早已跟上世界腳步,逐年上升的使用率,已和歐美各國並列前十大名單之中,在這場搶先佈局的網路競賽中,NCC與TWNIC也沒有缺席,針對各種需求,為產業界推動良好的連網環境。
就在眾人熱論IPv6使用率成長的趨勢之際,日前,負責亞洲區網路位址註冊的 APNIC 宣布發現5,000 萬個未用的 IPv4 位址,讓IPv4升級至IPv6的急迫性似是減緩。對此,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射頻與資源管理處處長陳春木表示,就以往申請IP就能獲得配發的標準而言,IPv4在2011年就已面臨耗盡危機,而歐洲IP網路資源協調中心(RIPE NCC)更在去年宣布IPv4已用盡,現今釋出的5,000 萬個位址只能暫救燃眉之火,及早將系統升級至IPv4/IPv6仍是當務之急。
台灣已走在世界前端
「IPv6在歐洲發展比較早,但是亞洲發展相當快,尤其是台灣,以2020年7月數據來看,全球IPv6使用者比例排名前20的國家中歐洲就有九個,台灣的IPv6使用者比例則是第八名,使用的狀況可說是急起直追。」陳春木表示NCC和TWNIC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從2017年起即致力於了解伺服器端、通路端和終端裝置的IPv6支援現況,就目前國際的硬體設備條件而言,無論是網路晶片或作業系統全都支援IPv4/IPv6雙軌,國際網際網路標準組織如IETF和W3C也都已將IPv6作為新的網路環境標準協定。而Google、Facebook、Verizon也積極投入IPv6的部署,Facebook甚至想逐步關掉IPv4,讓維護變得更簡單,在此國際趨勢下,轉換勢在必行。
目前台灣IPv6的使用者連網比例已近48%,國內IASP如HINET、行動網路業者如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和亞太也都已全面支援IPv4/IPv6雙軌,而國內的CPE市場,2019年排名前20大的商品中,已有15個型號支援IPv6,使用環境已達成熟階段。
5G時代中不可或缺的IP系統
在5G時代中,IPv6的需求速度又將加快,「5G的特性是大連結,核心設計就是讓所有設備可以連結、快速處理,大連結標準年底應該會出來,當它被實現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要連起來使用,對IP的需求更大。」他舉例智慧工廠、智慧醫療、智慧農業以及智慧交通都需要的遠端控管,都得仰賴5G低延遲和大連結的特性,方能順暢運作,他說:「5G的特性發揮出來以後,我預估沒有IPv6很難應付那麼大量的終端設備。IPv6很好的一點是,它不需要透過現在IPv4所用的NAT轉換方式。一般的單位,內部用的通常是私有IP位址,若用IPv6,這些設備可自行選擇使用標準IP位址或私有IP位址與外面設備互連,增加了使用者網路的規畫彈性。」
面對IPv6升級的需求,陳春木也強調企業應有妥善規劃,建議以(1)進行網路盤點 (2)專業訓練 (3)確認上游供應商支援狀況 (4)檢討安全性原則 (5)確認對外接取方案 (6)從公司網路進行小型試驗 等六大步驟依序進行,以確保轉換結果無虞,「有些企業會仰賴外部的整合公司進行升級,但公司內部若沒有人懂這些基本概念,進行導入就蠻有風險,公司內部最好也同步培訓技術人員,作為內外溝通的橋樑。」
為網路打造安全環境
針對IPv6人員訓練的需求,陳春木指出目前在TWNIC都有相當豐厚的資源,可以替公司進行相關訓練,而IPv6的安全性也是目前NCC著力的重點,他說:「有關台灣要升級IPv6這件事,安全問題更顯重要,TWNIC也推動國內業者在網路層通信協定採用符合資安要求的DNSSEC和RPKI,而RPKI已經得到APNIC的認證,確保IP資源授權過程的安全防護。」除此之外,去年NCC也委託TWNIC,完成「IPv6企業用戶資通安全防護技術手冊」供企業參考。透過NCC和TWNIC的共同努力,企業將能順利接軌,迎向符合潮流的網路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