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快時尚巨頭到退出中國市場!GAP面臨哪些問題,為何變成「定位尷尬」老品牌?
從全球快時尚巨頭到退出中國市場!GAP面臨哪些問題,為何變成「定位尷尬」老品牌?

全球快時尚巨頭Gap,不曾料到自己會以這樣的方式登上微博熱搜。

3月9日,在網友滿滿的嘲諷助攻下,#Gap考慮出售中國業務# 這句話在一片喧囂中被迅速抬到熱搜前六的位置。

不會有品牌願意以告別的方式重回大眾視野,更不會有品牌希望送別都是在一片罵聲中草草結束——Gap遭此境遇,足見網友既怒其不爭又無可奈何的複雜心情。

gg.png
圖/ 微博

消息源起彭博3月9日(美東時間)一則新聞

據知情人士透露,Gap Inc.正考慮出售包括中國業務在內的潛在選項,以調整在亞洲市場的經營。目前,Gap正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合作研究各種選擇,並已聯繫潛在的收購者,以評估他們對這項業務的興趣。

bloomberg
圖/ bloomberg

知情人士亦表示,相關商量尚處於初期階段,該公司也可能決定保留這塊業務。對此,Gap和摩根士丹利均表示不予置評。

不過,上週Gap發布的四季度業績表現並不容樂觀:截至2021年1月30日第四季中,Gap集團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下滑5.3%至44.2億美元。與此同時,2020財年全年Gap集團銷售額為138億美元,同比下滑15.7%,淨虧損6.65億美元。

Gap雖然即將敗走中國,但它昔日也是全球服裝快消界的王者。

風靡一時的Gap

公開資料顯示,“1969年,第一家Gap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反文化運動期間開張,裡面出售著Levi's牛仔褲、黑膠唱片等一切與'酷'有關的東西。”

那個年代,美國盛行嘻哈文化,牛仔是年輕叛逆一族表達個性自由不可或缺的時尚元素,而Gap也憑藉卡其褲、牛仔、襯衫、帽T等美式休閒風格的標誌性單品,逐漸崛起為風靡北美的平價快時尚品牌。

gap經典廣告.png
圖/ gap

1986年,Gap創新性提出“SPA”模式(一種將商品策劃、製造、零售整合起來的垂直整合型銷售形式,此後成為UNIQLO崛起的核心戰略),一舉幫其奠定了此後二十幾年全球服飾業的領先地位。

其後,Gap於1983年收購Banana Republic、於1994年自創Old Navy品牌,自此形成高、中、低價位全覆蓋的矩陣,陸續進入英國、加拿大、法國、日本等國家試水溫,開啟全球化擴張。

GAP年報顯示,1989~2000年間,集團門市數量從960家增長至2848家,年均複合增長率11.48%;銷售額從15.87億美元增至136.73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24.03%;淨利潤從9763萬美元漲至8.42億美元。

1998年莎朗·斯通GAP白色襯衣搭配Vera Wang 淡紫色長裙出席奧斯卡頒獎禮.png
1998年莎朗·史東GAP白色襯衣搭配Vera Wang淡紫色長裙出席奧斯卡頒獎禮。
圖/ 虎嗅網

Gap受歡迎到什麼程度?知名導演史派克·李(Spike Lee)、歌手瑪丹娜(Madonna)和梅西·埃麗奧特(Missy Elliott)都曾是這個品牌的代言人,其從90年代到21世紀,可謂橫掃政界、商界以及好萊塢。

比如,好萊塢女星莎朗·史東於1996、1998年兩次身著Gap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成功掀起了年輕人“高低混搭”的穿搭潮流。

甚至,經典美劇《六人行》都有一段台詞嘲諷“全民穿GAP”的現象。

六人行
圖/ YouTube

此後,Facebook創始人馬克·祖克伯走訪中國時就穿著Gap的帽T;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被人拍到會帶著夫人去Gap消費。

dd.png
圖/ 虎嗅

延伸閱讀:UNIQLO、Zara、H&M跨過疫情低谷!三大快時尚巨頭在痛苦中走上哪條變革之路?

