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Podcast下廣告,什麼都好賣?5,000字讀懂耳機裡的「變現術」!

Podcast大爆發,商業模式究竟是什麼?頻頻讓聽眾「蝦挺買」的現象是真是假?Podcast廣告真的能擊敗YT、臉書、IG,成為下一個主流嗎?

或許你的同溫層也有點厚,身邊的人總有固定收聽的一兩檔Podcast節目,每每聊起《股癌》、《百靈果NEWS》、《台灣通勤第一品牌》昨天講了什麼,就好像茶餘飯後跟同事聊天時,聽到什麼八卦般地自然。

Podcast到底何時變得如此日常?

台灣Podcast在這一年開始「野蠻生長」,節目數正以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速度增加,以台灣本土Podcast業者SoundOn的播放器數據來看,去年9月架上只有30檔節目,如今節目數已超過3,600檔,不管你想得到、想不到的「播客」都開始進場。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和副秘書長林飛帆開了節目《請對準你的麥克風》,大聊各種政治議題;歌手9m88在新節目《9m8lah8lah》當起主持人,和各路創作者來一場深度對談;台新銀行更是突發奇想,乾脆推出專屬卡友的「廣告節目」《台新卡友報報》⋯⋯。

和YouTube當年走過的路一樣,當Podcast內容愈豐富、主題種類愈多,聽眾池也跟著長大,產生足夠流量,成為廣告主躍躍欲試的廣告投放平台。

在SoundOn發表的《2020年台灣Podcast產業調查報告》中,《數位時代》發現一項有趣的統計:有86%的聽眾支持Podcast透過「廣告置入」的方式獲利,更有14.85%的聽眾買過Podcast節目中的廣告商品!

「這一個數字很高,等於你的節目如果被播了10萬次,就有1萬個人去買裡面推薦的東西。這不得了!如果賣的是演唱會的門票,早就售罄了。」cacafly聖洋科技網紅發案中心副總經理林音表示。

Podcast 商業模式 廣告
圖/ 數位時代製作

《數位時代》採訪了台灣前三大Podcaster、首波找上Podcaster合作的品牌主以及台灣Podcast平台業者、網紅代操公司,從一次次「實作」探討Podcast的商業模式。這股讓聽眾「蝦挺買」的現象是真是假?Podcast又真的能擊敗YouTube、Facebook、Instagram等平台,成為下一個主流嗎?

在美國,平均每一檔Podcast節目會出現2.8個廣告

「和Uber Eats一樣,Podcast也需要『供需平衡』,要有那麼多節目,就得有足夠的觀眾支持。」

林音分析,Podcast在台灣有兩大爆紅原因。 首先是「時機」 ,當歐美流行一項新的網路服務和應用後,大約過兩年會在台灣熱絡,這像是個「時間定律」; 再者,是YouTube黃標影響廣告收入與Facebook的演算法變化 ,當創作者選擇移往環境相對自由的平台發展,無疑也把Podcast的雪球滾大了。

以呱吉為例,過去在YouTube頻道開直播時,會同步把音檔上傳到Podcast,如今他也開始錄製Podcast專屬的新單元「呱吉Podcast」,截至目前已經上架8集,甚至一度擠進Apple Podcast的前三名。

雖然目前沒有權威數據可以統計台灣Podcast聽眾有多少,但或許可參考總在Apple Podcast上排行第一的《股癌》節目下載數。主持人謝孟恭透露,若以SoundOn後台統計IAB(美國互動廣告協會)認證國際標準數據來看,《股癌》在7月底至9月底,平均不重複下載次數約在15萬上下。

Podcast 商業模式 廣告
圖/ 數位時代製作

「早在2008年之前,美國Podcast就已經存在聽眾群,只是慢慢到這一兩年才變成美國的主流媒體之一。」SoundOn創辦人暨執行長顧立楷認為,台灣正快速地趕上美國的腳步,在商業環境上無疑也是如此。

美國廣播電視公司Westwood One日前聯手Podcast廣告行銷公司Magellan AI,分析了當地400個Podcast節目中出現的廣告數據,在2020年第二季平均每檔Podcast節目中會出現2.8個廣告,統計雖比去年同期的3.2個廣告略有下滑,但因為Podcast節目總數增加了,因此「廣告客戶數」和「總廣告數」,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

