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當追蹤破10萬Clubhouse網紅誕生⋯一名重度使用者深入觀察,為何這款App讓人中毒?

《數位時代》記者平均每天掛在Clubhouse上5~8小時不等,身為一名「微重度使用者」,在實際使用一週後,觀察Clubhouse究竟為何讓人離不開?
2021.02.09 | 3C生活
今晚要不要跟我開房間?

當這一句話已成為最新的社交用語,你如何看待Clubhouse熱潮?

《數位時代》在2月5日發起該投票,截稿前共計有3,908人投票,有40.2%的人不看好,認為就和蛋塔熱一樣,風潮很快就會過去,36.4%則持中立態度,表示看不懂Clubhouse爆紅的原因、還無法判定未來走向,只有23.4%的人認為後勢看漲,這一款App將搶食Podcast等其他社群平台的市場。

一款只能靠「邀請碼」入場的語音社群應用程式,在台灣爆紅超過一週後,從各式各樣的新創/行銷圈老闆們,再到大大小小的 YouTuber,甚至連蕭敬騰、許茹芸、周湯豪、黃立成⋯⋯藝人們也開始加入,有的人仍一碼難求,有的人邀請碼則多到無處可發,

《數位時代》記者平均每天掛在Clubhouse上5~8小時不等,身為一名「微重度使用者」,在實際使用一週後,觀察Clubhouse為何在全球掀起掀然大波?魅力究竟何在、讓人離不開?

延伸閱讀:揭秘Clubhouse爆紅背後:中國音訊技術商「聲網」成推手,點燃哪些隱憂?

從內容面來說:

房間發生的事就留在房間,發言才會「乾貨滿滿」

若要簡單總結Clubhouse的「開房宗旨」,就是 在房間發生事,在房間就會結束,講者跟聽眾才會夠認真地專注當下 ,黏著度才會這麽高。

Clubhouse的設計,通常在一個房間結束後,不會有任何音檔留存可重複播放,App的《社群規範》(Community Guidelines)也明確指出,房間裡任何分享的內容產權都屬於用戶自己,在沒有經過所有發言者的同意下,不能錄音、錄影,也不能透過其他方式轉述分享。

這帶來了什麼?一方面,這讓所有發言者都能降低負擔、暢所欲言,不用怕高談一番後,被事後放大做文章,因此,用戶能聽到其他平台/聚會現場根本聽不到,各式各樣滿滿的乾貨(意指不含水分的高CP值內容)。

一個個房間,就好像一場場小型座談會,但因為分享的情境「夠自然」,狀態「夠放鬆」,講者更能分享真實的寶貴經驗:創業大佬們開始吐槽起客戶、藝人們像和朋友私下聊天一樣,卸下防備吐露真心話⋯⋯即使每次講到一半,都忍不著害怕的問道「這房間應該沒有記者吧?」,還是讓他們忍不住聊開懷。

甚至是中國大陸用戶,難得有了暢所欲言的發聲渠道,非常多人藉此聊起了過去鮮少討論的「敏感話題」,像是中國各地政府、六四北京天安門事件、新疆人權⋯⋯等等。

延伸閱讀:Clubhouse終究逃不過高牆?大批中國用戶遭封鎖,網友喊「生如夏花之絢爛」

另一方面,對於想經營「聲音內容」的創作者來說,開啟/生產一個話題內容的成本也大幅降低,在Clubhouse上開一間房,不像開一個Podcast節目需要前期腳本、錄製、後期剪輯一系列的操作,只要夠有料、談資夠充足並hold得住主持工作、隨開隨播,更能即時cue聽眾發言參增加互動,並在每一個橋段觀察即時房間人數增減,獲得回饋、調整內容。

不過像是Podcast節目表現一直很好的《股癌》製作人謝孟恭及《呱吉》主持人邱威傑看來,都紛紛表示無論是從「平台定位」或是「聆聽時段」,ClubHouse都與Podcast不衝突,兩者應該並行,而非互相搶食市場。

從設計面來說:

悄悄的來再悄悄地走,不知不覺聽了三小時也沒發現

「到底在紅什麼,這不就是『RC 語音(RaidCall)』嗎?」

這是不少經歷過RC語音時代的用戶,近期常常拋出的疑惑。但事實上,除了都是「聲音群聊」軟體、部分功能類似外,Clubhouse的UI、UX跟機制設計上有諸多巧思,才會讓用戶不知不覺地掛在App上,耗時這麼久。

Clubhouse
房間內設計很簡單,也可以在背景播放。
圖/ Clubhouse

1. 介面沒有「房開時長」,讓人無意識地一直聊下去

房間介面設計相當沉浸,除了房間名,以及講者和聽眾的大頭貼/名字外,沒有顯示任何其他內容,也沒有輔助的文字聊天功能,想發言就得用麥克風說話,更沒有顯示「開房時長」,讓用戶常常不知不覺地,就花了2~3個小時泡在平台上。

即便是房間的創建者,也就是原始的moderator(主持人)離開後,只要多設幾個、接棒給下一位,房間裡只要至少還有一位主持人存在,房間就會一直不斷被交接的留下來,這幾天可以看到不少房間,甚至留存了超過24個小時都還在。

2. leave quietly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不用感到不好意思

這就好像公園前榕樹下,阿伯們聚成一團一團在聊天,你都可以湊過去聽,如果對方對你也感到好奇,也可以邀請你加入話題,你也可以隨時默默地飄走離開。 」YouTuber志祺七七在YouTube頻道中生動的比喻的說道。

倘若用戶進入一個房間後,卻想要離開,只要按下右下角的按鍵「leave quietly」就能隨時退出,這也代表Clubhouse的精神:無論你進了哪一個房間、你是一般聽眾,又或是舞台上的講者,都可以來去自如地進出,不要有負擔,這也讓用戶感到比較輕鬆。

Clubhouse
房間無法被搜尋,全根據用戶 follow 的人決定能看到的房間。
圖/ Clubhouse

3. 關注越多你感興趣的人,能看到的房間也越有意思

現目前App來說,各式各樣的聊天房間是無法被「搜尋」的,只能在主頁或是廣場上自動產生推薦。但推薦機制從何而來?大多根據你follow了誰,這些人開了哪些房間,或是他們在哪些房間,或是他的「follow生態鏈」中有哪一些房間很熱門。

因此Clubhouse官方希望,用戶不要盲目follow一些沒什麼產出的「大號(編按:追蹤者眾多的名人帳號等)」,而是多聽多看不同房間,找到產出有趣內用容,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人才有意義。

從心理感受來說:

人人都有輕易跟大咖對話的機會,你也有可能成為大咖

無論過去透過Facebook、Instagram、YouTube、Podcast 任何一種社群平台,一般的粉絲或路人,都很難和頂級大咖「直接對話」,即便是直播,也只是身為「一行帳號」發表了「一串言論」,一閃而過。

但是, Clubhouse的最大魅力之一在於,只要被Cue有發言權、開啟麥克風,一般人也能透過最能直接快速表達的聲音,近距離跟各路大神對話溝通。

像是蕭敬騰、許茹芸、周湯豪直接和聽眾對話漫談,或是向各領域的CEO、專家、創作者⋯⋯直接提問取經請教,又或是向台灣迷因一起cosplay,模仿扮演各種角色,這都是過去極難遇到的機會。

Clubhouse
台灣迷因每次在深夜舉辦的模仿大賽,往往房間人數都會超過 5,000 人被擠爆,幽默的聽眾也會把自己的照片換成各種角色,希望被 cue 上台對話模仿。
圖/ Clubhouse

新聞主播路怡珍在早上8點,定期會開新聞節目房「全球串連早安新聞」,善用Clubhouse的設計優勢及主持功力,和口譯浩爾擔任起主持人,並會cue不同的聽眾上台,專業人士也好,一般聽眾也罷,針對自己的所在地,發表不同視角的觀點,曾經有一天在談論隱私資料保護,一度有在全球15個不同城市的人分享。