可以說,Gap在世界快消史上重新定義了休閒——通過Ernest Hemingway、James Dean和Zsa Zsa Gabor等人穿著卡其褲的複古海報,成功將“藝術家、創意工作者都愛穿Gap”的觀念植入人心。緣於此,Gap全盛時期穩坐世界最大服裝零售商寶座,是美式潮流時尚品牌的代表。

如果覺得這樣說有點虛,那用公開數據展示:Gap便是坐擁五大品牌(Gap、Banana Republic、Old Navy、Piperlime、Athleta )、4200多家連鎖店、年營業額超過163億美元、員工逾16.5萬人的跨國巨頭。

可以說在美國,Gap代表著自由、獨特、灑脫、隨性、粗獷,反正就是藝術家的氣質,這一度讓Gap牢牢佔據著北美中端時尚市場領先地位,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在中國市場,它一點都不America。

沒有鎖定目標客群,品牌價值一落千丈

網路上流傳過一段話:“如果要買基本款,你會直接去UNIQLO;如果要買大品牌平價款,你會去ZARA或更便宜的H&M;只有在逛街過程中剛好路過一家打折的Gap才會進去看看。”

翻譯一下便是:Gap的CP值比不過UNIQLO,時尚度追不上H&M、ZARA,吸引顧客只能靠打折。而且,這有點像逛街邊「十元商店」撿漏心態。

對此,美國媒體都毫不避諱的嘲諷道:「如果你在過去一年內購買過Gap或Banana Republic(Gap子品牌)的服裝,你很可能不是全價買入。Gap Inc.旗下的這兩個品牌已經成為持續促銷的代名詞。」

可以說,一言不合就打折這種不講武德的行為,徹底破壞了Gap此前優於其他快時尚競爭對手的品牌感。

Gap
圖/ Gap

非要回過頭分析的話,Gap品牌危機的萌芽真正始於2000年前後,詹姆斯·哈金在《小眾,其實不小》一書中分析GAP的經營困境,「Gap的目標客群很難被俘虜,它的目標顧客是每一個人,如果你是滿足所有人的東西,那你什麼都不是。」

然而,身處危機之中的Gap當時依舊是一副「全部都要」的姿態——既想籠絡時尚嗅覺敏銳的「Y世代」年輕人(1977年到1994年之間出生的人),又試圖拴住忠誠經典款式的中年人。

對此,詹姆斯·哈金指出:「Gap曾經絕望地想拉攏每一個人的心,但Gap已經被廣闊的中間市場(大眾市場)遺棄,因為它先是轉向年輕人市場。等到它承認錯誤,並且嘗試重新拉回中間市場的時候,卻發現已經不存在什麼中間市場了。到最後,所有努力只鞏固了自己『無功無過』的標籤。」

品牌諮詢公司BFG CEO Kevin Meany亦認為,Gap品牌精神很難傳承給下一代。「Gap處於一個尷尬的發展階段。對於創新品牌而言,它太老舊;而對於復古品牌而言,它又顯得稚嫩」。

不過,Gap的貪婪僅局限於北美市場。

鑑於Gap管理層缺乏全球化視野及長期在戰略上的搖擺,直到2010年10月,風靡海外的Gap,在創立第41個年頭才遠渡重洋踏足中國市場——相比UNIQLO(2002年)、ZARA(2006年),Gap顯然錯失了中國快消品牌快速成長的黃金五年,最終UNIQLO、ZARA等品牌捷足先登,幾近將亞洲市場的擴張紅利瓜分殆盡。

要不說時尚原本就是一門玄學,即便在喪失先發優勢的前提下,在中國市場初出茅廬的Gap硬是憑藉抽象的「美式休閒風」風靡一時。此後,消費者用真金白銀為其勾勒出了不俗的收入曲線,Gap自此與UNIQLO、ZARA、H&M並稱「四大快消(服裝品牌)巨頭」。

Gap在各品牌的相對位置.png
圖/ 好奇心日報

在中國市場是走下坡的開始?