Magellan-AI-by-quarter-podcats-ads.jpg
圖/ Westwood One

再回歸到台灣市場,林音以自家網紅發案中心代操Podcast廣告的案子舉例,從3~4月起,平均每周都有兩三組客戶來詢問,這數量已經快追上找KOL合作最為活躍的美妝品牌,截至目前,林音已經代操過約十個廣告主的Podcast合作案。

誰是廣告大戶?「瞎子摸象」改變Podcast商業運作模式

然而,任何的行銷訴求都離不開兩大目的——「品牌宣傳/聲量」和「轉換/導購率」,到底誰才是這些躍躍欲試的廣告客戶?

在美國,過去大多數找Podcaster做廣告的品牌幾乎是新創公司,主要是為了推廣產品,但近兩年不少大型品牌也開始「下海」,像是可口可樂、麥當勞,這些大品牌則是以品牌宣傳為主。Westwood One也指出,美國前兩大汽車保險公司State Farm和GEICO,以及科技大廠IBM,都是在2020年投放廣告量名列前10的常客。

回到台灣市場,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例子,無非就是台灣新創寢具品牌眠豆腐,在4月時找上《股癌》置入產品,這一合作,也開啟了台灣Podcast的商業廣告之路。

自此之後,吃的、喝的、烈酒、保養品、成人用品、遊戲App、線上服務、外送平台、健身器材⋯⋯各式各樣的品牌都找上Podcaster合作,甚至連一個戒指售價3萬元起跳的日本半訂製婚戒品牌「銀座白石」也投入行銷資源。

Podcast 商業模式 廣告
圖/ 數位時代製作

「第一批廣告主一定自己就是聽眾,或是對Podcast比較有sense的老闆,會覺得節目很吸引自己,一定也可以吸引到其他人。」顧立楷分析。

《數位時代》採訪發現,目前大多數廠商仍處於嘗試階段,覺得熱門、想搭上趨勢測試看看。但這些廣告主無疑都是對行銷很開放的人,要嘛是新創公司,要嘛是較為活潑的企業。

「第一批進場的廠商結果通常較好,廣告費便宜、聽眾也感覺新鮮,之後投入的廠商愈來愈多,成效可能沒這麼好。因為如果一集節目裡講了兩個廣告都是關於內衣,即便是一個反差很大的主持人來講,聽眾也會麻痺。」林音分析。

隨著媒體大肆報導,台灣Podcast也已經進入到下一個階段,對Podcast一知半解的廣告主也開始有所動作,但正因為對Podcast不熟悉,許多廠商認為Podcast應該和YouTube一樣,有許多明確可視的數據可以回饋,像是觸及率、觀看數、按讚數⋯⋯等等,不知道這卻是平台分散的Podcast最缺乏的東西。

除此之外,台灣Podcast廣告市場如今在剛起飛之際,還面臨著一個問題: 品牌預算幾乎都集中在前10名的節目,之後的節目很難被廣告主看見

Apple Podcast.jpg
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Cloud、SoundOn、Firstory、KKBOX⋯⋯由於播放器眾多,難有統一標準來評定節目熱度。業界目前一致以Apple Podcast的排行榜來作為現階段的標準。
圖/ Apple Podcast

如今多數廣告主要下Podcast廣告更像「瞎子摸象」,他們開始透過廣告代理商、第三方整合行銷公司代為操作,甚至SoundOn也開始一人分飾多角,做起「媒婆」的生意,幫忙媒合廣告主和Podcaster,省掉廣告主篩選節目麻煩的過程。

《股癌》節目主持人謝孟恭也透露,目前找上門的合作案,廣告主直接聯絡和透過廣告代理商的比例已達5:5,Podcast商業模式新生態已開始建立。

Podcast 商業模式 廣告 一張圖看懂
圖/ 數位時代製作

台灣廣告主最愛「片頭」置入,成Podcast最貴廣告版位

KKBOX音樂事業群總經理黃嘉宏認為,「跟YouTube走過的歷程一樣,現在台灣還在很早期的嘗試階段,但很快大家就會玩出一個廣告業配的方法。」

以目前的Podcast「廣告形式」來看,大致可區分為幾種類型:

  • 節目主持人口播廣告
  • 節目冠名
  • 圍繞品牌或產品而展開的節目內容
  • 廠商製作的制式廣告

根據《2020年台灣Podcast產業調查報告》統計,上述前三種形式依次為台灣聽眾偏好的廣告型態的TOP 3,其中有近9成(87.3%)的聽眾可以接受「口播稿」,就是廣告主提供一段講稿供Podcaster念,而這也是《股癌》在節目中唯一可選擇的廣告形式。

然而,再看看目前Podcast的「廣告版位」,可分為「片頭」、「片中」和「片尾」。以國外來說,廣告主偏好在片中置入,原因是無法預期廣告出現的時間,聽眾比較不會跳過;反觀台灣,廣告主則比較想在「片頭」置入,《百靈果NEWS》就曾經在節目中分享,台灣的廣告主更喜歡一開場就聽到自己的名字被講出來。

這也造就目前Podcast節目的廣告費用,片頭廣告的價格往往比片中及片尾更高,在部分Podcast節目的廣告報價中,可能會貴上整整一倍。

「對我來說,口播稿跟內容分開的叫『廣告』,專門為產品做一集內容的才叫『業配』。」謝孟恭表示,他堅持只做口播,當廣告和節目內容明顯做區隔時,即使每一集都有廣告,也不至於讓觀眾感到反感;在片頭的口播稿時長大約一分半,聽眾也習慣了,真的不想聽跳過就好。

至於如何呈現?就看Podcaster們各自發揮魅力和創意。

以TOP 3的Podcast節目來說,股癌雖然只做「口播稿」,卻透過一貫直率的方式埋了許多梗,引起聽眾興趣。像是把面膜比喻成投資風險低的金融產品ETF,又或者是在廣告零酒精啤酒時,說出「像我們常常看盤的不適合喝醉,真的想喝,那就喝零酒精啤酒」這類的口播內容。

至於《百靈果NEWS》呈現方式比較多元,有口播的形式,也有創意腳本融入節目內容的形式;《台灣通勤第一品牌》則是習慣過聊天的方式包裝各類產品。

「一個Podcast廣告的成功不在於內容形式,在於這一個Podcaster是不是有自己的風格?當聽眾認定Podcaster,就會產生一種親切感、相信這個人,不管是念稿或用其他方式呈現,我都有可能會去買,我都敢去用用看。」

黃嘉宏認為,這就如同「館長效應」,館長在自家電商平台中產品什麼都有賣,衛生紙、麵條、冰淇淋⋯⋯看似與他的人設毫不相干,卻往往能賣爆,因為讓館粉買單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館長這一個人。

Podcast廣告正處「蜜月期」,費用急速漲3倍!

美國知名Podcaster喬·羅根(Joe Rogan)經營Podcast有10年之久,旗下的Podcast節目《Joe Rogan experience》累積下載次數已達1.9億,外媒《富比士》報導,他在2019年的收入已經高達3,000萬美元。

台灣當紅Podcast節目中,《百靈果NEWS》主持人凱莉和Ken曾透露,節目單月廣告收入已破百萬;《股癌》謝孟恭則表示,如今在Podcast賺到的錢,比做股市投資的回報還要多。

這無疑說明了一件事:隨著Podcast池子變大,頭部Podcaster的廣告費用也跟著水漲船高。 在台灣,Podcast風行才短短半年時間,根據《數位時代》了解,部分Podcaster的廣告報價漲了近三倍,較為炙手可熱的節目,平均廣告費用為10~30萬元不等,而這一價格,相當於找一位粉絲數為50萬上下的中型網紅,開一場直播。

「現在正是『蜜月期』,當Podcaster檔期全都排滿,在供不應求的狀況下,價格就會一直往上漲,漲到大家覺得太貴了,或是在客戶間口碑評價並沒有那麼划算,價格就會往下掉,這是市場平衡機制,YouTuber當年剛開始做業配時,也是這樣的規律。」林音分析。

