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偶像祝你生日快樂!Cameo掀小咖明星打工熱潮,為何還讓Facebook搶著模仿?
讓偶像祝你生日快樂!Cameo掀小咖明星打工熱潮,為何還讓Facebook搶著模仿?

美國有一個網站叫做「 Cameo 」,從演員、YouTube網紅,再到籃球運動員,每個人的價格都被清楚標示,粉絲可以花錢請他們錄製祝賀影片、打電話、送禮物等。有些人光靠Cameo,一年就能賺到百萬美金。

螢幕快照 2019-06-26 下午2.03.59.png
Cameo上有清楚的價格標示,也會有個人簡介,價格則相當浮動,5-900美元以上都有。
圖/ Cameo

延伸閱讀:委託明星網紅祝你生日快樂!新創Cameo抓緊名人商機,獲矽谷投資1.5億元

明星賺錢,順便幫粉絲贏了面子

一線的大牌明星自然不會降低身價,而Cameo本身就是客串、配角的意思,起初便找來一些名氣較小的明星,雖然是在2017年成立,但Cameo直到去年才真正迎來爆發。

Cameo執行長Steven Galanis表示,「Cameo上最受歡迎的名人往往『個性真實、強大』」。例如在《哈利波特》中扮演「跩哥.馬份」的Tom Felton(一則Cameo價格599美元),以及史詩鉅作《權力遊戲》中的許多演員等。無論是NBA球星提姆.哈德威、嘻哈大佬Snoop Dogg,亦或是在《六人行》中扮演哈克先生的Larry Hankin……也許真的能夠找到你最喜歡的名人。

cameo
圖/ Cameo

2020年的「銷售冠軍」是出演《The Office》的布萊恩.鮑姆加特納;第二名是被譽為「傳奇四分衛」的橄欖球員布雷特.法弗;排名第六的則是因為Netflix 紀錄片《虎王》而出名的卡蘿爾.巴斯金。根據美國媒體描述,「 這是為小眾明星創造的零工經濟 。」

名人為粉絲錄製影片幾乎不需要成本,只要按照粉絲撰寫好的文案來說,就能輕鬆抽成四分之三。除了錄製影片,Cameo還提供粉絲與偶像進行Zoom通話的功能。此外,Cameo還在測試其他功能:與明星線上聊天、一對一視訊通話。

Cameo的使命是創造最個人化和真實的粉絲關係。 」執行長Galanis表示。

不知是否受到Cameo的啟發,根據彭博社報導,Facebook也正在開發一款能夠讓粉絲和偶像互動的程式,名為「Super」。「Super讓創作者、企業家和名人舉行線上的視訊活動,觀眾可以打賞,或者付錢與名人一起出鏡,而創作者也可以在直播中銷售商品。」乍聽之下,Super似乎有點像可以直播業配的「 影片版Clubhouse 」。

clubhouse.jpg
圖/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連臉書、推特都想分杯羹!「時間黑洞」Clubhouse適合抖內或訂閱制嗎,聲音社交下一步是什麼?

從2017年到2020年,Cameo每年的營收都在增加。2018年底,Cameo上有5,500位名人,而現在這項數字已超過4萬。Cameo並不是開闢出一個全新的領域,但它的成功之處在於不僅能讓偶像輕鬆賺錢,且利用名人效應建造出新型的社交平台。

Cameo為何能掀起熱潮?

