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投10億美元促「3D」升級!麥當勞拱門加速計畫,如何打敗速食業不景氣?
年投10億美元促「3D」升級!麥當勞拱門加速計畫,如何打敗速食業不景氣?

麥當勞,全球擁有近4萬間餐廳的連鎖速食之王。但,這間擅長經營實體店面的餐飲巨頭,卻在疫情期間靠著「數位管道」創造出全系統銷售(systemwide sales,涵蓋直營與加盟店整體銷售)100億美元的好成績。他們如何辦到的?

2017年,麥當勞前執行長史蒂夫.伊斯特布魯克(Steve Easterbrook)任內宣布「速度增長計畫」──以科技為基礎的餐飲體驗升級。期間強化了外送、App、自助服務機(Kiosk)服務,還以超過3億美元併購以色列新創公司Dynamic Yield,目標以AI打造一套個人化推薦引擎。

3年後回頭來看,科技幫助麥當勞成功在疫情期間止血,也是他們快速恢復業績的主因之一。他們設定了2022年再次迎向營業高峰的願景,科技,又將在其中扮演多少角色?

突如其來的線上直播會議

「今天起,我們正在偉大故事中邁向下一個重要篇章。未來能否成功,不僅與我們做了什麼有關,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在全球近4萬間餐廳做好這些事。」  

2020年第3季財報之前,麥當勞不尋常地預告,將在例行電話會議後再加開一場線上直播投資人會議,外界對內容毫無頭緒,一度被認為與受疫情衝擊過大有關。

直到美國時間11月9日,答案揭曉,由麥當勞總裁兼執行長克里斯‧凱姆普欽斯基(Chris Kempczinski)親自領軍,財務長、行銷總監、餐廳總監等超過10位全球高階主管共同上陣,透過一張又一張的投影片,向外界宣示麥當勞的成長決心:將奠基於一個為期2年的「拱門加速」(Accelerating the Arches)計畫上。

「麥當勞今年依然很強勢,但疫情大規模流行後,讓兩件『事實』(truth)成為焦點;這兩件事顯示原有的戰略需要再被改進。」凱姆普欽斯基說。

麥當勞
在2020年第3季財報之前,麥當勞不尋常地預告,將在例行電話會議後再加開一場線上直播投資人會議,讓外界毫無頭緒。
圖/ Max Pixel

第一件事實與「需求」有關。 他指出,客戶在經過疫情後,將與過去有所不同:人們傾向更多外食、少到餐廳內用──無論是藉由免下車、外送還是其他無接觸取餐方式。以麥當勞的角度觀察,消費者的日常被疫情打斷了,人們不太吃早餐,選擇在午餐、晚餐時段選購更多食物。

第二件事實是人們對企業的期望更高了。 「消費者尋找能反映其價值觀的品牌,而企業品牌(B2B)與面向消費者品牌(B2C)之間的界限正在模糊。」

麥當勞認為,當消費者減少與人際互動,把更多時間用在電子設備上時,對於數位化體驗的期待將隨之提高,因此餐廳體驗也需要跟著改變,滿足這些不斷變化的需求。

「麥當勞正努力變得更積極,我相信我們有機會再改變。」凱姆普欽斯基在接受《財星》(Fortune)雜誌專訪時強調:「我們期待在這些面向成為贏家!」

拱門加速計畫有哪些內容?具體來說,可分成:行銷最大化(Maximize our Marketing)、專注核心(Commit to the Core),以及升級3D(Digital, Delivery and Drive Thru)。 前兩者不脫離麥當勞老本行──金色拱門內的食物,將把重心與資源放在高毛利的薯條、雞腿堡、牛肉堡等經典餐點上,鎖定包含咖啡在內的高價值品項推出新品。同時,推出更在地化、社群導向的行銷活動。

行銷最大化(Maximize our Marketing)

延續65年經典金色拱門形象,善用每年約40億的行銷經費,強化與社群溝通品牌、內容。

麥當勞與饒舌歌手崔維斯・史考特(Travis Scott)合作聯名套餐
與饒舌歌手崔維斯・史考特(Travis Scott)合作聯名套餐後,在各大社群平台累積290億次點擊。
圖/ 麥當勞官網
表036-2
圖/ 數位時代

專注核心(Commit to the Core)

經典還是最美。麥當勞核心市場的7成食物銷售收入來自大麥克、麥克雞塊、薯條等,未來持續推出以雞肉、牛肉為主的漢堡,並強化咖啡品牌、新增植物肉(McPlant)漢堡產品線。

shutterstock_383442469_McDonald's_得來速_僅限編輯使用.jpg
受到疫情影響,人們傾向更多外食、少到餐廳內用──無論是藉由免下車、外送還是其他無接觸取餐方式。
圖/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疫情反而是強心針!外送、自駕技術遍地開花,掀起IPO狂潮,矽谷要復活了嗎?

