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20美國總統大選】川普、拜登企業政策大比拚,無論誰當選都是科技巨頭災難開始?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已經進入最後倒數時刻,川普與拜登的企業政策,將如何撼動企業界與科技巨頭?

更新:稅率、能源政策

美國總統大選已經進入最終倒數時刻,即將於美國時間11月3日登場,共和黨候選人為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爭取連任,民主黨候選人則為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

科技巨頭們的政治傾向可說顯而易見,根據響應性政治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資料,網路企業高達98%的政治獻金都捐給了民主黨的競選活動或外圍團體。

這也不免讓人好奇,以「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為口號的川普,以及喊出「重建美好(Build Back Better)」的拜登,兩人截然不同的價值觀與大異其趣的政策,又會如何從不同面向撼動企業界?或者影響未來的科技界走向?

川普 拜登
稅率 延續2017年減稅措施,將企業所得稅從35%調降為21%,並計畫刪除12%的工資稅 主張增加稅賦,計畫將企業所得稅從21%提昇至28%,課徵額外10%離岸稅,設定最低15%的企業稅額
國際經貿立場 維持美國優先立場,支持懲罰性關稅,對國際貿易組織不信任 否定懲罰性關稅,將聯合盟國一同對中國施壓,支持重返國際貿易組織
能源及氣候議題 支持傳統石化產業,相信擁抱綠能將減損美國競爭力,導致美國民眾失去工作 重新加入巴黎協定,投入2兆美元應對氣候議題,解除電動車補貼限制,鋪設50萬座充電站
移工議題 提高移工進入美國門檻,拒絕引入低成本勞力傷害美國人民工作權益 撤回川普的移工限制,保障高科技人才獲得簽證,放寬國別簽證人數限制
科技巨頭監管 支持對反壟斷審查,刪除使網路平台言論豁免的第230條 支持對反壟斷審查,刪除使網路平台言論豁免的第230條,民主黨支持拆分科技巨頭

1.稅率

川普與拜登雙方對稅率的看法截然不同。川普希望能延續2017年提出的減稅政策,在第一個任期內,他已將企業所得稅從35%調降至21%,並希望能停徵12%的工資稅(Payroll Tax,對雇主從勞工薪水中徵收,用於醫療及社會福利)。雖然對企業抱持一貫的減稅態度,今年卻曾試圖刪除電動車的稅賦減免,但最後並沒有通過。

美國大選shutterstock_1839211207拷貝.jpg
美國總統大選已邁入倒數時刻,川普與拜登各個面向的政策,又會如何影響企業界及科技巨頭?
圖/ Shutterstock

相對地,拜登則反對川普的減稅措施,計畫重新將企業所得稅從21%提昇至28%,還打算針對將業務轉移至海外的美國企業,課徵額外10%的離岸稅,使總稅率達到30.8%。對於淨收入超過1億美元,但沒有繳納企業稅的公司,設定最低15%的稅額;另外,企業的海外無形資產所得稅也將從10.5%倍增至21%。

群益投信估計,拜登將企業稅從21%提昇至28%,將導致2021年美國企業的獲利下降10%。再考慮到個人稅的部份,整體來說外界預估拜登的稅收政策將為美國國庫創造3.2兆美元的收入。

2.國際經貿立場

由於「美國優先」的主張,美國抱有高額貿易逆差的國家,川普政府皆抱持強硬的態度。一如過去兩年間打響的中美貿易戰,川普對諸多中國產品課徵了懲罰性關稅。在參與國際貿易組織方面,川普認可有北美自由貿易協議2.0之稱的美國 - 墨西哥 - 加拿大協議,但對2017年退出的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定(TPP,如今稱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縮寫為CPTPP)則仍持否定態度。

且川普的作法究竟能否扭轉貿易逆差也有待商榷,今年8月,美國貿易逆差達到671億美元,創下14年來的新高點。

中美貿易戰
儘管美國與中國間的貿易戰持續超過一年,期間祭出多項關稅制裁,卻沒能顯著改變貿易態勢。
圖/ shutterstock

而拜登則強調與盟國的關係,支持重返CPTPP等國際貿易組織,但指出其中一部分的內容需要再次商討,且較不支持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曾厲聲批評川普的作法,承諾上任後會對這些關稅重新進行評估。

川普對歐盟、加拿大祭出的關稅,被批評將使與盟國間的關係惡化,拜登表示不會重蹈川普的覆轍。事實上,川普前幾天才正式取消對加拿大鋁材關稅。針對中美之間的貿易齟齬,拜登設想的作法是夥同盟國與中國展開協商,以更強大的力量使中國就範,並解決中國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的問題。

拜登的作法理所當然較受企業界支持,中國早已成為美國企業的製造重鎮,懲罰性關稅已殃及不少美國公司,過去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就曾擔憂iPhone將被課予重稅,曾在一次與川普共進晚餐的契機上,解釋關稅會如何影響蘋果競爭力,使三星漁翁得利。