然而,Gap在中國市場的新鮮勁最多算是喝了一口湯,僅其入華一年後(2011年),Gap集團市值體量就逐步被Inditex(H&M、ZARA母公司)、迅銷集團(UNIQLO母公司)反超。

當然,由於這些「外來和尚」在中國本土渠道不夠下沉的緣故,中小城市很大一部分消費群體早已被當地本土品牌攔截,畢竟中國本土服裝企業深入群眾,仿製能力強,質量也還過得去。

轉眼十年倏忽而過,2021年的快時尚審美早已開始積極擁抱多元化,條紋、大Logo也不像從前受年輕人追捧,ZARA、UNIQLO、無印良品、UR、C&A等快時尚品牌增長低落後無不積極轉型,唯獨Gap泰然處之,仍然迂腐的守著老派經典款,試圖繼續用大Logo T卹、奇怪的印花褲子這類過時幾年的「美式休閒風」糊弄新一屆年輕人。

對此,清華大學孫巍(快營銷與頂層設計專家)早在2018年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便表示:

"Gap若想抓住機遇,需要重新進行頂層設計,尤其需要進一步縮短服裝供應鏈週期,更快推出更多新款,吸引顧客光顧門市及網站,同時要提高品牌新形象,增加品牌吸引力。"

然而,三年過去了,Gap還是那個Gap,沒有一絲絲改變,它就是這般叛逆。所以要筆者說,2018年至今,Gap的業績曲線沒自由落體,管理層都應該燒高香。

Gap-1
圖/ Gap

延伸閱讀:顧客不再出國買,Gucci在2020大跌一跤!百年老店如何靠兩大數位行銷對策搶救?

高盛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傳統時裝行業設計師們的設計理念是新品能賣12個月,然而快時尚品牌的玩法完全不同,他們依靠買手,從第三方進行購買。這種情況下,一旦後者沒跟上潮流,將直接導致利潤受影響。」

這正印證了服裝業「不快即死」的說法,即:服裝產品的特點是時尚性、季節性強,所有服裝公司都需要與時俱進改變其經營模式,以適應變化更快、價格更合理的市場。

誠然,ZARA和H&M也常被消費者吐槽和詬病,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資料顯示,ZARA庫存極小,更新頻率甚至能達到每週兩次;而Gap的產品從設計到進店週期長達10個月,更新速度、設計師數量、產品上市前導時間都沒辦法和ZARA或H&M等知名品牌相提並論。

萬年不變的款式倒也忍了,問題是價格!價格!價格!

就算打折,Gap的價格普遍還比其他快時尚品牌高,區區一個美國平價單品,結果到了中國搖身一變成了朝聖打卡的中高端品牌,合著在中國裝輕奢這麼容易啊?

關鍵是Gap的質量還如此低廉,UNIQLO也做基本款,但它做得細緻入微,做的適合亞洲人的體型,還常出平價聯名款。

UNIQLO
優衣庫常和一些大牌設計師合作製造話題性。
圖/ UNIQLO

更遑論Gap的設計,大概是僱用的設計師已經習慣給美國人做衣服,國內門市衣服的尺寸永遠是個迷,不是小的太小就是大的太大,而且普遍肩膀寬大、多深色,這既不符合亞洲人的體型也殺死了消費者的色彩偏好。

單憑一個商品想要打入所有市場

所以說,Gap會滯銷都是有原因的。

戰略上短視(天時),戰術上懶惰(地利),那你在服務消費者上(人和)多用點心也行。然而,網友@Vin一針見血指出Gap實體門市的問題:

"逛過幾家Gap,賣場問題很多,動線擁擠、突兀的VP,模特兒穿著的衣服在旁邊的中島櫃和展桌根本找不到,靠牆的模特兒搭配也幾乎跟牆面商品毫無關聯,總之完全看不懂。連森馬、美邦、以純都注重門口模特兒和櫥窗搭配的當下,Gap的經營真的是個謎。"

至於線上,也沒好到哪兒去,打開手機翻到Gap天貓旗艦店的評論區,線上款式不完整、商品更新速度緩慢、客服態度差、材質不舒服,哪一個不是服裝品牌的口碑致命傷?