林音 車庫一姊.jpg
cacafly聖洋科技網紅發案中心副總經理林音觀察,Podcast現在正處「野蠻生長期」,廣告市場的定價規律,和當年發展中的YouTube相似。
圖/ 蔡仁譯/攝影

但換句話說,當頭部Podcaster的廣告費用高到一定的價碼,後面的Podcaster才更有可能分得到原先無法觸及的廣告市場。

只要你找對人,YouTuber的廣告效益肯定還是比Podcaster大,不能因為現在看podcast很紅,就覺得他廣告效果一定超強,但如果你追求高成效,Podcast還不是一個最好的地方。 」在Podcast上已經和10個節目合作廣告、經驗老道的眠豆腐創辦人張育豪坦言。

但如今在Podcast下廣告,優缺點是什麼?

一來,鑑於主持人的個人魅力,聽眾的「信仰度」高,很容易「蝦挺買」;再者,不用一邊看畫面一邊聽,聽眾反倒很專注,不容易被打斷,更能完整吞下廣告內容;其三,相較在YouTube和Facebook上做廣告,中小型Podcast節目容易配合,以現階段來說價格不會那麼貴,CP值更高。

但論及缺點,除了最為人詬病的「成效檢視」不精準,只能靠折扣碼來追蹤,計算方式有斷層外,另一點則是「留存性不高、搜尋不到」。

「我不建議品牌聲量基本功都還沒做的品牌,現在就下Podcast廣告,因為大多數創作者只能把廣告連結置入在播放器的文字說明中,用Google完全搜尋不到,沒辦法發揮長尾效應。」林音指出。

即便SoundOn《2020年台灣Podcast產業調查報告》顯示,14.85%的聽眾買過Podcast節目中的廣告商品,但市場預估,日後這比率會逐漸降低,因為早期的聽眾都是支持度很高的「鐵粉」,當聽眾池子愈大,鐵粉也就愈稀疏。

像YouTube一樣「隨機置入」聲音廣告,未來Podcast商業模式還有哪些?

雖然Podcast節目主持人親自在節目中透過聲音「廣告」和「業配」,是台灣目前唯一的商業模式,但縱觀國外,已經延伸出「付費訂閱」和「廣告動態插入」等新形式。

Podcaster們會額外開發「VIP專屬節目」,當聽眾付費後會另外給予連結供他們聆聽,有點像YouTube的「超級會員」;至於「廣告動態插入」,則像播放YouTube影片時,時不時會跳出短則3秒、長則15秒的廣告,YouTuber可以則獲得對應的廣告分潤收益,放到Podcast節目上,置入的則是廣告主先預錄好的「聲音廣告」,就像廣播節目的廣告一樣,而台灣業者KKBOX正著手將這樣一套模式搬到自家App上。

值得注意的是,Westwood One明確指出,由於電視廣告平均在節目中的播放頻率為23%~27%,Podcast廣告則僅占節目內容的5%, 儘管節目長度變長,但廣告的比例卻沒有增加,加上廣告占總體內容的比例也還很低,因此Podcast廣告還沒有真正成熟地商業化。

「美國預計明年Podcast廣告產值約達10億美元,在台灣聽起來很大,但是實際在美國的市場來說還很小、偏低。」顧立楷觀察,在海外市場,Podcast廣告並沒有「取代」廣告主原先下在YouTube、Facebook、Instagram的廣告⋯⋯而是在一間公司的行銷大餅中,Podcast開始成為固定的一環。可以說,Podcast確實已經成為一個趨勢,只是尚未成熟,也還沒有「大規模」地發生。

綜觀未來,只靠「聽覺」,當你的雙手和眼睛全都被解放,或許未來在Podcast上將出現別與以往、前所未見的廣告形式。

黃嘉宏大膽假設,說不定未來在聽某一檔節目時,主持人會叫聽眾立馬去查詢某一個內容,不查就不繼續講,當聽眾乖乖照做時,才發查的是一個廣告互動網頁,才會意識到「啊!原來我們正在被業配」。

或許未來的廣告成效,看的不再是ROAS(廣告投資報酬率)、CPM(每去千次曝光程本)、CPC(每次點擊成本)⋯⋯Podcast說不定正在為未來的廣告,帶來一個全新的定義方式。

責任編輯:林美欣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