疫情後強復甦

拱門加速計畫最重要面向:3D

不過對這間2019年營收達210億美元(約5,925億元新台幣)的餐飲公司來說,科技,才是他們心中真正能起到「加速」作用的選項。

2017年,麥當勞推出速度增長計畫(Velocity Growth Plan),思考如何將麥當勞原有的優勢結合科技,其中最為外界討論的嘗試,要屬併購Dynamic Yield、Apprente兩間新創。

前者,是以能協助客戶判斷、提供個人化決策建議的演算法聞名;後者,是主打自然語言處理的新創團隊。如今看來,過往計畫替麥當勞在數位化進展成功打底,特別是疫情期間,以科技為主的「3D」面向,各自提供了重要的復甦力道。

例如在疫情期間,得來速(Drive Thru)的重要性大舉提高,6大主力市場(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德國、澳洲)有70%業績由得來速貢獻。這歸功於麥當勞全球約65%的餐廳(約2萬家)、美國約1.4萬家餐廳中,有近95%的餐廳都有免下車服務。

日本麥當勞實驗性引進自動點餐及結帳系統.jpg
麥當勞於2017年併購AI新創Apprente,用這項技術,為顧客及員工創造個人化的體驗。
麥當勞是全球最大「免下車」餐飲品牌,在約4萬間餐廳中,有2.5萬間餐廳配有得來速車道。

未來,麥當勞將強化得來速優勢,包括提供「預接單」──無需人工確認點餐內容,由機器判斷後即可完成訂單;「快取」──當以網路訂餐的消費者快抵達餐廳時,系統會自動發出提醒。麥當勞希望顧客無論是從手機、得來速車道點餐,最終都只需要在取餐時與店員互動。

shutterstock_麥當勞
麥當勞早在1975年推出讓顧客免下車的「得來速」服務。2020年,他們準備以科技再次升級,將推出聲控點餐、個人化推薦等服務。
圖/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麥當勞「得來速」點餐服務再升級,找來永遠不嫌累的AI機器人

另一方面,疫情讓麥當勞更加了解數位(digital)體驗對餐飲消費者的重要性。

麥當勞因此推出「MyMcDonald」計畫,不管客戶是在官網、App、外送平台、自助服務機甚至是得來速車道上點餐、支付或任何服務,公司都能購成功辨識其身份是否為同一人,並提供忠實顧客更好的餐點建議、優惠與回饋。

身為全球連鎖速食龍頭,麥當勞在超過100個國家販售餐點,日平均服務6,500萬人。

這套計畫會以美國先行,目標在2021年底前導入麥當勞6大營運市場。「我們每天接待6,500萬名顧客,大家應該可以想像他們與麥當勞之間會產生數以百萬計的互動。」麥當勞數位客戶體驗長露西.布蘭迪(Lucy Brady)表示。

外送(Delivery),更在疫情間成功緩解營業額損失。

麥當勞表示,過去3年內提供外送服務的餐廳擴大至2.8萬間,整體外送業績成長了2倍以上,而在過去6個月內,包含舊顧客、新客戶訂購的狀況都有明顯成長。

McDonalds-Deagu-Korea
麥當勞推出的「MyMcDonald」計畫,不管客戶在何種管道上點餐、支付,公司都能夠成功辨識其身份是否為同一人,並提供忠實顧客更好的餐點建議、優惠與回饋。
圖/ McDonalds
麥當勞2020年從數位管道帶來的全系統銷售達到100億美元,占其全球6大市場總銷售額2成。

「2020年第2季,是麥當勞歷史上最具挑戰的季度。」麥當勞財務長凱文·奧贊(Kevin Ozan)認為,儘管全球不同市場都在復甦的軌道上,但在新冠疫苗被廣範施打前,病毒的再起與終止仍然很難說,因此希望透過拱門加速計畫,確保未來幾年內的營運成果。

他強調,麥當勞接下來每年將投入10億美元的科技預算,看好2020年已達100億美元的「數位通路」全系統銷售能加速成長。

另一方面,麥當勞會投入23億美元預算展店、擴建。其中過半會用在得來速、數位化裝置改造,其餘則以新開出1,300家餐廳為目標,包含僅供外帶、外送的專門店。

以變應萬變

餐飲疫後大換腦:加速數位化

對數位化寄予厚望的餐飲巨擘並不止於麥當勞,像上市公司奇波雷墨西哥燒烤(Chipotle)也選在2020年11月於紐約州推出首間主打外帶、外送,取消內用區、櫃台的「數位餐廳」。

「隨著上一季度數位銷售額同比增加2倍,顯示消費者對數位化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奇波雷數位長科特.顧能(Curt Garner)強調,餐飲業該更積極探索新方法,為客人提供更好體驗。

正如同沒有人可以預測疫情何時結束,餐飲業其實也無法確信壓寶科技就能換取成功。然而這群擅長洞悉顧客變化的業者相信,若跟著消費者腳步走,至少能看見曙光。

責任編輯:張庭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