當然,中肯的說,Gap在中國市場也就童裝線稍微能挽回一點顏面。根據歐睿諮詢提供的數據,Gap童裝是唯一一個曾進入到中國童裝市場Top 10(2014年排名第7)的品牌。

不過,服裝零售業專家閔光亞對此稱,“在購買童裝時,消費者考慮較多的是品牌信譽度,對款式、做工的需求相對較低,所以童裝容易打開市場。但是Gap的成人款式少、更新慢,缺乏時尚感,這讓年輕人對其產品很難提起興趣。”

事實證明,Gap進入亞洲後與新時代的審美潮流為敵,再加上更新速度讓人想哭,最後只能在UNIQLO、ZARA等競爭對手咄咄逼人的攻勢下不斷被瓜分原有市場——2020年6月,Gap先將Old Navy品牌撤出中國市場,如今又欲整體出售中國業務,敗走中國已成定勢。

甚至,《福布斯》早在2013年便將Gap評選為未來最可能消失的五個時裝品牌之一。不過,Gap敗走中國也代表另外一個重要信號:疫情疊加下,美國快時尚品牌在集體隕落(一個猜想,不一定對)。

Gap-2
圖/ Gap

這兩年僅在服裝領域,就有許多美國大廠倒閉。

2019年9月30日,Forever21宣布申請破產保護,並相繼在中國、日本等市場關店退出,要知道,鼎盛時期Forever21一度在57個國家擁有超過800家門市;同年,Top shop母公司Arcadia在美國遞交的破產申請已獲得通過,將關閉美國11家Top shop和Topman門店。

2020年5月4日,美國著名服裝零售品牌J Crew申請破產;2020年5月7日,美國精品百貨業者尼曼馬庫斯申請破產;2020年5月15日,美國老牌連鎖百貨JCP公司申請破產;2020年7月3日,美國知名牛仔服飾品牌Lucky Brand申請破產;2020年7月8日,美國著名男裝布魯克斯兄弟申請破產(曾被稱作「美國驕傲」,先後為40任美國總統定制西服)。

當然,Gap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家敗走中國的美國快消巨頭,畢竟,「美國崇拜」的泡沫還遠未擠乾淨。

本文授權轉載自:虎嗅

責任編輯:郭昱彣

關鍵字: #服飾電商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聚焦智慧醫療,汎定科技藉 NVIDIA 新創計畫挹助,加速小心肝 AI 軟體服務開發與全球布局
聚焦智慧醫療,汎定科技藉 NVIDIA 新創計畫挹助,加速小心肝 AI 軟體服務開發與全球布局

汎定科技(FindingsTech)成立於2020年,以力學模擬、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三大核心技術為基礎,迅速在智慧醫療領域打出名號,目前公司的主力產品有二:分別是小心肝 AI(HepatoWell.ai)與 AI Foundry 服務,前者透過 NVIDIA MONAI 為框架的 MRI 影像訓練,開發計算量化脂肪肝程度的 AI 軟體;後者則是因應客戶需求、使用情境提供最佳 AI 架構與解決方案,例如跟豐藝母公司和醫學中心合作開發的 OmniSurgery 手術房 AI 器械盤點平台,用來協助醫院器械供應中心自動偵測與盤點醫療機械設備。

汎定科技之所以會聚焦 AI 醫療影像市場,與創辦人的學經歷背景息息相關。汎定科技總經理許駿鵬表示:「10多年前,我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擔任科學家,當時的計畫主持人都聚焦在醫療影像跟重症數據分析,在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我們雖然不是第一線醫護人員,但依然可以透過科技實現『曲線救人』。」這段經驗以及教授鼓勵,讓其決定創立汎定科技,目標是以 AI 科學幫助醫療體系更快找到精準答案,無論是物理實驗、醫療輔助判別與撰寫報告都可以即時掌握關鍵發現 (Findings)。

數位時代 X NVIDIA _ FindingsTech
圖/ 數位時代

卓越的創新與技術能量,不僅於參加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後獲得更多 AI 技術資源,更在2024年獲得豐藝集團的投資支持,正式成為集團旗下成員,接下來,汎定科技除持續深化產品服務,也會透過集團資源、以軟硬整合等方式擴展在醫療產業的服務能量。

聚焦脂肪肝 MRI 影像分析,汎定科技小心肝 AI–HepatoWell.ai– 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研究機構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 預測,全球 AI 醫療影像市場規模將從2025年的392.5億美元快速成長到2032年的5,041.7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4%,其中,「解決方案」類型的產品需求最高,其次才是平台型服務,顯示市場最需要的是能夠真正解決臨床痛點的應用。

