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一個網站叫做「 Cameo 」,從演員、YouTube網紅,再到籃球運動員,每個人的價格都被清楚標示,粉絲可以花錢請他們錄製祝賀影片、打電話、送禮物等。有些人光靠Cameo,一年就能賺到百萬美金。
明星賺錢,順便幫粉絲贏了面子
一線的大牌明星自然不會降低身價,而Cameo本身就是客串、配角的意思,起初便找來一些名氣較小的明星,雖然是在2017年成立,但Cameo直到去年才真正迎來爆發。
Cameo執行長Steven Galanis表示,「Cameo上最受歡迎的名人往往『個性真實、強大』」。例如在《哈利波特》中扮演「跩哥.馬份」的Tom Felton(一則Cameo價格599美元),以及史詩鉅作《權力遊戲》中的許多演員等。無論是NBA球星提姆.哈德威、嘻哈大佬Snoop Dogg,亦或是在《六人行》中扮演哈克先生的Larry Hankin……也許真的能夠找到你最喜歡的名人。
2020年的「銷售冠軍」是出演《The Office》的布萊恩.鮑姆加特納;第二名是被譽為「傳奇四分衛」的橄欖球員布雷特.法弗;排名第六的則是因為Netflix 紀錄片《虎王》而出名的卡蘿爾.巴斯金。根據美國媒體描述,「 這是為小眾明星創造的零工經濟 。」
名人為粉絲錄製影片幾乎不需要成本,只要按照粉絲撰寫好的文案來說,就能輕鬆抽成四分之三。除了錄製影片,Cameo還提供粉絲與偶像進行Zoom通話的功能。此外,Cameo還在測試其他功能:與明星線上聊天、一對一視訊通話。
「 Cameo的使命是創造最個人化和真實的粉絲關係。 」執行長Galanis表示。
不知是否受到Cameo的啟發,根據彭博社報導,Facebook也正在開發一款能夠讓粉絲和偶像互動的程式,名為「Super」。「Super讓創作者、企業家和名人舉行線上的視訊活動,觀眾可以打賞,或者付錢與名人一起出鏡,而創作者也可以在直播中銷售商品。」乍聽之下,Super似乎有點像可以直播業配的「 影片版Clubhouse 」。
從2017年到2020年,Cameo每年的營收都在增加。2018年底,Cameo上有5,500位名人,而現在這項數字已超過4萬。Cameo並不是開闢出一個全新的領域,但它的成功之處在於不僅能讓偶像輕鬆賺錢,且利用名人效應建造出新型的社交平台。
Cameo為何能掀起熱潮?
Cameo並不只是一款「飯圈App」那麼簡單而已。
傳統明星的代言要經過品牌、經紀公司、律師的層層遞進,除了代言費之外,這些成本加起來也是一筆可觀數目。然而有些品牌和商家,例如一個汽車維修門市也可以找Cameo名人來做推廣,Cameo簡化了名人接單的流程,並承擔著「傳統經紀公司」的角色。
網站上的名人相當廣泛,演員、政客,甚至是投資人,例如明星投資人Kevin O'Leary表示,請他錄製影片的99%是創業者、商家,他們把影片作為一種背書並在社群媒體上發布。「Cameo最酷的地方在於,它適合每個人,具有相當民主的成分。」
Cameo上不乏偶像直接撈金的現象,而平台也從未避諱談論這點,但仍有許多明星和粉絲感激這個平台讓雙方走得更近了。
「不僅是粉絲看到了自己喜愛的人,我們也能看見粉絲。我在和你、或是你生命中重要的人說話,這種聯繫是非常強大和重要的。」音樂家Michael Franti說,「社群媒體的出現,讓我們能與成千上萬名粉絲交流。但是Cameo讓我們回到一對一的交流模式,這對藝術家來說是相當有價值的,讓我能夠親自感謝粉絲,因此我在製作每一個Cameo時都非常用心。」
過去的「追星」,粉絲會將偶像神化,但Cameo卻創造出一個相對平等的場域,讓名人卸下「偶像包袱」。例如Tom Felton在每一則影片中皆未精心打扮,偶爾穿件睡衣便隨性入鏡,非常「親民」。粉絲甚至可以為偶像評分,讓網友可以知道這位偶像值不值得「下單」。
正因如此,無論是明星或粉絲都願意將影片主動上傳,為Cameo帶來新的成長動能。
中國為什麼做不起來?
中國其實也有相似的產品,例如「WishR」,但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貴」。打開WishR,稍微有些名氣的明星都要價幾萬塊人民幣,相較之下,Cameo顯得更加實惠,雖然名人標價從10美元–2,500美元不等,但真正超過1,000美元的名人只有個位數。
Cameo也將每項篩選條件清晰分類,例如價格區間、幾星評價、回覆速度等;而在WishR上,由個人下單的數量極少,較多是明星為商家品牌錄製的推廣影片,因此很難在裡面感受到濃厚的「 人情味 」。
不像Cameo上一則對布雷特.法弗的評價寫道,「我每看一次還是會哭,在我艱難的29歲末尾,布雷特送來一份最好的禮物。我十分感激,每一次都能看到他眼中所傳遞出的幸福感和希望。你為一個尊敬你的人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
而其他所謂的「飯圈App」仍然是營運著粉絲社群、公佈明星動態、刷瀏覽次數,亦或是購買偶像的周邊產品。同樣是花錢,粉絲在這些程式中依舊是為偶像「服務」的,而在Cameo上,使用者會有一種感覺:「 自己是獨特的,以及偶像是在為自己創造價值 。」
追根究柢,這點依舊與文化、社會環境有關。為何大眾有時會覺得中國明星賺很兇?「過去幾年內,中國的明星市場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大家的報價飆漲,明星片酬在影視劇裡的投資比例可能會超過一半,因為整座市場沒有比價機制。反觀美國電影市場則更為公開透明,每個明星的片酬都有一個基本價格。」WishR創辦人雷濤曾在受訪時表示。
「若商業代言是一個明星商業價值的上限,那錄製祝賀影片可能就是一位明星商業價值的下限。」
在Cameo上,若使用者覺得錄製影片很貴,也可以花2.99美元進行線上聊天,而平台也會盡可能削弱明星的光環,讓粉絲有種花了錢能被「特殊對待」的感覺。
不過,在國外也有請明星到私人派對「露臉」的傳統。用戶的喜好變得更多元化,不是報出更高的價格就能證明你更出名,可能會招致厭惡,至此沒有人來找你錄影片。在Cameo的評論中,影片是否有趣、明星是否用心才是用戶關注的重點。Cameo模式或許很難在中國遍地開花,因為每一款產品都帶著社會、文化的獨特性,而成功的產品一定是從社會文化中「生長」的。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