Cameo並不只是一款「飯圈App」那麼簡單而已。

傳統明星的代言要經過品牌、經紀公司、律師的層層遞進,除了代言費之外,這些成本加起來也是一筆可觀數目。然而有些品牌和商家,例如一個汽車維修門市也可以找Cameo名人來做推廣,Cameo簡化了名人接單的流程,並承擔著「傳統經紀公司」的角色。

cameo
圖/ Cameo

網站上的名人相當廣泛,演員、政客,甚至是投資人,例如明星投資人Kevin O'Leary表示,請他錄製影片的99%是創業者、商家,他們把影片作為一種背書並在社群媒體上發布。「Cameo最酷的地方在於,它適合每個人,具有相當民主的成分。」

Cameo上不乏偶像直接撈金的現象,而平台也從未避諱談論這點,但仍有許多明星和粉絲感激這個平台讓雙方走得更近了。

「不僅是粉絲看到了自己喜愛的人,我們也能看見粉絲。我在和你、或是你生命中重要的人說話,這種聯繫是非常強大和重要的。」音樂家Michael Franti說,「社群媒體的出現,讓我們能與成千上萬名粉絲交流。但是Cameo讓我們回到一對一的交流模式,這對藝術家來說是相當有價值的,讓我能夠親自感謝粉絲,因此我在製作每一個Cameo時都非常用心。」

過去的「追星」,粉絲會將偶像神化,但Cameo卻創造出一個相對平等的場域,讓名人卸下「偶像包袱」。例如Tom Felton在每一則影片中皆未精心打扮,偶爾穿件睡衣便隨性入鏡,非常「親民」。粉絲甚至可以為偶像評分,讓網友可以知道這位偶像值不值得「下單」。

正因如此,無論是明星或粉絲都願意將影片主動上傳,為Cameo帶來新的成長動能。

中國為什麼做不起來?

中國其實也有相似的產品,例如「WishR」,但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貴」。打開WishR,稍微有些名氣的明星都要價幾萬塊人民幣,相較之下,Cameo顯得更加實惠,雖然名人標價從10美元–2,500美元不等,但真正超過1,000美元的名人只有個位數。

WishR
中國的「WishR」。
圖/ WishR

Cameo也將每項篩選條件清晰分類,例如價格區間、幾星評價、回覆速度等;而在WishR上,由個人下單的數量極少,較多是明星為商家品牌錄製的推廣影片,因此很難在裡面感受到濃厚的「 人情味 」。

不像Cameo上一則對布雷特.法弗的評價寫道,「我每看一次還是會哭,在我艱難的29歲末尾,布雷特送來一份最好的禮物。我十分感激,每一次都能看到他眼中所傳遞出的幸福感和希望。你為一個尊敬你的人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

而其他所謂的「飯圈App」仍然是營運著粉絲社群、公佈明星動態、刷瀏覽次數,亦或是購買偶像的周邊產品。同樣是花錢,粉絲在這些程式中依舊是為偶像「服務」的,而在Cameo上,使用者會有一種感覺:「 自己是獨特的,以及偶像是在為自己創造價值 。」

追根究柢,這點依舊與文化、社會環境有關。為何大眾有時會覺得中國明星賺很兇?「過去幾年內,中國的明星市場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大家的報價飆漲,明星片酬在影視劇裡的投資比例可能會超過一半,因為整座市場沒有比價機制。反觀美國電影市場則更為公開透明,每個明星的片酬都有一個基本價格。」WishR創辦人雷濤曾在受訪時表示。

「若商業代言是一個明星商業價值的上限,那錄製祝賀影片可能就是一位明星商業價值的下限。」

Cameo
圖/ 截圖自Twitter

在Cameo上,若使用者覺得錄製影片很貴,也可以花2.99美元進行線上聊天,而平台也會盡可能削弱明星的光環,讓粉絲有種花了錢能被「特殊對待」的感覺。

不過,在國外也有請明星到私人派對「露臉」的傳統。用戶的喜好變得更多元化,不是報出更高的價格就能證明你更出名,可能會招致厭惡,至此沒有人來找你錄影片。在Cameo的評論中,影片是否有趣、明星是否用心才是用戶關注的重點。Cameo模式或許很難在中國遍地開花,因為每一款產品都帶著社會、文化的獨特性,而成功的產品一定是從社會文化中「生長」的。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關鍵字: #名人社群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