在眾多 AI 醫療影像市場中,汎定科技會鎖定脂肪肝 MRI 影像分析、推出小心肝 AI(HepatoWell.ai)的原因有三:

首先是 AI 全自動量化計算肝臟脂肪密度。 全球脂肪肝盛行率高。目前的檢測脂肪肝的方式多為質化判斷不夠精準;即便現行的量化分析,也需要人工圈選。HepatoWell.ai 藉由讀取 MRI-PDFF(質子密度脂肪分數)訊號,AI 自動計算全肝臟體積脂肪分數(VLFF),可更精確的計算脂肪肝程度。

其次是整合新藥臨床試驗平台。 過去脂肪肝無藥物可治療,第一線治療方式多以飲食與調整生活習慣為主。因此,國際藥廠紛紛投入新藥臨床試驗。小心肝 AI 能提供標準化 MRI-PDFF 數據,可整合進臨床試驗工具。

最後是帶動產業鏈發展。 全球專注脂肪肝AI醫療影像的業者極少。小心肝 AI 的出現,讓醫療機構、健檢中心、臨床試驗公司、國際醫材設備商乃至國際藥廠有新的合作選擇,有助於形成更完整的產業生態系。

汎定科技總經理許駿鵬表示:「我們自從2023年7月展開前期研究(Pilot Survey),2025年進入臨床試驗、預計將於今年底完成,明(2026)年正式取證、將小心肝 AI 推向全球市場。」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醫療產業特性使然,「有技術」不等於「能落地」,研發實力、客戶需求,以及品牌能見度缺一不可,而藉由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的支援,汎定科技不僅強化了產品開發速度,如以 MONAI Core 選擇適切的演算法、MONAI Label 加速影像標註等,也在品牌行銷與市場拓展上獲得關鍵性的極大推力。

數位時代 X NVIDIA _ FindingsTech
圖/ 數位時代

以2025年獲邀參展 COMPUTEX InnoVEX 大會中的 NVIDIA Inception for Startup Pavilion 新創展區為例,汎定科技在展會期間收到超過100個客戶諮詢,會後有逾50家潛在客戶表達興趣,其中10多家已進入洽談階段,對正在推進的臨床試驗與未來市場擴張極具幫助。「我們的計畫是在取證後三年將小心肝 AI 推向20家健診中心,並且積極發展亞洲市場商機,而後再一步一腳印地擴展歐美市場。」關於小心肝 AI 的未來規劃,許駿鵬如是說道。

善用集團與 NVIDIA 技術資源,加速智慧醫療布局

在加入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後,新創團隊可在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網站清楚寫下產品服務等資訊,NVIDIA 全球各個部門便都可以查詢到新創團隊資訊,更有機會取得 NVIDIA 軟體產品的早期試用(Early Access),並能免費下載使用各種 NVIDIA 軟體套件(SDK),以及受邀參加地區活動曝光等。至於新創公司擴展最重要的資金環節,新創團隊則可透過 Inception Capital Connect 與全球 NVIDIA Inception VC Alliance 創投夥伴接觸,加速募資流程。

汎定科技與豐藝集團即是透過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而結識。

豐藝集團策略長陳少翎表示:「汎定科技擁有絕佳的技術實力與發展潛力,瞄準的市場與豐藝集團的布局方向一致,很快就決定投資團隊。目前雖由豐藝集團100%持股,但仍維持汎定科技的獨立營運彈性,鼓勵其以新創速度深耕市場,同時,透過鏈結集團資源等方式深化對智慧醫療產業的佈局。」舉例來說,當豐藝集團與 GE、飛利浦、西門子等全球醫療大廠進行產品藍圖與市場規劃討論時,也會同步介紹汎定科技的產品服務與實務經驗,進而創造更多跨國合作的可能性。

數位時代 X NVIDIA _ FindingsTech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汎定科技除持續推進小心肝 AI 的產品與市場布局、也將與 NVIDIA Inception 新創計畫更緊密連結到全球新創與創投網絡以強化產品的海外布局,也會透過跟集團子公司與客戶合作等方式,更好布局未來市場。

NVIDIAxFindingsTech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