3.能源與氣候議題

川普與拜登在能源、氣候等議題上仍然態度迥異。川普支持傳統的石化產業,認為擁抱綠能的過程會減損國家的競爭力、導致美國人民失去工作,更曾經直言氣候變遷「是假的」更曾因試圖刪減電動車的稅賦減免而受到外界質疑。

不過群益投信認為,新能源、電動車已是大勢所趨,儘管川普反對綠能、支持石化產業仍無法抵擋這股趨勢。短期內或許會對綠能產業造成壓力,但長期而言前景依舊可期。事實上,在與拜登的辯論會上,川普就已改口聲稱支持電動車的發展。

拜登在能源議題上則多所著墨,計畫將帶領美國重新加入川普於2019年11月退出的巴黎協定,並計畫投入2兆美元於減少對石化燃料依賴等氣候變遷應對上,目標2035年全面採用綠能、2050年讓美國成為淨碳排放為零的國家。

研究公司CFRA Research分析師加雷特.尼爾森(Garrett Nelson)表示,拜登政策下的能源政策可能對特斯拉非常有利。現行美國政府僅補助每個廠牌20萬輛電動車的額度,此規範被批評為「懲罰業界領導者」,特斯拉及通用汽車就已達到上限無法獲得7,500美元的購車補貼,拜登打算去除該限制。

Tesla
分析師認為,拜登的能源政策下,特斯拉將成為獲益最多的企業。
圖/ shutterstock

另外,他還打算在2030年前建設50萬座充電站,並且政府採購的汽車將全面改為電動車──美國政府一年採購的車輛多達300萬部。分析師認為,拜登的努力將讓電動車在汽車總體的銷售占比,從目前的2%提昇至25%。

4.移工政策

川普對美國寬鬆的移工政策抱持否定的態度,認為這些境外勞工剝奪了美國人的工作權利。根據美國公共廣播電視的資料,川普執政期間以科技、工程人才為主的H-1B簽證拒絕率便不斷攀升。

今年6月,川普更以疫情為由計畫暫停多項移工簽證的發放,聲稱必須將工作保留給美國人民,引來企業大舉反彈。雖然後續這項政策被法官裁定無效,10月更宣佈新的H-1B簽證計畫,大大限縮企業引進人才的空間。

Twitter H1b
推特認為H-1B簽證不僅是美國經濟命脈,更是企業甚至國家維繫多元性的關鍵。
圖/ Twitter

川普新計畫的H-1B簽證規範中,提高了移工薪資的門檻,將百分等級從17%提昇至45%,意即薪資必須超過45%從業人員才符合資格,且對學歷與工作的相關性要求更高,預計2021年初生效。

這項新政策受到科技界強烈反彈,因為高達4分之3的H-1B簽證都用於矽谷。以蘋果、Google、亞馬遜、微軟為首的46間企業,已向法院遞交了闡釋新規爭議的法院之友(amicus brief,第三方提供法院案件相關資訊的法律文書)文件。

推特公共政策部門表示,H-1B不只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還可促使企業、甚至國家維持多元性,他們會持續支持這項移民簽證的存在。

拜登則宣稱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揚言一旦當選他就會撤銷川普對H-1B等移工簽證施加的限制,並保證遠赴美國讀書的高科技人才不受簽證上限影響,同時還將破除舊規對各國移民的限制,此舉將大大放寬印度人才來美的速度。

5.科技巨頭監管

針對科技巨頭的監管,倒是川普與拜登兩人少數有志一同的議題。川普職掌期間,美國政府已對科技巨頭進行多次反壟斷調查,7月底蘋果、亞馬遜、Google及亞馬遜執行長才齊聚一堂,出席聽證會接受美國國會質詢。

拜登發言人麥特.希爾(Matt Hill)曾表示,「拜登一向說最大的罪惡就是濫用權力。科技巨頭及其高管不只濫用權力,還誤導美國民眾、傷害民主制度、逃避應擔負的責任,拜登總統會結束這一切。」

廣告禁用_trump_shutterstock_390130231
雖然川普與拜登在各個議題上針鋒相對,但談到監管科技巨頭時,兩人的態度卻有志一同。
圖/ shutterstock

不過,民主黨對科技巨頭的態度又更為強烈,10月初一份由民主黨議員領導製作的調查報告中,除指控科技巨頭壟斷之餘,更主張科技巨頭應將業務拆分,禁止在相近業務中經營大型平台,如Google擁有YouTube、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等。這樣激進的作法則受到共和黨反對。

另外,儘管出發點不同,川普與拜登也一致認同,網路巨頭的免死金牌「通訊規範法第230條」需要做出修正,甚至是取消。川普相信,網路平台打壓了共和黨及其支持者的聲音;拜登則認為,此規範讓科技巨頭得以推諉塞責,不對平台上的言論擔任責任。

《華爾街日報》指出,無論究竟究竟鹿死誰手,川普還是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對科技巨頭的監管都只會愈加嚴厲,限制Google、蘋果、Facebook等科技巨擘的市場權力,已經成為兩黨共同的目標。

責任編輯:蕭閔云

資料來源:MarketWatchInvestopediaDice Insights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