「我會說這是『眾人為眾人』或『著重內容平權』的眾媒體,每一個人都是平等交流。」 路怡珍說道。過去苦於沒管道,如今人人都有機會發言、發表觀點、被看見,只要談資夠強,「平民」也會成為焦點,或許也能成為擁有大批follower的意見領袖。

Clubhouse
主播路怡珍和口譯浩爾一起主持「 全球串連早安新聞」每日定期 8 點開聊,也成為每天最熱門中文房之一,聽眾幾乎都維持在 5,000 人。
圖/ Clubhouse

但是,即便Clubhouse的初衷是希望用戶更關心「內容」,不要太專注「follower人數」,但還是面臨各社群平台都遇到的問題:紅的人更紅,甚至開始有人用「話語霸權」來形容在Clubhouse上出現的怪象。

不少主持人看到有「大咖」在房間內就會把他們拉上舞台,即便這一主題和他們不相干,或是其實沒特別分享些什麼,也會獲得發言機會,從而被看見、更多人追蹤,而頂流的人再互相follow,再次形成不可打破的小圈圈。

加個零創辦人張嘉玲在臉書連載的 #clubhouse社會觀察日記 就曾統計:像是志祺七七、電商人妻六天就破萬追蹤,而星座專家,人稱國師的唐綺陽一註冊便造成轟動,短短六天follow人數已破14萬,成為台灣第一個破10萬的帳號。

但是,面對這一情景,不少大咖們也是備感壓力。

志祺七七就在曾在個人臉書表示,明明有時只想聽偷聽一些內容,但總是會被cue、壓力很大,「想要買隱形斗篷,或是可以隱形聊天,不然壓力好大,我都不敢亂點開或亂接麥。」

Clubhouse
志祺七七更在臉書感嘆「資本暴力說」:在 Clubhouse 上,你是誰、你談得出什麼、你能跟誰對談、你被誰追蹤、你被多少人追蹤、你能讓誰出頭,都成為一種「資本」。

Clubhouse的下一步?

一款爆紅的App,初期總有滿滿的流量紅利,讓大批用戶著迷,但⋯⋯然後呢?

試想看看,當Clubhouse一下過於集中,佔據用戶大批的時間,讓用戶短時間投入過高的時間成本,所謂「物極必反」,會不會很快的感到疲憊、審美疲勞?日本甚至有冥想家做了一個Clubhouse的「排毒 App」,專門解決瘋狂玩Clubhouse的用戶,睡眠不足的問題。

流量紅利總會過去,Clubhouse勢必得找到新的商業模式,才能延續更長的生命。

記者近日來回穿梭在不同的房間,聽到Clubhouse及各方專家的分享,以及業界的推測, 官方未來將以「creator first(創作者優先)」開發商業模式,或許未來將有其他平台可見的「門票」、「訂閱制」、「打賞」等各種變現手段,讓更多創作者、KOL 願意留在平台上,分享內容。

除了創作者本身, 在Clubhouse上還會有哪些「新角色」出現?

除了掌控大局的主持人,成為一間房內的「靈魂人物」,對專業需求越來越高外,張嘉玲在#clubhouse社會觀察日記 也曾提到,不管過去被討論多精彩的內容跟題目,在Clubhouse上沒聽過就是不存在。或許內容創作者也可以思考,用其他形式記錄下來Clubhouse的內容,「未來或許有講話/表達不是很厲害,但很會整理記錄的人,專門記下房間的精彩內容。」

在一週前,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突然在 Clubhouse開房暢談,造成房間瞬間爆滿、根本擠不進去,App甚至一度癱瘓,當時就有職業翻譯自主開了一間房做即時口譯轉播,房間人數也爆高。

隨著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也加入,這樣的機率只會越來越高,張嘉玲表示,或許未來也需要更多即時口譯人員,做這樣的服務。

打開Clubhouse,今晚下班後,你又會進哪一間房呢?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社群媒體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