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半導體巨頭英特爾(Intel)、輝達(NVIDIA)、超微(AMD)在CES 2021均發表新品,2020年展開的纏鬥,2021年也將持續,可以想見,隨三大巨頭隨各自晶圓代工廠夥伴不同,部分新品上市時程延後,競爭戰況也受牽動愈發複雜。
NVIDIA:筆電新品上市但三星代工有缺貨疑慮
輝達在2021年CES正式發佈RTX30系列筆電顯示晶片,委由三星代工下,先前在桌上電腦顯示卡供貨上不穩,導致缺貨效應擴大,此次發表筆電用顯示晶片,微星、華碩也同步發表最新支援筆電,外電指出微星新機數龐大,似乎獲得NVIDIA充分奧援。
受矚目的RTX30系列筆電1月12日開放預購,1月26日正式通路開賣,微星更搶先放話,全面領先同業供貨,2021年力拚雙位數成長,AMD則原計畫發表的7奈米筆電顯示晶片Radeon RX6700系列傳言延後到3月上市,導致首季筆電平台由NVIDIA獨領風騷。
AMD:7奈米筆電處理器Ryzen5000發表勝英特爾
AMD雖在筆電顯示晶片上市時程落後NVIDIA,卻在筆電處理器端小勝英特爾一籌。AMD發表Zen 3架構設計的Ryzen 5000系列筆電處理器,最高支援8核心16執行緒,光從核心數就小贏英特爾,該處理器由台積電7奈米製程操刀,效能跟良率都受肯定。
也因為首季發表處理器速度與規格勝出,電競筆電圈全面擁抱AMD,除電競指標華碩ROG筆電全系列採用AMD處理器,聯想13日凌晨也宣佈新的電競筆電全面轉向AMD平台。
根據外媒《Notebookcheck》消息,微星計畫以10代英特爾處理器Core i9搭配NVIDIA RTX顯示晶片,華碩ROG電競品牌發表會也宣佈全面擁抱AMD處理器,並搭配NVIDIA顯示晶片,顯示AMD雖在處理器吃下部分英特爾江山,但筆電顯示晶片仍大輸NVIDIA。
英特爾:筆電處理器H45延後上市,10奈米低電壓H35先行
英特爾CES上發表第11代vPro商用處理器及Core H(代號Tiger Lake-H)新品H35,均為成熟的10奈米製程,並在英特爾自家晶圓廠生產,但因為H35是低電壓超頻處理器,目前只有4核心版,以中階Core i7及Core i5等級為主,傳言標準電壓可超頻處理器H45預計4月上市,該系列有6及8核心,可望主打較高電競市場。
華碩ROG家族全面轉向AMD,官方:雙平台最佳配置
華碩在CES記者會上以《ROG For Those Who Dare》舉辦線上發表會,一口氣發表5款ROG筆電,重押AMD R9高階處理器,顯示晶片則搭配NVIDIA RTX30系列,其中ROG STRIX旗下機種都支援處理器液態金屬散熱,有效降溫,及光軸鍵盤,ROG STRIX SCAR 17及15定位為高階效能電競筆電,支援PCI-e 3.0X8通道及2K 165Hz及360Hz螢幕更新率,觸控板加大85%。
STRIX G17及15系列則適合入門電競玩家,外觀以高能色訴求中性市場,強效電力可攜帶,若搭配特殊的隨身100W充電器,就不需要再帶電源線即可支援一天所需,該系列也同樣由2020年的英特爾平台轉至AMD。
特別的是,華碩針對2021年電競市場發表最新機種ROG FLOW X13,該機是折疊觸控螢幕,號稱最強13吋電競筆電,在外可以帳棚立起支援周邊控制器操作玩電競。
旗艦機西風之神ZEPHYRUSG14及G15,其中後者更新外觀,並轉換為AMD平台。至於雙螢幕電競機Duo 15SE則螢幕從第一代4K 60Hz升級為120Hz,並首度支援四顆揚聲器。
而唯一支援英特爾H系列最新11代處理器的,是華碩TUF系列(類電競系列),此次CES推出3款DASH機,以黑跟白色機殼外觀及更新設計的LOGO圖樣推出,17吋為AMD平台,15吋為Intel平台,螢幕240Hz,預計1月底上市,期望拉高產品價格定位
創舉!華碩STEAM發表第一款線上遊戲CITADEL XV
最特別是壓軸時華碩還放了一個彩蛋,華碩宣佈開發一款自製線上遊戲「ROG CITADEL XV」也就是一款反抗軍基地任務遊戲,RPG角色扮演方式以第一人稱探索基地內各關卡任務,也能透過展示間體驗開箱新品,成為華碩首次在CES展發表虛擬線上遊戲體驗服務,該遊戲在STEAM平台下載,未來每季度將更新,是目前電競品牌中第一個以虛擬遊戲與玩家互動的業者。
而對於電競重押AMD,華碩表示,其實TUF系列也有英特爾平台,並非轉向,而是選擇適合平台搭配不同處理器,英特爾平台也不會缺席。
不過三大處理器陣營競爭之激烈,恐怕是前所未見,DIGITIMES Research研究中心預估,2021年超微市佔率將回拉升至27~29%,而ARM架構處理器因蘋果M1晶片推出,市占率將奔10~13%,英特爾市佔率面臨退敗壓力,恐跌至58~63%,不過該預測數字也是最悲觀的。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